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自胸骨角下方2~3cm至剑突,长6~10cm.正中锯开胸骨至第2肋间,横断右半侧胸骨.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3例, 年龄4~26岁,平均12.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适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具有创伤小,美观的优点,可以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1例病人接受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双腔右室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房间隔并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皮肤切口长6-9cm。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进行手术,阻断时间15-76min,平均31.3min。术中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4h内全部脱离辅助呼吸,疼痛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前胸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法乐三联症1例) .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2±7.3)min,主动脉阻断(29.4±8.6)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小切口手术入路的优点是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脏疾病和治疗问题、对身体外貌感受、认知问题、交流、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CH D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68例患者作皮肤切口起自 3~ 5肋间 ,下至剑突下 1~ 2 cm。部分劈开胸骨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经过平稳 ,切口甲级愈合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胸部正中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轻、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cm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形,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6例,法乐四联症7例,部分房室管畸形1例,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4例。结果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5±45.4)min,主动脉阻断(39.4±30.6)min,手术时间(180.5±51.1)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1±5.6)h,术后第1天平均心包纵隔引流量(150±71)ml,平均输血量268.5ml.术后住院时间(9.7±1.5)d。结论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显露好,术后恢复快。具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希  王治平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F002-F002,F003,F004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DS)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先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6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8月共进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56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7例,瓣膜手术17例,心脏粘液瘤切除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58min,平均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2min,平均36min。27例完成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脏停跳手术的29例中,开放循环后25例自动复跳,4例电击一次复跳。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5h,平均3.2h。术后胸腔引流量120—350ml,平均280ml;术后42例需要输血,输血量(400±100)ml,平均200ml。全组术后ICU时间1d,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住院7—11d,平均8d。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6%,随访时间6—4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右腋下小切口组52例;正中小切口组65例:左腋下小切口组44例;右胸骨旁小切口组5例;均采用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结果:各组病儿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右腋下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4~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3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8.1h.引流液为30-230ml。正中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4~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4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h.引流液为50-300ml。左腋下小切口组均拔除气管插管后回病房,术后1~2d拔除胸引管;右胸骨旁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结论:与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比较,小切口保存了胸骨的完整性或部分完整性,可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垂直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从而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右腋下切口组27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0例,对两组手术方法在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ACC)、体外循环(CPB)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抗生素使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右腋下切口组比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长,在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短、引流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手术中ACC、CPB、术中出血、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腋下切口组,术后切口创伤小,美观,对于手术患儿成长过程的心理影响少,优于胸骨正中切口组治疗简单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