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中国林学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16开本,216页。定价1.45元。全书除前言外,有论文32篇。其中除“昆虫病毒与生物防治”(作者:高尚荫)和“天敌昆虫与生物防治的关系”(作者:廖定熹)外,其余为研究试验报告。研究对象包括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矛茧蜂,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nidis,黄纹平腹小蜂Anastatus sp.,茶毒蛾黑卵蜂  相似文献   

2.
杉天牛陡盾茧蜂的繁殖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6ifasciatus sinoauster是为害杉木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杉天牛陡盾茧蜂Ontsina sp. 是粗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于1973年在广东省信宜县大雾岭林场杉林内首先发现。从1974年起广东省林科所和国营广东省播扬林场等单位协作,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繁殖和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来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蛾茧蜂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蛾茧蜂(Bracon hebetor Say)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是许多鳞翅目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昆虫。该蜂在世界上广泛分布(Puttarudriah et al. 1956)。有关麦娥茧蜂生物学研究,国内至今尚无详细报导,我们对其部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广东省橘小实蝇的寄生蜂4科8种,包括茧蜂科Braconidae的阿费氏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1932)、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1952)、长尾全裂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1905)和弗氏短背茧蜂Pasyttalia fletcheri(Silvestri,1916)、姬小峰科Eulophidae的印啮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1910)、小蜂科Chalcididae的吉氏角头小蜂Dirhinus giffardii(Silvestri,1914)和匙胸瘿蜂科Eucoilidae的柔匙胸瘿蜂属Aganaspis sp.1和Aganaspis sp.2。  相似文献   

5.
常见寄生于天牛的两种刺足茧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足茧蜂属Zomrus Marshall(1897),隶属于茧蜂科的矛茧蜂亚科足茧蜂族。此属特征是:唇基前端有半圆形凹缘,与上颚形成近圆形的口窝;具后头脊;胸腹侧脊明显;前翅有2条肘间横脉;第1肘室与第1盘室分开;后翅具后外小脉,且明显折向外方,与后肘脉近于平行;前足胫节具短刺一列;后足基  相似文献   

6.
管氏肿腿蜂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是多种天牛幼虫及蛹的体外寄生蜂,张连芹等(1991)认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种天敌昆虫资源,我们对该蜂进行了离体培养的研究。寄生昆虫在生物防治上的重要作用激起了人们对寄生昆虫人工培养的极大兴趣,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均有不少的报道。在外寄生昆虫方面,Thompson(1975)用全纯饲料成功地将壮腰姬蜂Exeristes roborator从卵培养至成蜂;谢中能等(1989)用实用饲料成功地培养了紫胶白虫茧蜂Bracon greeni和麦蛾茧蜂Bracon hebetor。本文报道用实用饲料培养管氏肿腿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侧沟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中,曾先后发现了棉铃虫低龄幼虫寄生蜂一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侧沟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分布于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等地。成虫体长2.5毫米,体黑色,腹部第2—4节黄色。1959—1982年,我们系统调查了该蜂对棉铃虫的抑制效果,并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人工饲养繁殖利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间已有凡氏费氏茧蜂F.vandenbosch定殖,并室内繁殖成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该寄生蜂的特征,旨在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特性和寄生效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螟虫长距茧蜂 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属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是北京郊区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寄生蜂。一年发生三代,每头寄主能育茧蜂30头左右。据调查,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是控制玉米螟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因素。  相似文献   

10.
麦蛾茧蜂是鳞翅目昆虫的一种外寄生蜂,是仓储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提高麦蛾茧蜂的扩繁效率,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寄主烟草粉螟密度、麦蛾茧蜂密度和性比对其子代出蜂数(雌蜂数、雄蜂数和总蜂数)和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头/盒时,麦蛾茧蜂的子代出蜂雌蜂数、雄蜂数、总蜂数和雌雄性比最高,分别为(90.71±2.01)、(51.70±2.95)、(142.00±3.88)头和(1.79±0.11);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0头/盒而麦蛾茧蜂密度不同时,4对寄生蜂(蜂与害虫比为1∶12.5)的平均单雌出蜂数最高;此外,增加雌蜂数显著提高子代出蜂数,而增加雄蜂数并未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因此,本文推荐在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中,按寄生蜂、害虫比为1∶5~1∶12.5、寄生蜂雌雄性比为1∶1的方式接蜂且可连续使用10 d,这将有利于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该研究结果可为麦蛾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应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沈阳地区主要的造林和绿化树种,为了明确沈阳市松材线虫病首发地油松蛀干害虫的发生情况,摸清其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研究使用木段解剖法和林间木段套笼饲养法对沈阳市东陵公园油松蛀干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种类、羽化期和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3月对油松松材线虫病采伐疫木的解剖发现了3种天牛幼虫;4—10月从养虫笼木段中持续收集羽化的蛀干害虫和寄生蜂成虫共4科(亚科)11种,其中天牛科4种,小蠹亚科3种,寄生蜂4种。蛀干害虫的分布优势排序依次为黄色梢小蠹Cryphalus fulvus Niisima、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Hartig)、松皮天牛Rhagium inquisitor(Linnaeus)、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Fabricius)、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 Blandford和脊鞘幽天牛Asemum striatum(Linnaeus);寄生蜂的分布优势排序依次为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 initiator(Fabricius)、柄腹茧蜂Spathius sp.、定山皱背姬蜂Rhyssa jozana Matsumura和黑角拟皱姬蜂Pseudorhyssa nigricornis(Ratzeburg)。疫木解剖试验发现松皮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的幼虫在树干不同部位的虫口密度没有明显差异,而褐梗天牛的幼虫在基部虫口密度最大,与中部和端部的差异极显著。套笼蛀干害虫及寄生蜂羽化成虫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黄色梢小蠹在油松树干中、上部占据生态位优势,横坑切梢小蠹在2.0~4.0 m的油松树干数量最多,小灰长角天牛和松皮天牛在油松树干各个高度分布相对均匀,褐梗天牛在油松树干下部占据生态位优势,始刻柄茧蜂数量最多,以0.0~4.0 m的范围最多;柄腹茧蜂在4.0~10.0 m的范围较多。本文明确了沈阳市东陵公园油松蛀干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对于指导本地蛀干害虫防治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昆虫天敌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Eutanycerus) okadai Watanabe(茧蜂科Braconidae长柄茧蜂属Streblocera亮角茧蜂亚属Eutanycerus),基于CO 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与长柄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截至目前,国内外未有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性天敌报道。本研究填补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生防资源的空白,也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前几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Gressitt)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林间放蜂效果,于1978年底,从山东省移来寄生在青杨天牛幼虫上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与本省的管氏肿腿蜂进行交配。交配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广东的雌蜂与山东的雄蜂进行交配;另一种是山东的雌蜂与广东的雄蜂进行交配。两地蜂在蛹期就连同茧囊逐个分开,每支指形管放一只茧,羽化后分别按上述方式进行雌雄配对,及时接上寄主,并将繁出的后代蜂与本省的肿腿蜂在林间大面积放蜂对比试验,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书由T·芬利森和K·S·哈根合著,赵修复译,科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16开本50页,定价0.60元。本书作者根据已有的资料,扼要、系统地介绍了寄生蜂末龄幼虫分类特征与鉴定方法。内容包括标本制作技术,形态描述与分类等。列有末龄幼虫和(或)蛹分科检索表。在姬蜂总科部分分别列有姬蜂科、茧蜂科和蚜茧蜂科末龄幼虫分亚科检索表,并附有头壳构造图共54个。对小蜂总科、肿腿蜂总科、瘿蜂总科、旗腹蜂总科、细蜂总科和蜜蜂总科均分别指出了他们的主要分类鉴别特征,瘿蜂总科还具分科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ss)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是大丰县玉米螟的主要天敌之一。近年来作者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自然寄生率调查据几年来的观察,螟虫长距茧蜂对玉米螟幼虫寄生率为20~40%,个别田块高达87%以上(见表1)。一般比玉米螟厉寄蝇和黄眶离缘姬蜂的寄生率高5~20倍,对玉米螟的发生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菜枝干害虫——红颈蓝翅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红颈蓝翅天牛,又称黑附眼天牛。Bacchiso atritarsis (Pic)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我区油茶枝干主要害虫之一。据上饶、玉山、德兴、贵溪等县调查,该虫发生遍及油茶产区。据1978年上半年调查,德兴县新岗山垦殖场叶村油料林场6000亩油茶林枝,受害率达92%,玉山县重坊公社后叶大队  相似文献   

17.
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江 《植物保护》1985,11(2):50-50
从1978至1983年对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占78.2%、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占17.9%、阿维蚜茧蜂占1.3%、麦蚜茧蜂占2.1%。 1978年以来我市播种小麦面积累计221.95万亩,保护利用蚜茧蜂的面积161.38万亩,占麦田面积的72.7%。1978、79、81年的利用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1983年27.8万亩麦田全部利用,减少用药1—2遍,每亩节约农药费0.5—1元。增加了自然界天敌总数,减轻了环境污染。1981年5月中旬城关公社有些地块麦蚜发生较重,要求3天内  相似文献   

18.
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属膜翅目茧蜂科。该蜂是烟叶贮藏期仓库的重要害虫——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ubner)]的天敌。在贵州分布于各烟叶复烤厂、烟叶调拨站。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 生活史及习性:麦蛾茧蜂在贵阳地区烟叶贮藏仓库中,年发生9~10代。每年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出现。6~9月上旬成虫发生量最多,9月中旬以后发生量减少,11月后以成虫在烟叶包里越冬。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1999年以来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我区稻田寄生蜂有12个科,42个种。主要优势类群为姬蜂科(10个种)、茧蜂科(12个种)和金小蜂科(2个种)。同时对其在地理空间上随海拔升高,环境结构多样化等因素变化所致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被多样化,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其中姬蜂科随海拔升高,生境多样化,种类增多、种群增大:茧蜂科表现不明显,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坪上台地地带:金小蜂科则相反,主要集中在沿江两岸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是江苏省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期的寄生性优势种天敌,在对该蜂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诸方面研究时,进行了该蜂室内累代饲养的探索。日本学者尾梶田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幼虫繁殖该蜂时,至第三代就明显退化,从而无法累代饲养。1984年至今,笔者采用稻种苗饲养二化螟,再以此繁殖二化螟绒茧蜂达13个世代,实践证明这一室内繁蜂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