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械清洗膜组件对膜通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了强化机械清洗膜组件M1和机械清洗膜组件M2,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污泥浓度、曝气量、运行膜通量和抽吸时间:间歇时间对2组膜组件的膜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1膜组件可以弱化不利条件如高污泥浓度(MLSS)、高运行膜通量和低曝气强度的影响;曝气量和运行膜通量是影响膜比通量的主要因素;并得到一组较佳的操作条件组合:污泥浓度6g/L、曝气量0.5m3/h、抽吸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比为12:1.在此条件下长期运行试验表明,M1和M2膜通量均可以维持在40L/(h·m2).通过测定2组膜组件的阻力分布,表明机械清洗可以大大减弱膜面泥饼层污染.  相似文献   

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膜通量、抽停时间、曝气量对膜过滤压力的影响,得出适合的膜通量是减缓膜污染的决定性因素。并确定了适宜的运行条件:膜通量5L/(m2·h),抽吸时间8min,停抽时间2min,曝气量0.6m3/h;同时考察了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对膜污染的影响,得出多糖是主要的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3.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通量及膜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少华  郑祥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6,27(12):2518-2524
采用新型的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MBR能够在较低液位水头(8.5~15.0 kPa)的作用下连续出水,并获得较高的膜通量.处理生活污水时,平均膜通量为11.2 L·(m2·h)-1;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平均膜通量为6.4 L·(m2·h)-1.研究发现,污泥浓度对膜通量影响大小与曝气强度有关.当曝气强度小于400 m3·(m2·h)-1时,膜通量随着污泥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当曝气强度大于400 m3·(m2·h)-1时,膜通量几乎不受污泥浓度和曝气强度的影响.对膜的化学清洗试验表明,NaOH+NaClO溶液清洗效果最佳,膜通量可恢复至初始通量的85%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液中高浓度的溶解性胞外聚合物是MBR处理垃圾渗滤液时膜通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内置转盘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桂萍  杜春慧  徐又一 《环境科学》2006,27(11):2217-2221
对内置转盘式膜-生物反应器(SRMBR)处理污水工艺进行了研究.进水COD 160~368 mg/L时,出水COD在运行1d后降低到20 mg/L以下,去除率大于90%;转盘式膜组件的转速在0~25 r/min范围内,平衡膜通量随转速增大而快速增加,继续增大转速则平衡膜通量的增加变得不显著;在一定范围(0~1min)内延长停抽时间有助于缓解膜污染;SRMBR在较低的气水比(15∶1)下运行,也可达到较高的平衡膜通量.研究表明,SRMBR在最佳组合操作条件(转速为25r/min,抽/停为9min/1min,气水比为15∶1,抽吸压力为25kPa)下运行,其平衡膜通量高达53.75L/(m2·h).  相似文献   

5.
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处理废水进行了研究.进水CODCr:312~584mg/L,RMBR的出水CODCr在运行4d后<15 mg/L并稳定.向生物反应器添加0.5g/L(混合液)的粉末活性炭(PAC)后出水CODCr<4.22mg/L.膜侧污水流速在0.9~1.9m/s范围内,临界膜通量随膜侧污水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添加PAC,组合添加PAC和Al2(SO4)3·18 H2O均可有效提高临界膜通量.在膜侧流速1.9m/s的条件下,临界膜通量从72L/(m2·h)分别增至76L/(m2·h)和81 L/(m2·h)在22℃~30℃范围内,每升高1℃可提高膜通量1.9%.在连续运行100d中,RMBR可在无任何物理,化学清洗的条件下运行14d而透膜压力无增大,膜通量不降低.对于已污染的膜,水清洗、水碱共间清洗、水碱酸共同清洗可分别恢复至新膜膜通量的47%、83%、94%.  相似文献   

6.
采取厌-好氧交替运行、实验室人工配水的方式,连续运行300 d,研究膜序批式间歇反应器运行过程的膜污染特性及其控制.结果表明,在运行初期的75 d内,污泥处于絮体状,SVI值64.6~110.6  mL·g-1,膜污染呈快速指数增长趋势,TMP平均增长速率为0.309 kPa·d-1,膜阻力变化在0.393×1011~1.298×1011 m-1·d-1之间,比膜通量从4.4  L·(m2·h·kPa)-1下降为0.52  L·(m2·h·kPa)-1,75 d时的临界膜通量为20  L·(m2·h)-1.从75~120 d对系统进行了调控,反应器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SVI值逐渐下降,从170 d开始,SVI一直保持在40  mL·g-1左右,污泥粒径逐渐增大,220 d时污泥粒径分布大多在500~1 000 μm.120~300 d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呈缓慢增长趋势,TMP平均增长率仅为0.062  kPa·d-1,膜阻力变化率在0.291×1011~0.404×1011m-1·d-1,比膜通量从4.4  L·(m2·h·kPa)-1下降为1.4  L·(m2·h·kPa)-1,220 d时的临界膜通量为40  L·(m2·h)-1.这些数据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对减缓膜污染发生具有极大作用.曝气强度为100 m3·(m2·h)-1时,比膜通量最大,曝气强度为69 m3·(m2·h)-1时,膜污染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7.
混凝-微滤膜组合净水工艺中膜过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罹  黄霞  吴金玲 《环境科学》2002,23(2):45-49
采用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考察了膜组件的抽吸时间,抽/停时间比和曝气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膜通透性J/p作为膜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各操作条件下,膜通透性J/p由于膜污染的发生均先快速降低,随后随时间缓慢下降.但J/p的初期下降速度和缓慢下降阶段的相对稳定值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抽吸时间对膜通透性影响较大,其次为抽/停时间比.在一定的条件下,抽吸时间缩短1/2,产水率可提高2倍;抽/停时间比缩短,产水率可提高50%.当抽吸时间和抽/停时间比分别为15min和3.8时,J/p值较高.曝气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通透性.本试验中,曝气量由2m3/h增加至4m3/h时,膜通透性可提高约15%,但当曝气量增加到6m3/h时,膜通透性并无显著改善.膜面污染物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使用的原水条件下,Si和Ca是主要的无机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8.
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煤基炭膜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膜组件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炭膜的传氧性能、对微生物的吸附性能以及该膜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启动过程,并从膜内气压、碳氮比、水力停留时间等3个方面研究了试验运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炭膜和其它中空纤维膜相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吸附能力,反应器在8 d内即可完成挂膜启动.炭膜本身的传氧系数为0.36 m/h,其作为生物膜载体和供氧装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利用该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膜内气压为0.025 MPa,碳氮比为5∶1,水力停留时间8 h 条件下,可使NH+4-N去除率、反硝化效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92%和88%以上,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膜分离-光催化组合工艺中膜污染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体系中,膜可逆阻力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减小抽吸压力,提高曝气强度,间歇抽吸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膜可逆污染。实验表明:最佳抽吸压力为0.02MPa,经济曝气量为0.4 m3/h,采取抽吸13min、停抽2min的运行模式。膜不可逆污染可通过化学清洗加以去除。  相似文献   

1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刘锐  黄霞  王志强  钱易 《环境科学》2000,21(5):47-50
以研究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的水动力学特性为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了反应器中膜间液体错流流速的分布和大小 ,建立了描述错流流速的计算模型 ,并考察了曝气量和反应器结构对错流流速的影响 .曝气量为 40 m3/h时 ,膜组件中部的错流流速为0.36~ 0.43m/s,比膜组件 2边的流速约大 6.2%~ 21%.错流流速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 .曝气量为 20~50 m3/h时 ,错流流速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增大 ,当曝气量大于 50 m3/h后错流流速逐渐趋向平稳 ;反应器高度越高 ,上升流通道越窄、下降流道和底部流道越宽 ,在同样曝气量条件下 ,可获得越大的错流流速 .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具备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设备的双重特点.文中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组成、分类及其特点,同时对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膜污染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膜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将膜特性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状况相结合,进行3种膜的优选. 对3种膜进行膜表面形态、孔径、孔隙率及水通量、临界通量的测定,同时将其置于MBR中进行短期高通量连续恒流运行及长期低通量间歇恒流运行,考察2种运行模式下的跨膜压差(TMP)平均增长率(Δp). 结果表明:具有平整表面、最小孔径、高孔隙率、高水通量以及高临界通量的A膜在MBR长期运行中表现出最低的膜污染速率,因此确定A膜为3种膜中的最优膜;在优选具有工程适应性的膜时,应采用长期间歇恒流运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PES/PAN膜在MBR中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液-固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氯化锂(Li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膜,并在体系中添加聚丙烯腈(PAN)制备PES/PAN膜。在操作温度25℃,操作压力90KPa条件下制得的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分别为222L/(m·2h)左右,130L/(m·2h)左右,82L/(m·2h)左右。通过膜生物反应器中膜阻力的测定,表明膜污染主要由沉积层引起的,另一方面长期运行膜孔堵塞也是阻力增大的原因。在MBR中运行时,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膜通量的衰减速率分别为0.2559L/(m·2h·min)、0.3366L/(m·2h·min)、0.3539L/(m·2h·min),PES/PAN膜通量衰减最慢;在MBR中运行15d后,经过化学清洗,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纯水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3.75%、63.58%、61.32%,PES/PAN膜通量恢复率最大,抗污染性优于PES膜。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超滤膜污染与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孟晓荣  张海珍  王磊  王旭东  赵亮 《环境科学》2013,34(5):1822-1827
以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为过滤介质,考察了PVA、PVP、PMMA等与PVDF的二元及三元共混超滤膜的过滤污染行为.结果表明,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的结构参数,添加剂PVP、PVA可有效改善膜的亲水化程度,提高膜渗透通量.超滤膜的亲水性和结构特性对膜抗污染性能影响较大;堵孔阻力是二级出水过滤膜污染不可逆的主要原因.亲水性较强的超滤膜,二级出水过滤初期易因浓差极化而导致滤饼层污染,造成一定的通量衰减,但易清洗恢复,不可逆污染指数(rir)为0,抗污染性能好.致密的超滤膜表面有利于防止二级出水中的中低分子量污染物进入膜内部,而断面通透大孔和疏松海绵层结构的超滤膜,能减少二级出水中的污染物在膜中沉积形成堵孔阻力.膜表面多孔,内部大孔发育不充分,易形成堵孔污染,通量衰减大且不易清洗恢复,膜污染不可逆.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编织管覆膜改性及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纤维编织管进行了覆膜改性,并依托于玻璃纤维编织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栅式膜组件及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表明,覆膜改性前,玻纤编织管动态膜组件的稳定通量仅为4 L/(m2.h),跨膜压差为0.02 MPa;覆膜改性后,玻纤编织管动态膜组件的膜通量可达到16 L/(m2.h),跨膜压差为0.01 MPa;经过水力清洗和碱洗后再次运行,膜通量可达到17.1 L/(m2.h),而跨膜压差最低仅为0.003 MPa.覆膜膜液浓度为1∶4时反应器在膜通量为14.29 L/(m2.h)时稳定运行长达51 d.按阻力增长速率计算,膜通量可保持稳定运行275 d左右.同时出水效果良好,COD和NH4+-N的处理效果平均值分别为81.96%和83.66%,其中动态膜的去除率分别为21.01%和3.61%.此外,覆膜改性的玻纤编织管估算价格约为40~60元/m2,低于传统有机膜.  相似文献   

17.
膜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是污水处理领域里一项新型、高效处理工艺,近几年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膜污染的防治和膜的使用寿命却成为限制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文章系统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污水过程中膜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动态膜的作用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反应器中动态膜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头为8 cm的条件下,100 min以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动态膜基本形成.稳定运行状态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氨氮和总氮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95.0%、40.0%,其中动态膜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0%、8.5%、6.0%.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混合液活性污泥,而附着在膜基材上的动态膜的生物降解作用也能去除小部分污染物质.微生物活性分析表明,混合污泥的比耗氧速率约为动态膜比耗氧速率的5倍,混合污泥的生物活性远高于动态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生物动态膜主要由丝状菌、杆菌、球菌及其分泌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