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抑制蛋白(iASPP)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第150医院1999年0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ASPP的表达;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iASPP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2岁(277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2例按照临床标准化化疗方案完成了67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2例按照临床标准化化疗方案完成了69个疗程的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39个疗程的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396个月)。其中有76例患者表达iASPP(85.4%),13例不表达(14.6%)。随访结束,iASPP阳性患者病死17例(33.3%),阴性患者病死4例(10.5%)。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SP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表达率较高,iASPP蛋白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病死率较高。iASPP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蛋白(Ataxia-Telangiectasa mutated protein,ATM protein)、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skinase1,Chk2)及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ormal brease tissues adjacent to cancer,NBTA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9例导管内癌、42例非典型导管增生、5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TM、Chk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ATM、Chk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ATM、Chk2与P5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癌ATM、Chk2表达缺失及P5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的关系。方法在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分别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测定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Survivin及Surviv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16,P=0.0000);Survivin及Survivin mRNA灰度值与AI呈正相关(r=0.533,P=0.005;r=0.455,P=0.003)。结论Survivin及Survivin mRN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Survivin及Survivin mRNA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良性组织判别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 和13.3%、63.3%、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 mRNA及COX-2 mRNA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OX-2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Snail及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正杰  刘霞  高立勇  魏瑜  张俏  高一淋 《江苏医药》2021,47(10):1032-1035,封3
目的 探讨连接斑株蛋白(JUP)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8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JU P和β-catenin的表达,并比较其在临床病理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JUP和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JUP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8.2%(26/68)vs.58.8%(40/68)],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72.1%(49/68)vs.60.3%(41/68)](P<0.05).JU P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β-catenin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U P和 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UP和 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在疾病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B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7%(57/65),明显高于在纤维囊性乳腺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B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a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5 cm)中Gab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MMP-2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中Gab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干扰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各组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性,用EGF刺激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Akt及ARK5的磷酸化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a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蛋白的表达与ER、组织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与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MDA-MB-231细胞系中Gab2蛋白表达量高于MCF-7细胞系中表达量;转染干扰质粒24 h后,与转染空载细胞组相比,SiG ab2/MDA-MB-231细胞组中Gab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转染成功。同时,SiG ab2/MDA-MB-231细胞组穿过Transwell小室人工基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并伴有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用EGF刺激各组细胞,结果显示:在SiG ab2/MDAMB-231细胞组Akt及ARK5的磷酸化明显受到抑制。结论Gab2通过PI3K/Akt/ARK5信号通路影响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Her2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TopⅡα蛋白和 Top2A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 TopⅡα蛋白表达;应用 TaqMan 探针法荧光定量 Real-time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 Top2A 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64例乳腺癌组织中 Top2A mRNA 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癌旁组织的2.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 =0.038);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opⅡα蛋白Ⅰ级25例(39.06%),Ⅱ级21例(32.81%),Ш级18例(28.13%);Top2A 基因表达低表达23例(35.94%),高表达41例(64.06%)。Top2A 基因表达与 TopⅡα蛋白表达比较(χ^2=0.993,P =0.609),两者无显著相关性。Top2A 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及 AJCC 分期无相关性(χ^2=0.021,0.049,1.593,0.159,P 〉0.05);而与有无腋窝淋巴结相关(χ^2=6.155,P =0.013);TopⅡα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及 AJCC 分期均无相关性(χ^2=0.248,4.416,0.150,0.279,P 〉0.05),而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0.192,P =0.006)。结论乳腺癌 Top2A基因表达和 TopⅡα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且两者均与乳腺癌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上蛋白的检测更为经济,且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故临床上 TopⅡα蛋白的检测更适用于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应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组织中Snail与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和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过表达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曹颖  李兰  文安智 《贵州医药》2006,30(6):494-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VEGF、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10%和83.72%,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23.26%和18.60%,两者在IDC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C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均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PCNA的同时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病理诊断;亦可将其作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对判断预后和术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m23-H1、MTA1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癌浸润及转移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肿瘤组织中nm23-H1和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肿瘤中nm23-H1和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及nm23-H1蛋白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正负调控作用。联合检测此指标的表达状况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周期蛋白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E(cyclin E)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周期蛋白E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7.14%(20/35),低表达率为42.86%(15/35)。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结论 周期蛋白E蛋白的检测对评估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陆向东  张汀荣 《江苏医药》2016,(4):420-422,497
目的研究CTEN蛋白和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和25例癌旁乳腺组织(B组)中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C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75%,B组无CTEN蛋白表达;A组E-ca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75%,低于B组的92.00%(P<0.05)。A组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性(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TEN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TEN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TEN和E-cad蛋白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TEN表达对患者預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乳腺、7例乳腺导管内癌、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其中24例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并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正常乳腺、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3/12)、57.14%(4/7)、70.73%(29/41)。在三种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上升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成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对细胞凋亡起一定抑制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Survivin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比无淋巴结者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王娅南  徐芳  李玉兰  张顺 《河北医药》2013,35(3):337-339
目的 探讨TGF-β1和endogl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方法,对30例乳腺正常组织、50例非典型性增生组织、50例原位癌组织和80例浸润性癌组织进行 TGF-β1及endoglin蛋白的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endoglin mRNA的表达.结果 Endoglin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值(MVD值)、endoglin mRNA以及TGF-β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及浸润性癌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组中endoglin蛋白标记的MVD值及endoglin mRNA均显著高于TGF-β1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TGF-β1蛋白及endoglin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的进程密切相关,提示血管生成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TGF-β1可能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比较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及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各20例)中ALDH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与其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ALDH1均呈阴性表达;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者17例(21.2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P0.007)。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K5/6、TopⅡ、Ki-67表达均无关,与ER、PR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子分型有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Galectin-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IDC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蛋白在乳腺ID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00),在92例乳腺IDC组中,Galectin-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0)、组织学分级(P=0.000)呈正相关,而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结论Galectin-3蛋白高表达的乳腺癌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Galectin-3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