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型MH Ni电池以 1C电流充电 ,测量电池电压和温度 ,计算不同充入容量下的充电接受率。结果表明充入容量为电池实际容量 10 5 %~ 110 %时充电接受率最大 ,采用电池表面温度变化率dθ/dt=2℃ /2min控制电池充电终止 ,可使电池 1C充电时充入容量控制在此范围。此方法优于用 -ΔV和温度控制MH Ni电池充电终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坚  吕荣冠  焦昌梅 《蓄电池》2011,48(5):230-236
总结了电动汽车用动力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及锂离子蓄电池充电与管理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和成果,概括地分析了动力蓄电池与充电及电池管理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尤其总结了在电动汽车动力铅酸蓄电池与充电及管理之间联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蓄电池的性能与蓄电池的充电及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慢脉冲快速充电及电池适度管理的条件下,铅酸蓄电池能够大电流快速充电,而且发热量少、温升低、出气量少、循环寿命长、均衡性好。  相似文献   

3.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与充电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俄收  吴文民 《电源技术》2004,28(5):328-330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定电压充电、定电流充电及脉冲快速充电的原理及特点;详细阐述了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的工艺过程及注意事项。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蓄电池的不同状态选用不同的充电方法。汽车发电机对蓄电池的充电及部分工程抢修车上的充电设备采用的是定电压充电;充电工作间的初次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则采用定电流和脉冲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4.
独立光伏系统中,铅酸蓄电池临界饱和状态下的浮充控制是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该问题,对浮充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分别对被控系统中阀控铅酸蓄电池和Buck充电电路建立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以PWM为控制手段的PI浮充控制器,并搭建了充电实验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浮充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光照强度突变引起的过充现象,快速地稳定充电输出电压,对蓄电池持续进行涓流充电,保证了充电系统蓄电池容量的饱荷。  相似文献   

5.
刘旭涛  赖小龙  卫东  赵磊  王志文 《电源技术》2016,(12):2377-2380
以使用阀控式铅酸(VRLA)蓄电池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马斯提出的最佳充电曲线,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提出了根据蓄电池阻抗与容抗的变化,预测可接受最大充电电流的方法。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采用变电流方式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优化充电控制过程。通过对铅酸蓄电池的实验验证和误差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在Matlab中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地完成充电和避免过充,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6.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极化现象始终存在并逐渐加剧 ,严重影响充电速度与质量 ,损伤蓄电池 ,甚者可能报废。根据充电速度、出气、温升及活性物质脱落等现象 ,比较了传统的充电方法包括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及快速充电的优缺点 ,指出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充电方法不符合蓄电池充电接受特性 ,据此提出了定电压快速充电法 ,不但所需人工干预少 ,而且极化现象少、充电效果好 ,即充电速度快、出气少、温升少、活性物质脱落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磷酸铁锂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作为变电站用直流电源的工作特性,通过浮充电测试,对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浮充电压下的浮充电流特性、搁置特性、模拟工况放电特性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远远超过铅酸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不同于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特性,建议其浮充电压应选择在3.50 V左右。对磷酸铁锂电池组进行长时间浮充试验发现,在室温下3.6 V电压浮充运行一年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6.06%。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UC3906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电路.UC3906包含了实现密封铅酸蓄电池最佳充电和浮充供电所需的所有的控制电路.该集成电路监控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完成三种充电状态的自动转换和控制:大电流快充充电状态、可控的过充电状态和精确地浮充供电状态.由于UC3906内部的基准电压能够随密封铅酸电池的温度特性而改变,所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够保持最佳充电状态.  相似文献   

9.
铅酸蓄电池慢脉冲快速充电研究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坚  刘社章 《蓄电池》2009,46(2):72-76
总结了多年来铅酸蓄电池与快速充电研究的结果,发现蓄电池的性能除了与本身的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外,还与蓄电池的充电方式有紧密的联系。在慢脉冲快速充电的条件下,铅酸蓄电池的许多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铅酸蓄电池的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电流快速充电对铅酸蓄电池是有利的,大电流充电使铅酸蓄电池的发热量少、温升低、析气量少,同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而且还能够实现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10.
核电站常规岛的充电装置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浮充电流和均充电流的数值相差近百倍.为了确定应急柴油机启动后通过充电装置给蓄电池充电的电流(功率)是浮充电流(功率)还是均充电流(功率),针对柴油机加载时蓄电池可能发生的工况,分别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此时的充电电流既不是恒定的均充电流,也不是浮充电流,而是随时间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11.
铅蓄电池充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禹唐  王希业 《电源技术》2001,25(5):375-377
阐述铅蓄电池的恒流或恒压正常充电方法及欠充、过充、快速充电问题 ,VRLA贫液阀控电池在充电时防止产生热失控的方法 ,及VRLA贫液设计时解决热失控的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12.
铅酸蓄电池充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俄收  王远  吴文民 《蓄电池》2010,47(6):253-258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智能充电的原理及特点;阐述了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的工艺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以其容量大、寿命长、性价比高、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优良的充电控制策略不仅能缩短充电时间,而且能相对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因此,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在其应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现有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了不同充电控制策略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脉冲放电粒子荷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冲电晕放电在脉冲期间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形成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子荷电。依据粒子附近的电子密度Boltzman分布和电子在粒子表面传输的速率方程,在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粒子表面势垒能的边界条件基础上得到粒子在脉冲电晕场中粒子荷电的速率方程,并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荷电速率方程得到粒子在脉冲放电条件下的荷电量。计算结果表明脉冲放电下的粒子荷电量平均是直流电晕放电的离子荷电量的20倍,最大荷电量是05~15μm范围内的粒子,荷电量是直流电晕的26倍。这一结果不仅与David的粒子自由电子荷电理论结果相似,而且与微细粒子电子荷电量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固体绝缘材料空间及表面电荷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静  汪沨  印峰  王湘汉 《绝缘材料》2006,39(6):59-61,64
积聚电荷的测量对于研究高压绝缘材料介电及绝缘性能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固体绝缘材料内部及表面电荷测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本文对积聚在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和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脉冲充电提高铅蓄电池充电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茹  李文坡  陈杰 《电池工业》2010,15(4):222-225
针对目前铅蓄电池充电方法不当而大大缩短电池使用寿命这一情况,采用三电极体系模拟小容量铅蓄电池。电化学测试系统代替充电器对电极体系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通过比较几种充电模式的充电效率,证实脉冲充电方法是一种低析气量、高效率的充电模式。重点考察了脉冲充放电时间比以及脉冲放电电流对充电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脉冲参数并探讨了脉冲充电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使用维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GNF0.4快速充电(1C5)时不同充电时间的控制,研究了不同充电时间对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控制快速充电(1C5)时间不超过78min最为适合,能有效地提高充电效率,减少气体的析出,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的充电接受率反映了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流接受能力。采用恒流一恒压充电工作制度,分析了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初始充电温度、初始电解液温度和比重对铅蓄电池恒流充电时间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阀控铅蓄电池恒流充电时间的长短对电池充电电流的接受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