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青地区沙三段砂体成因与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青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主要受三角洲砂体分布控制。以沉积体系发育研究为指导,以地震相分析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主要手段,分析高青地区沙三段沉积演化史,认为其沙三段砂体(包括已发现的樊家砂体、高青砂体、正理庄砂体)是高青三角洲(物源来自洼陷西部青城凸起及西北更远地区)不同发育时期的产物,成分成熟度都比较低。描述了高青地区沙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储集层性质,指出沙三下亚段油藏以砂体上倾尖灭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沙三中亚段油藏以三角洲前缘的滑塌浊积岩的岩性油藏为主,沙三上亚段油藏以三角洲前缘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高青地区进一步勘探的要点是落实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分布,同时考虑断层封闭性。图2  相似文献   

2.
牛庄地区沙三段远岸浊积扇发育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牛庄地区是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储集体是洼陷区的深水浊积扇体。在对牛庄洼陷沙三段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沙三段中、下亚段浊积扇的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层段除了发育与三角洲有关的滑塌浊积扇体外,还发育源于凹陷东南部物源体系的远岸深水浊积扇,该类扇体的分布主要受沉积时古地形所控制,是区内最主要的储油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发育9期特征明显的三角洲进积单元,古地貌对三角洲进积单元的控制作用明显。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用适用于该区的定量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滨线轨迹法,来重建研究区9期三角洲进积单元的古地貌特征,并揭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营三角洲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整体呈现南缓北陡、斜坡向西迁移的特征。沉积体的分布范围和沉积样式与古地貌特征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三角洲沉积主要沿着东部和东南部凸起逐渐向湖盆推进,受物源供给能力和古地貌特征的影响,三角洲朵体沿斜坡向西延伸;深洼区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前端沉积物易发生失稳而形成浊积砂体。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辛154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多井约束反演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东营凹陷辛154井区在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沉积时期沉积了浊积扇及其前缘砂体,构造和岩性圈闭都具有很好的成藏条件。通过叠后地震资料处理提高目的层的信噪比,使地震资料的振幅得到真正的恢复。利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处理。综合分析测井、构造解释和岩屑录井等资料对浊积扇及其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并结合地震资料多井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辛154井区沙三中的隐蔽油气藏进行了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5.
滨南地区沙三段浊积砂体储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相变快,为降低井位部署失利风险,依据精确层序地层格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地层切片结合优势属性预测砂体横向展布—频谱分解和测井约束反演预测砂体纵向叠置的技术流程,精确描述浊积砂体储层分布。研究区沙三段分为3个三级层序,沙三段中、下亚段为浊积砂体储层发育的主要层段。通过90°相位转换以及地层切片并结合瞬时振幅属性对浊积砂体储层有利发育部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浊积砂体储层主要发育在滨县凸起东南部以及靠近凸起的部位;将原始数据体用S变换分解为25,30,35,40和45 Hz共5个单频率体,对比显示40 Hz单频率体能较好地显示浊积砂体储层发育情况;随后进行测井约束反演处理,将处理结果与40 Hz分频数据结合得到砂体叠置特征,预测研究区浊积砂体储层主要发育在滨县凸起的东部以及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 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三角洲砂体。层序纵向上叠加使盆地边缘形成明显的砂泥岩旋回性沉积,盆地中心主要为泥岩夹浊积砂岩。层序中发育的各类低位扇砂体、深水浊积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形成岩性油藏最有利的砂体类型。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各类砂体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坡折带附近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沙三中亚段砂砾岩扇体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工区26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沉积物粒度特征等资料,对民丰地区沙四段—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底部和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沙四下亚段中上部、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在各个时期均有发育,但规模较小。在识别不同层段砂砾岩扇体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民丰地区各时期构造活动特征、边界断层形态、气候条件、水体深度及湖盆的"敞-闭"状态等,分析了不同时期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及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板式高角度断层-铲式高角度断层"继承性控制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演化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岩心观察、钻井及测井资料,结合车镇凹陷的区域背景,对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和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冲积扇、湖底扇和碳酸盐浅滩6种沉积相.其中沙四段下亚段发育了冲积扇和扇三角洲,而沙四段上亚段则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三角洲和碳酸盐浅滩,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纵向上,北部陡坡带砂体连片分布,多期扇体垂向叠置,连续性强;南部缓坡带小规模发育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砂体,中央洼陷带零星分布湖底扇砂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滑塌浊积扇等,砂体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格局演变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缓坡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高位域时期,在洼陷西部阳37井附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湖盆沉积中心,其北部陡岸的沉积砂岩类型由扇三角洲演变为近岸水下扇。湖侵域发育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推进至湖盆深处的前缘砂体及滑塌浊积扇成为"近源存储"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孤南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孤南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洼陷北部孤南断层的构造演化控制了整个洼陷沉积体系的发育。孤南断层的活动呈现明显的分段性和分期性,其东段的活动强度强于西段,整个洼陷北部构造活动强于南部,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较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强烈,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沉积模式和准层序叠加方式。与断层活动分段性相对应,洼陷东部地区的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向潮盆推进的面积较小,而西部地区推进面积则较大。洼陷北部在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由于断层活动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正旋回准层序叠加方式;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随着断层活动减弱,则发育正常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反旋回准层序叠加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东濮凹陷桥口地区Es3^下 亚段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研究了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气单元-Ⅳ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s3^下 主要砂体沉积徽相类型为曲流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湖底扇扇中水道以及浅湖砂坝砂体。  相似文献   

13.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由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构成。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浊积水道、滑塌浊积岩以及湖泊相6种沉积相类型。以基准面升降半旋回为单元,上述6种沉积相在平面上可以组合成5种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以中期基准面旋回C3为例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桥口Es33~4气藏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Es33~4主要发育湖底扇和轴向重力流两种沉积相类型。轴向重力流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桥34~桥35井区;湖底扇主要分布于桥口东翼。在储层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根据储层沉积相类型、岩性特征及物性特征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岩心刻度测井和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并对381口水淹层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综合调整方案,对该区15口新井的单采层进行了水淹层评价效果的现场检验,按水淹级别统计,符合率达到8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民屯西陡坡沙四段岩心观察分析、测井特征解释、沉积储层的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完整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前扇三角洲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同时在沈273、沈262井区可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向前扇三角洲滑塌形成的典型透镜状浊流砂体;扇三角洲前缘以粉细岩、河道砂岩、砾质砂岩为主,发育广泛,物性较好,为油层主力发育区;扇三角洲平原岩性以砂砾岩为主,沉积主要为陆上沉积,沈267、沈357井可见明显的陆上沉积特征,泥岩颜色复杂,红层碳质泥岩发育,沉积时期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储集砂体类型相对单一,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储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类和砂岩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以及微裂缝、溶蚀缝;储集孔隙结构特征以低渗、中孔、细-微细喉不均匀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藏在新增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与东营凹陷中带相比,南坡东段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该区沙三段层序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建立了与牛庄洼陷相对应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沙三段沉积体系的发育演变,认为该区存在远岸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两类浊积岩,并指出其主要发育期次及分布范围;同时对该区岩性体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明确勘探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砂砾岩体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且扇体多期叠置,沉积期次划分困难。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Y920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以岩心、FMI图像为基础,以测井信息小波变换技术为核心,以三维地震为约束的砂砾岩扇体沉积期次划分方法。基于岩心、FMI图像可直观识别沉积期次界面,进而标定常规测井资料;经测井信息小波变换后表现出周期性振荡特征的小波系数曲线可反映沉积界面响应特征,结合功率谱筛选尺度因子,可定量对单井沉积期次进行划分;通过井-震结合,实现全区域期次界面的等时对比,将Y920区块砂砾岩体划分为8个沉积期次。沉积期次的发育控制着沉积相及岩性的分布,与物性展布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地层自下而上(8至1沉积期次)表现出退积沉积初始阶段(扇根—扇中)沉积期次中上部物性较好,沉积中间阶段(扇中)整个沉积期次物性均较好,而沉积末期阶段(扇中—扇端)沉积期次中下部物性较好,进而统计单井各期次有效储层的厚度,分期次刻画有效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发现3,4,5沉积期次的西北部为Y920区块有利储层展布范围。研究结果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藏的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家俊 《石油学报》2006,27(6):43-46
对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地质成因的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导电矿物骨架的导电性,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未表现出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响极小。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沉积物源及其演化史、成岩作用、构造断裂等因素密切相关。干旱咸化湖盆沉积环境下的储层、盆地边缘1 000m以上的储层、沙三中下部及沙三上和沙二下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扇、深水浊积扇、陡坡扇的扇端、靠近沟通深部大断层能够“俘获”深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沙三、沙二段储层是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20.
孤北洼陷沙三、四段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孤北洼陷沙三、四段主要发育七种碎屑岩沉积体系,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底扇为主。沉积体系的分布与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古构造关系密切,陡坡断阶带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方向;延伸至洼陷带的次级同生断裂,不仅对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相带起分隔作用,还控制了扇体的形态和发育厚度。以此作指导,在陡坡带、洼陷带及低隆起带预测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