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律丹  周雪松  张智 《黑龙江粮食》2012,(2):37-39,43
高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富集一直是工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降温速度5℃·h-1,结晶温度-15℃,结晶时间24h,搅拌速度20rpm。利用温度回调至-5℃的方法,使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产品碘值达到148.2gI2/100g。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鱼油来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艺,本研究以鳀鱼油为原料,采用复合溶剂-低温结晶法提纯POA。与单一溶剂相比,复合溶剂效果更佳。以POA含量及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单一/复合溶剂种类、复合溶剂体积比、油溶比、结晶温度、结晶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乙腈体积比为1∶10,鱼油与溶剂质量比为1∶6,结晶温度为-60℃,结晶时间为6 h,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中POA含量为(29.75±0.53)%。进一步进行放大试验,将得率提升至50%左右,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9%以上。本研究为ω-7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普通猪油进行分离提取,以获得在室温下(20℃)呈液态、流动性好的低熔点液态猪油。确定了结晶温度、冷却速度、养晶时间为猪油液态油脂干法分离提取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二次正交旋转模型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24.6℃;冷却速率5.8℃/h;养晶时间1.9h。经验证,在该条件下得出的低熔点液态猪油的得油率在5%左右,熔点为17.7℃,碘值为84.55l2g/100g。  相似文献   

4.
对乳糖醇结晶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乳糖醇的最佳结晶条件为:乳糖醇糖浆含量为95%,结晶温度为70℃,冷却速度为1℃/h,搅拌速度为150 r/min,在以上条件下所制得乳糖醇的结晶收率为45.91%,结晶含量为99.71%。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岩白菜素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  张文成  潘见 《食品科学》2007,28(10):264-267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结晶过程中压力、温度、夹带剂对岩白菜素纯度、结晶率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进行晶体形貌考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后得到的岩白菜素晶体在结晶板上按纯度梯度分布;选择较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5MPa,温度55℃,时间50min,流量15L/min时,得到岩白菜素晶体的纯度超过92%,结晶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重结晶法分离甜菊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醇/异丙醇混合溶剂对甜菊糖进行重结晶,以结晶中甜菊甙与莱鲍迪甙A的含量比(S/RA)为主要指标,并综合结晶率,考察结晶溶剂、溶剂用量、结晶温度以及结晶时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重结晶法分离甜菊糖的最佳工艺为:混合溶剂中异丙醇含量30%,溶液初始浓度40%,结晶温度-5 ℃,结晶时间12 h,结晶中S/RA由原料中的0.96提高到3.30.对重结晶的母液在15 ℃进行二次结晶,结晶中S/RA仅为0.072.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提取核桃仁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核桃仁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本文筛选了正己烷为提取核桃仁油的适宜溶剂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溶剂提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 5℃、提取时间 2 5h、料液比 1∶6 5。实验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超声对提取核桃仁油效果的影响 ,并利用气 -质联用仪分析了有无超声强化所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 :超声强化溶剂萃取法不仅可以降低提取温度、缩短提取时间和节省溶剂耗量 ,而且可改善油脂品质。  相似文献   

8.
结晶法分离纯化大豆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单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利用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分别用重结晶法提纯β-谷甾醇和豆甾醇,并对豆甾醇的结晶条件(料液比、结晶温度和养晶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次结晶操作,β-谷甾醇的纯度可达到90%;豆甾醇结晶过程中采用料液比(混合植物甾醇与环己酮的比,g/mL)为1:3.3、结晶温度25℃、养晶5 h的条件下,经5次结晶豆甾醇的纯度达到96%.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7,(1):43-45
利用植物甾醇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使用结晶法提纯植物甾醇,并对植物甾醇的结晶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结晶过程中采用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在料液比1∶15(g/mL)、结晶温度5℃、结晶时间4 h的条件下,植物甾醇的纯度可达到98.3%,回收率为83.21%。  相似文献   

10.
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蛹毛油为原料,采用常压碱水皂化制取混合脂肪酸,溶剂法分离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首先在超量碱、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常压碱水皂化工艺,得到最佳皂化条件为恒定碱液质量分数15%,超量碱45%,皂化温度98℃,皂化时间3.3 h;其次通过甲醇溶剂法得到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条件为恒定结晶温度-10℃,料液比为1∶2.4(混合脂肪酸与溶剂甲醇质量比),甲醇溶液质量分数90%,结晶时间30 min;最后脱色后得到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产品,并对其理化指标测定。产品在不同贮存条件下保存32 d考察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并添加抗氧化剂的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沙棘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容易氧化变质。本文将添加天然抗氧化剂与微胶囊制备技术相结合,改善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货架期。首先测定了沙棘籽油的组成成分,然后以沙棘籽油为芯材,添加经过筛选的天然抗氧化剂L-AP,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及麦芽糊精等为壁材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并通过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0.6%±2.10%;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酪蛋白酸钠5%、麦芽糊精5%、抗性糊精30%、甘蔗浓缩汁10%、沙棘籽油30%、异麦芽酮糖5%,并添加3 g/L三聚磷酸钠,包埋率高达91.8%±1.59%;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并制备微胶囊能有效提高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分析。利用超声波对黑加仑籽进行前处理,以油脂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5 min,复合酶添加量为2%(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2:2:1),酶解初始pH6.5,酶解温度55℃,液料比5:1(g/g),酶解时间3 h,在最优条件下黑加仑籽油提取率为78.34%。通过理化指标对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的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加仑籽油的感官指标、过氧化值和酸价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67.92%,油中多酚、α-生育酚、γ-生育酚含量分别达到300.49、19.55、41.67 mg/kg,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植物油脂。本研究为黑加仑籽油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核桃的综合利用率,优化了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对核桃提油率和多肽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L18(35)正交试验研究了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和加酶量对核桃提油率以及多肽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2:1,w/w)为最佳酶组合;水酶法制备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最佳联产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料液比1:5(g/mL),pH5,时间3.0 h,温度60 ℃;在此工艺条件下,核桃提油率可达53.37%,多肽产量为4.01 mg/g。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62.26%)、油酸(18.64%)、α-亚麻酸(10.57%)、棕榈酸(6.00%)、硬脂酸(2.53%);核桃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总含量高达91.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83%,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64%。该工艺可为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16.
南瓜籽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条件,得出南瓜籽油萃取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47℃,萃取时间为83 min,在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实际萃取率为(46.43.±0.54)%;南瓜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74.86%,其中主要的亚油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6.21%和28.22%.  相似文献   

17.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Folch 液回流提取樱桃谷鸭肥肝脂质,脂质经氢氧化钾- 三氟化硼法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100:1 分流比进样,220~240℃线性程序升温操作,BPX70(60m × 0.25mm ID)石英毛细管柱分离,FID 检测。标准品对照结合线性程序升温等当碳长度(ECLT)值的方法定性了鸭肥肝中11种脂肪酸。面积归一法定量分析了基础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和VE 对樱桃谷鸭肥肝中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按2% 水平分别添加山茶油、芝麻油以及大豆油后,肥肝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 < 0.01),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 < 0.01);基础日粮中按90IU/kg 水平添加VE 后,肥肝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9.
参比市售菜籽油和花生油,采用国标法对陇东胡麻油基本品质进行分析,对油脂碘值、过氧化值、酸价、皂化价等基本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胡麻油的优良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胡麻油较其它两种油品具有较好的碘值,达204.25g/100g;其酸价1.506mg/g、皂化值0.126mg/g、过氧化值0.099meq/kg,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在今后应进一步改进试验,以测定胡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亚油酸等脂肪酸成分组成的含量和比例,确定其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