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粘质沙雷菌临床分离株Ⅰ、Ⅱ、Ⅲ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与其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VITEK-2Compact细菌分析系统鉴定的粘质沙雷菌287株,以煮沸法制备细菌DNA作为PCR扩增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第Ⅰ、Ⅱ、Ⅲ类整合子,分析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287株粘质沙雷菌中,有262株细菌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91.3%,3株细菌检出Ⅲ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药敏结果显示,第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P均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Ⅰ类整合子在粘质沙雷菌中普遍存在,Ⅰ类整合子与粘质沙雷菌的多重耐药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Ⅰ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情况以及所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分析其结构及其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44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整合酶Ⅰ、ISCR1及二者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44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Ⅰ类整合子阳性,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基因,29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阳性,携带耐药基因aadA;6株ISCR1阳性,其中1株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sul1;5株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基因的菌株有1株显示两种元件以串联的形式存在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携带Ⅰ类整合子菌株比未携带Ⅰ类整合子菌株耐药性高。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对菌株耐药性有影响。ISCR1携带较少,其中两种元件以串联形式存在的复合结构影响耐药基因在不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间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产ESBLs阳性率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ESBLs阳性、耐药基因携带与其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00株,使用VITEK-2Compact细菌分析系统鉴定确认并做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Ⅰ类整合子以及常见耐药基因。结果在10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4株细菌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54.0%;药敏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ESBL阳性的菌株耐药基因检出率为blaTEM 78.6%、blaSHV 92.9%、blaCTX-M-1 42.9%、blaCTX-M-971.4%、blaNDM 0.0%、blaKPC 7.1%,高于ESBLs阴性的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与菌株携带产ESBLs、Ⅰ类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携带现状及其耐药基因与菌株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对广东省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三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并检测阳性菌株整合子可变区。结果在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3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有7株携带Ⅱ类整合子,有1株携带Ⅲ类整合子的基因。随机选取三类整合子携带菌各1株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Ⅰ类整合子得到aac-3+aad2的组合形式;Ⅱ类整合子得到CmlA耐药基因盒;Ⅲ类整合子得到bla-MAP耐药基因盒。结论广东地区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最高,检出1株携带Ⅲ类整合子基因。  相似文献   

5.
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整合子分布及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与分型。方法用Ⅰ类、Ⅱ类和Ⅲ类3种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扩增398株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应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临床菌株的MIC。结果Ⅰ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48.7%,Ⅱ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2.3%,未检出Ⅲ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同时阳性率为1.5%。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69%,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7%;非发酵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4%,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1.8%。在肠杆菌科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结论在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高于非发酵菌,Ⅱ类整合子则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分离于镇江地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确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及其在耐药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K-B纸片法检测7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煮沸法提取71株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PCR扩增Ⅰ类整合子基因,并通过测序分析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盒.结果 7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8.3%~77.5%不等;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38%,包括aadB、aac(6')-Ⅱ、PSE-Ⅰ、dfrA17和aadA5 5种基因盒,其中最常见者为dfrA17和aadA5.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不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各不相同,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提示Ⅰ类整合子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腹腔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Ⅱ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方法共收集分离自腹腔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菌62株,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表型,PCR检测blaCTX-M、blaSHV、blaTEM及Ⅰ、Ⅱ类整合子基因,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基因盒。结果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最高(62.9%)。3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其中基因型blaCTX-M-14、blaCTX-M-3、blaTEM-1、blaCTX-M-14+TEM-1分别检出16株、4株、3株、7株。未发现携带SHV型ESBLs菌株。有40株(64.5%)大肠埃希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其中1株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共扩增出7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最常见的基因盒组合为dfrA17-aadA5,其次为dfrA12-orfF-aadA2,Ⅱ类整合子携带dfrA1-sat1-aadA1。结论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主要携带blaCTX-M-14和blaTEM-1,Ⅰ类整合子的存在非常普遍,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耐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b> 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以及其耐药性,为防控耐药菌形成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b> 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b> 从确认的5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中,检出l6株携带整合酶Ⅰ,阳性率为29.63%;检出10株携带整合子Ⅰ,阳性率为18.52%;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和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酶阴性菌株。结论 <\b>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携带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整合子分布及外膜孔蛋白的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和特征讨论。方法收集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患者的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临床分离的8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对87株CRE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74株,占85.06%。包括肺炎克雷伯菌65株(87.84%),大肠埃希菌6株(8.11%),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各1株,分别占1.35%。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检出52株,检出率为59.77%(52/87),其中47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5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同时均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9株和3株);Ⅱ类整合子检出8株,检出率为9.20%(8/87),其中4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4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未检出Ⅲ类整合子。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检出3株,2株来自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1株为非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外膜孔蛋白缺失情况表明,7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膜蛋白无异常达18.57%,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膜蛋白无异常为16.92%;OmpK35表达下调的菌株占24.29%,OmpK35缺失的占10.00%;OmpK36表达下调和缺失的比例分别为4.23%和57.14%;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中OmpK35表达下调的菌株占50.77%,OmpK35缺失的占9.23%;OmpK36表达下调和缺失的比例分别为3.08%和55.38%。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CRE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且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最高,耐药最严重;耐药性的发生还与整合酶基因Ⅰ类整合子,以及孔膜蛋白表达减低与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整合子介导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整合子参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61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整合酶基因扩增法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并测序。结果 73.8%(45/61)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株大肠埃希菌Ⅱ类整合子阳性,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88.9%(40/45)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从150—2800bp不等,有1株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大小为2200bp;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aae6’-Ib)、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dfr2d、dfrⅤ、dfrⅦ、dfr17)、编码对氯霉素耐药的基因(cat、catB8、cmlA1-variant)、编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blaoxa10)和编码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结论 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参与了这两种菌多重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细菌中Ⅰ、Ⅱ类整合子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 将Ⅰ、Ⅱ类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对假单胞菌属细菌以多重PCR法检测其整合子的分布,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进行接合转移,最后对接合母移成功菌以平板稀释法测其临床株和接合子MIC值。结果 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在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细菌中检出率分别为38.1%和2.2%,含整合酶基因的接合子在转移成功接合子中所占比率为13.6%。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中所占比例已相当高,但水平传播率还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65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基因;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可变区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0%(39/65),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阴性菌株(P<0.05);92%(36/39)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序列分析显示携带3种耐药基因aacA4、aadA1和catB8.结论 Ⅰ类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73株大肠埃希菌整合子分布特征及与耐药性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I);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纸片确认法检测ESBLs菌株.结果 73株大肠埃希菌中37株Ⅰ类(51%),未检出Ⅱ类及Ⅲ类整合酶基因.产ESBLs菌株20株,其中12株为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60%);非产ESBLs菌株53株,其中25株为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47%).整合酶基因阳性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地存在,是导致多重耐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Ⅰ、Ⅱ、Ⅲ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49株,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整合子及可变区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比对。结果 8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共36株;其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9.0%(24/49);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0%(12/40);未检出Ⅱ类及Ⅲ类整合子。有15株成功扩增出可变区。检出dfrA17、aadA5、aadA22、aadA2、dfrA12共5种耐药基因盒,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Ⅰ类整合子在ESBLs和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显示其与细菌的耐药性关系紧密,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Ⅰ、Ⅱ、Ⅲ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产ESBL与非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0株,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50株;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整合子及可变区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可变区阳性菌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8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整合子Ⅰ阳性菌株共30株;其中,在产ESBL菌株中检出率为73.3%(22/30);非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率为16%(8/50);未检出Ⅱ类及Ⅲ类整合子。有8株成功扩增出可变区,检出dfrA1,dfrA12,dfrA17,dfrA25,AaadA1,aadA2,aadA5,orfC,orfF,cmlA1共10种耐药基因盒,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I类整合子在ESBL和非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显示其与细菌耐药性关系密切,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中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细菌携带的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87株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30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菌株高。结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细菌的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春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187-1188,1190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的分布及耐药基因盒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与菌株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整合子及可变区检测采用PCR法,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定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类型.结果 在1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8株(38%)检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常见基因盒类型为aac(6′)Ⅱ-aadA13-clmA8-oxA10a和aac(6′)Ⅱ-aadA13-oxA10a,其中aac(6′)Ⅱ-aadA13-oxA10a基因盒为首次出现的新基因盒排列方式,并已登录Genbank:JN118546.结论 烟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类型分布为Ⅰ类整合子,整合子携带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23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唑啉、米诺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118株整合酶Ⅰ阳性,95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阳性,3株ISCR1和ISCRI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118株整合酶Ⅰ阳性铜绿假单胞菌分为89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性,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TEM、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1.4%、31.4%、14.0%;OPrD2基因的阳性率为28.6%;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6′)-Ⅱ、aac(6′)-Ⅰ、ant(3″)-Ⅰ和ant(3″)-Ⅱ的阳性率分别为20%、2.86%、14.3%和17.1%;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CTX-M-1、TEM、SHV、aac(6′)-Ⅱ和ant(3″)-Ⅰ的检出率为45.4%、9.1%、27.3%、36.4%和27.3%,未检出aac(6″)-Ⅰ和ant(2″)-Ⅰ基因.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和氨基糖苷类基因.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的相关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得到145株大肠埃希菌株,采用K-B法对甲氧苄啶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对甲氧苄啶耐药菌株中的Ⅰ、Ⅱ类整合子进行扩增,并酶切分析相应的可变区,从具有相同酶切图谱的菌株中各选取一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株扩增sul1、sul2、sul3三种基因。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ERIC-PCR基因分型。结果对甲氧苄啶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73.1%、79.9%。在109株耐甲氧苄啶菌株中,I类整合子含有7种基因盒类型,Ⅱ类仅含有1种类型基因盒,发现4种类型dfrA基因。在119株耐复方磺胺甲噁唑菌株中,sul1阳性72株,sul2阳性81株,sul3阳性2株。在甲氧苄啶和(或)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株中,80株Ⅰ类整合酶阳性株ERIC-PCR分为59个基因型。结论在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基因分布中,dfrA17、sul2、sul1携带率较高。在耐药性播散方面,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比菌株克隆传播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