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分析30例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及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30例,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经排除心肺胸膜疾病后进行胃镜检查及RDQ量表平分,PPI试验性治疗最终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所有患者接受PPI及胃动力药物治疗,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结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哮喘发作、慢性咽喉炎等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持续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关系。方法:对20例持续呼吸道症状(包括12例反复支气管肺炎和8例慢性咳嗽)患儿和25例对照组儿童进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①观察组各项反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性GER检出率为70%(14/20),对照组为4.0%(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年龄组≤1岁的GER发病率明显高于〉1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14例病理性GER(GER+)患儿治疗2个月后复查食管pH值,各项反流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④GER+并持续呼吸道症状的患儿通过抗反流治疗在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结论:GER与小儿持续呼吸道症状关系密切,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表现,即胃食管气道反流(GEAR)的临床特点,分析易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4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咽部异物感、憋气及喘息等,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及哮喘等,均经胃镜检查和(或)食管24 h p H监测诊断为GERD,且所有病例均经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GERD,往往无烧心、反酸、反胃的典型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对于这类患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of diesase,GERD)的Stretta射频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于我中心就诊的接受射频治疗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分别于治疗后半年、两年进行随访,半年后复查,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随访98例,呼吸道症状评分从治疗前的7.7±2.4降至3.7±2.2(P<0.01);症状基本消失者达28.7%,明显缓解者42.6%,部分缓解者22.9%,基本无效5.8%;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41.1%,满意33.3%,一般18.4%,不满7.2%。复查治疗半年后56例,pH≤4所占总监测时间从治疗前18.4%±6.9%下降至9.2%±3.7%(P<0.01),pH≤4的反流次数从74.2±12.1降至48.3±7.4(P<0.01);DeMeester评分从28.8±8.2降为15.8±5.2(P<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由9.8±2.3mmHg提高至10.5±2.1mmHg(P>0.05);呼气峰值流速从178.1±21.1L/min升高至298±31.9L/min(P<0.01)。治疗后两年随访92例,症状评分为4.1±2.2(P<0.01);症状基本消失24.7%,明显缓解40.2%,部分缓解者28.3%,基本无效6.8%;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38.2%,满意31.3%,一般21.3%,不满9.2%。结论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是治疗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经胃镜或24h食管pH值监测后确诊,并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48例以食管外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其症状以胸痛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咽部异物感、咽喉痛、咳嗽、哮喘等。抗酸反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诊断体会.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误诊为呼吸道疾病(GERD)20例,进行诊断和试验性治疗分析.结果 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查体,有效的辅助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对无监测条件或不能接受本方法的检查者,可抑酸、促进胃肠动力、抗反流治疗,疗效满意,同样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胃食管反流与哮喘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儿中50%~80%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本文试探讨儿童胃食管返流(Gestro esophageal Reflux,GER)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51例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鼻部检查正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儿进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患儿反流与呼吸道症状同时进行抗反流治疗并以51例无呼吸道症状的GER患儿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患儿食管24 hp 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反流治疗对哮喘治疗有效。结论:胃食管反流并哮喘症状的患儿返流比普通GER严重,对有GER并哮喘症状的患儿,实施抗返流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提示哮喘症状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1)治疗前、停药后3 d行24 h食管p H监测,统计食管远端、近端pH<4.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2)采用GERD Q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根据量表得分情况评价临床疗效;(3)观察反流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咳喘发作次数、肺功能(FEV1、PEF)指标水平。结果: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患者食管近端、远端p H<4总时间百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反流性咳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治疗后,患者食管近端、远端p H<4总时间百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反流性哮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咳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食管近端、远端p H<4总时间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EV1、PE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给予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发病率很高 ,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常可发现无胃烧灼感、反酸等GERD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推测可能有部分内镜阴性GERD患者也不具有典型症状 ,本研究试图阐明无典型症状的病理性GERD的发病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对照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5岁 5例 ,6 5岁以上 13例 ,平均 ( 6 3.38± 15 .35 )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1周内无任何胃肠道、肝、胆、胰、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症状。1.1.2. 消化不良组  10 5例 ,男 5 6例 ,女 4 9例 ,年龄 18~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及分析不同症状与黏膜损伤、病理性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同时接受RDQ问卷调查、胃镜及动态食管pH监测的患者300例,分析症状、食管炎与食管pH变化三者的关系。结果:1. 男性、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年龄与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相关;2.问卷、内镜及食管pH监测结果缺乏一致性,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重度黏膜损伤与病理性酸反流相关;3.胸痛症状与反流性食管炎及病理性酸反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男性、高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可能是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及食管pH监测各有其特点,在诊断中互相补充;与其他症状相比,胸痛患者食管炎或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和酸反流情况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取94例有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且反流性疾病问卷的症状积分(Sc)≥12的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24 h食管pH监测。根据内镜诊断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比较RE与NERD两组食管动力和酸反流情况。同时根据24 h食管pH监测结果分为生理性酸反流(pH -)组和病理性酸反流(pH +)组,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RE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食管收缩波幅、远段收缩积分(DCI)及有效蠕动比例与NER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RE组LESP减低的发生率及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高于NERD(分别为63.0% vs.31.7%,P<0.01;37.0% vs.14.3%, P<0.05)。28例GERD患者发生pH +,RE组pH +发生率高于NERD组(63.0% vs.17.5%,P<0.01);RE组 24 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 +组LESP及食管收缩波幅低于pH -组,且pH +组LESP减低发生率及食管裂孔疝发生率高于p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 +组LESL、DCI及有效蠕动比例低于pH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患者较NERD患者更易见酸反流和食管裂孔疝;有pH +的GERD病患者更易见食管动力障碍,这种差异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和酸反流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a-GERD)患者与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提高对a-GERD的认识。 方法 对 30例疑诊a-GERD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HRM、MII-pH检查及PPI治疗,以同期33例t-GERD 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反流及PPI疗效的差异。 结果 30例疑诊a-GERD患者中24例确诊为a-GERD,其中1/3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发病年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t-GERD患者(P<0.05)。两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及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食管MII-pH监测示a-GERD组无论酸反流、非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次数均高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组反流以卧位、气液体混合反流多见, 而后组以立位反流多见。经2周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a-GERD组的有效率低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 vs. 78.8%,P<0.01);但继续2周2倍标准剂量的PPI联合促动力药治疗,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 vs.88.0%,P<0.05)。 结论 与t-GERD患者相比,a-GERD患者的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上胸部症状且夜间及进餐可加重,反流更严重且混合反流多见,PPI治疗的剂量更大。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 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的咽喉部改变及其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方法对 70例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了解反流性食管炎情况 ,咽喉镜检查咽喉部病变的发生情况 ,并对反流症状及咽喉部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3 7.1 %患者有咽喉部症状 ,咽喉部症状类型和程度与反流症状类型及程度无关 (P >0 .0 5 )。 68.6%的患者有咽喉部病变 ,与反流症状及咽喉部症状无关 (P>0 .0 5 )。食管炎严重程度与咽喉部病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咽喉部症状及病变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反流程度无关 ,但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沈宗林 《海南医学》2007,18(12):13-15
目的了解以非典型症状(包括消化道外症状)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症状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以非典型症状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症状特点及确诊前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确诊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1.5%。确诊后以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0.7%。确诊后的疗效明显高于误诊时的疗效(P<0.01)。(2)GERD的非典型症状常见于30岁以上患者(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非典型症状中以慢性咽炎、气管炎、声带炎最为常见。结论应认识临床上以非典型症状就诊的GERD患者并给予及时和正确的诊治,可提高疗效,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单纯HH及GERD患者之间的内镜、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动力学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确诊的HH伴GERD患者61例,同期内镜确诊单纯HH患者28例,GERD患者30例,在一周内进行24h食管pH监测、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测定及胃磁图测定胃半排空时间.结果: GERD中pH监测诊断同内镜诊断相符合占83.52%,不符合占16.48%.24h pH监测中,HH伴GERD组患者的总反流时间、卧位反流时间及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GERD组和HH组,GERD组显著高于HH组;HH伴GERD组LESP显著低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P显著低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和HH组LESL无显著差异,HH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R显著高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R显著高于GERD组;HH伴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但与GERD组无显著差异,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  相似文献   

17.
成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6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有反酸、反食、胃灼热、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分为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组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的发生率及发生情况。结果NERD和RE分别占GERD的53.3%和46.7%:与RE组相比,NERD患者以男性多见(P0.05),平均年龄较轻(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胃灼热更突出。两组患者的食管外症状较轻。结论应密切关注患者胃灼热、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呼吸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美云  孙晓红 《医学综述》2008,14(23):3531-3533
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反流物激发食管-气道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气道痉挛和食管内反流物吸入气道内,损害支气管肺组织两种机制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与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食管体部清除功能和上食管括约肌屏障功能降低以及食管外抗反流功能降低等有关。治疗方面主要是以足量质子泵抑制剂抗反流为主,对于抗反流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56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观察组;随机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择56例进行对比为对照组.比较2组食管炎洛杉矶分级、食管症状发生率、食管外症状发生率、综合治疗前后RDQ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食管炎(C+D级)发生率明显较轻度食管炎(A+B级)高,观察组食管症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RDQ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要在临床实践中更多地关注老年人,治疗中要多系统全方位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疗效,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刚 《河北医学》2012,18(4):472-475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例为观察组,另选择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食管及胃内压并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结果:观察组中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ESL均值为(3.28±0.31)cm,GP均值为(1.62±1.03)kPa,LESP/GP为0.54±0.4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胃酸反流时间为(201.34±198.23)min,PH值<4时间比例平均为(22.13±17.53)%,胃酸清除时间(1.49±1.31)min/次,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及食管廓清能力的降低等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