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P)可引起肾脏损害,它不但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故又被称为胰性肾病。有报道显示,ARF发生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可达23%,死亡率80%。本文随机选取我科2002~2004年间AP患者40例进行尿蛋白分析,检测尿中白蛋白、IgG、β2微球蛋白浓度,并测定相应的血肌酐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发生于胰腺的炎症性疾病,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研究.目前较多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和腹腔注射雨蛙素制备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两种AP模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P)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约占20%,其病死率达到15%~25%.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发病1周内死亡的AP患者约60%伴有ALI或ARDS.因此,对于AL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SAP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全身性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5%~22%的AP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SAP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有研究认为,血清三酰甘油水平(TG)>5.65 mmol/L可促发AP病情恶化,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1].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中10%~2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L1],病死率高达15%~20%[2].胰外器官损伤中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仅次于肺功能障碍,为14%~43%[3],且大多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发展至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后病死率高达80%.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性SAP大鼠应用MT后,探讨其对肾功能障碍的影响及MT受体(MR)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病死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2所医院收治的AP患者,采用统一的软件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经过,然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收集的6 223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 7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 480例.胆源性胰腺炎3 385例,占54.4%;特发性胰腺炎1 228例,占19.7%;高脂血症性胰腺炎782例,占12.6%;酒精性胰腺炎仅496例,占8.0%.284例患者病死,总病死率4.6%;SAP病死率15.6%,MAP为0.3%.结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SAP中以特发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最高,AP患者的病死率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45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3、7 d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EP浓度,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HEP与A P的临床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AP患者入院时HE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3、7 d SAP组HEP浓度高于MAP组(P0.05);入院时轻症、SAP组间HEP浓度无明显差异;HEP与血清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浓度正相关(P=0.004、0.000),与血钙浓度负相关(P=0.003).以入院后第3天A P H E P浓度绘制的R O C曲线下面积为0.802,以H E P浓度大于133 ng/m L为临界值,以HEP诊断SAP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61.5%.结论:HEP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AP病情监测以及SAP早期识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科常见病,是老年人急腹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偏向高脂型,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老年人的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重型胰腺炎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生理扰乱大,死亡率高达20%,临床常见AP继发糖尿病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可高达50%.本文拟将本院近年来A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常见急腹症,有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之分.其中SAP占20%-30%,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AP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AP评分系统,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15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 (AP)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胰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性疾病。轻症急性胰腺炎 (AMP)经治疗后数日可完全恢复。少数重症急性胰腺炎 (ASP)病情凶险 ,进展迅速 ,出现多脏器受累 ,易发生腹膜炎、休克、ARDS等多种并发症 ,病死率高 ,属消化科急重症之一。诱发 AP病的病因较多 ,特别是近几年 ,过去一些少见病因所致 AP呈增多趋势。为此 ,我们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6月收入院的 15 1例 AP患者作一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5 1例 AP患者中 ,男 81例 (5 3.6 % ) ,女 70例(45 .4 % ) ;年龄为 1…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采取相应治疗可降低AP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生物学标记物因具有易获取、检测重复性好、性质稳定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寻找具有临床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有助于指导AP的分层诊治。本文就生物学标记物对AP严重程度早期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虽然AP的病理生理学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s, ZGs)中的酶原激活在AP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P动物模型中,血清ZGs的糖蛋白2(glycoprotein 2, GP2)水平的上调可作为AP的一个潜在的生物标识物.目的研究血清GP2是否能够作为AP严重程度的早期生物标识物.方法在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中,纳入9例健康受试者和发病24 h内的59例AP患者,收集血浆样本和临床病例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GP2水平,并将血清GP2水平与AP的严重程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59例AP患者中包含30例轻度AP,16例中度AP,13例重度AP.血清GP2水平在AP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AP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用2.3 ng/m L作为截止点,GP2区分中度A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0.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和96.4%.用5.1ng/m L作为截止点,重度AP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且血清GP2在对AP预后方面较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红细胞压积、入院时或持续性全身炎症综合征评分和C反应蛋白优越.结论AP的血清GP2的浓度升高,且血清GP2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具有预测AP严重程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已证明是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之一,它是继胆源性,酒精性之后AP的常见病因,发病率为12% ~ 38%,并常常在病程中导致或者加重AP[1,2].本组研究说明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临床上较常见,轻症AP病程大多具有自限性,部分AP病情可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轻重不一.现就我院2002 ~ 2004年间收治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 RAP)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在针对病因治疗,防治AP复发中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瑞金医院胰腺普外科收治的994例AP患者资料,根据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994例AP患者中,胆源性AP 825例(83.0%),酒精性AP 24例(2.41%),高脂血症性AP29例(2.92%),妊娠性AP16例(1.61%),特发性AP 71例(7.14%),外伤性4例(0.40%),两种病因以上的混合性AP 25例(2.52%).轻症急性胰腺炎(MAP)767例(77.2%),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27例(22.8%).总的治愈好转率91.2%,病亡87例,病死率8.8%,其中酒精性AP的病死率达37.5%,显著高于胆源性AP.对胆源性AP患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或ERCP术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清创引流术.采用清创引流术的患者均为SAP患者,术后病死率高达25.0%,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者(P<0.01).其他3种治疗方法 间的SAP病例比及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因素仍是AP的首要病因.酒精性AP病情较危重,预后较差.对胆源性AP,多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AP)特别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在我国,以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以胆道疾病、饮酒及暴饮暴食为主,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HL)引起的AP越来越多.因此,了解HL与AP的相关性对于AP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AP患者198例,其中SAP 47例,轻症AP(MAP) 151例.现比较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析血清TG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1].大部分患者是轻症胰腺炎,但约有25%的患者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死亡率达30% ~ 50%[2,3].AP的最早期病理变化为胰腺腺泡细胞损伤,随后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浸润.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腺泡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我国及欧美国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多具有自限性,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病情凶险,易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死亡率高达20% ~ 30%[2].有研究显示AP早期即有血糖的异常增高,为探讨AP患者的血糖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连续收治的16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胰腺炎(alcohol-induced pancreatitis, AIP)是酗酒的主要并发症,常始于急性坏死性炎症,即急性酒精性胰腺炎(AAP),AAP反复急性发作导致慢性胰腺炎(CP)改变(腺泡萎缩和纤维化),即慢性酒精性胰腺炎(ACP).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酗酒是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如芬兰(79%)、匈牙利(61%)、日本(46%)等;同时,酗酒也是CP最常见的病因,约占60% ~ 90%.国内多数报道,胆石症是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其次是酗酒.然而,许多重度饮酒者并不发生AP,且只有10% ~ 15%的酗酒者发生CP,表明除酒精外还有其他易感因素[1].AIP的个体易感性因素涉及环境、遗传等方面,尽管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关研究正日益深入.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