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TS)时空温度场小波分析方法,完成了监测系统报警算法的设计;应用该算法,对隧道内弱风和强风条件下的模拟实验隧道火灾时空温度场进行了瞬态识别;基于隧道温度场监测数据时空矩阵的提取,对隧道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做出了分析,并选取Ribo3.7小波基成功识别出隧道火灾时空温度场的奇异点.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正>森林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它又是国家的重要财富。2010年7月发生的俄罗斯森林大火,再次给全人类敲响了森林防火的警钟。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因此,在全世界提倡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火灾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狄丽颖  孙仁义 《灾害学》2007,22(4):118-123
概述了中国森林火灾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森林火灾的分级和分类、影响因素、研究内容、预报方法等,重点论述了中国森林火灾的研究内容,尤其是中国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及学者们对森林火灾原因的看法。最后提出了防治森林火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有很多朋友喜欢到各地的名山大川旅游避署,更有每日在森林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因此掌握一定的森林火灾常识和技能,对于保全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同时这对于提高当地的森林消防安全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中居民避难行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坤 《灾害学》1990,(2):47-52,74
本文利用民意测验的方法,通过对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居民避难行动的调查,对重大灾害发生后避难系统工程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对该工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过程中的火旋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旋风是森林火灾过程中的特殊火行为现象。它给火灾的扑救指挥工作带来难度,给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简要介绍了火旋风的一些特征和模化研究,作为对火风的认识和理解,供林火扑救和安全防范以及深入研究探讨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春雷 《民防苑》2009,(6):37-38
林火和森林火灾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象地说成是地球的皮肤。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生命。在诸多影响森林的自然因子中,火灾对森林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研究表明,很多森林生态是依赖火的,火对森林的影响历史远比人对森林影响历史漫长得多。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森林生长是太阳能转换的能量积累方式之一,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利用AVHRR资料对哈尔滨市森林火灾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对2003-2005年监测的AVHRR遥感资料进行了数值化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火情、火点的信息,评估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火情、火灾的发生情况,为防火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干旱指数、CMA_GD区域数值模式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遥感数据,从大气环流、天气实况、气象物理量、卫星遥感及云图方面,结合气候背景及火场气象要素变化对2022年湖南新田“10·17”重大森林火灾期间的气象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新田“10·17”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前已遭遇夏秋季连旱、极端连晴天气以及高温热浪天气,造成了新田长达45 d的特旱和极高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火灾期间,10月18日叠加白天辐射增温、谷风发展及干冷空气爬坡后的焚风效应,加剧了火场热对流造成火势蔓延极快;在10月21日09:00—10:00,出现了环境风突然增强以及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其对流不稳定潜势背景有利于爆燃的发生,爆燃发生后形成的局地小尺度低压也对爆燃的维持提供了正反馈机制;卫星云图在晴空条件下对火情发展、明火面积变化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森林火灾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剖析了我国森林火灾与损失概况和我国森林火灾分布及其特点。根据森林燃烧环理论,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森林防火对策,即从森林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以林火性状为依据,进行火险区划,以工程防火为中心,群众防火为主,营林、生物防火为基础,有条件地用火防火的对策,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使火灾发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损失限制在一定经济水平以下,充分发挥火生态的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保证林区社会安定和林区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1995-2004年10 a青海草原火灾调查资料和火灾区14个具有代表性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原火灾区的气候特征、牧草结构、放牧状况,及火灾时空分布、危害和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为预防和监测草原火灾,加强草原防火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草原火灾有两个高发区,分别位于青海湖的南、北部,高发区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次数的70%。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增温明显时,对应的年火灾次数大幅度上升,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每升高1℃,年火灾次数增加1.6次。冬春季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是火灾增加的主要因素。草原秋冬转换期的11月和冬春季转换期的3月是草原火灾多发期,这2个月的火灾次数占总数的54%。草原火灾发生前,气象要素中日变化明显的有降水、风、地温、相对湿度、蒸发量等,过火面积、损失程度因这些气象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持续性的“暖干”天气,使草原处于极干燥、易燃的状态,它在火灾个例中占65%,草原上一旦出现火源,风助火威,就能迅速燃烧,风速与过火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30年的沙尘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的规律.发现黑龙江省沙尘暴以西南部为多发中心;20世纪70年代发生最为频繁,而且1970-1975年为频繁发生的最高峰;近90%发生在春季.黑龙江省沙尘暴的范围以20世纪70年代为最大,90年代最小,但强度有增强的趋势;空间分布具有随年份全省偏多或偏少的一致性,南多北少或北多南少的趋势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闪电定位网在2005年4月至2006年间得到的285347次地闪资料,分析了雷电参数的月变化、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正闪占总闪的比例仅为5.84%和7%,地闪密度的高值中心分别在(127.3°E,46.3°N)和(123.5°E,52.9°N)附近;总体日变化特征明显,呈一峰一谷态势,分别为18时和10时;一年中雷电活动主要出现在7,8月份,正云地闪的平均强度明显大于负云地闪.云地闪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的分布表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该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林火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 2 0年内不同年数间隔的 10块火烧迹地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 ,发现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土壤结构变化情况如下 :低、中强度火烧对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影响不大 ,对土壤分散系数有一定影响 ;高强度火烧对土壤密度、孔隙度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显著。降雨能使火烧迹地的土壤密度和分散系数升高、孔隙度下降。连年火烧使土壤密度比未烧林地下降 ,而孔隙度和分散系数升高。由此可见 ,高强度火烧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 ,而低中强度火烧对土壤坚实度和孔隙状况影响不大 ,但对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及火情监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2003年500hPa高空天气形势的分析,给出了冬、春季森林火险戒严期的4种主要天气模型。根据林火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与森林火险天气密切相关的主要气象及物候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火险天气指数的等级划分。应用vb6.0软件开发建立了运行稳定、精度较高的未来24~48h森林火险预测平台,采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对森林火情进行准确定位的实时监测,提出了森林防火的一些安全措施,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测和林火及时扑救抢险提供积极的气象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决策树和EOS/MODIS数据,参考黑龙江省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发育期数据,对该省旱耕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利用MODIS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提取该省植被物候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旱耕地分布及面积的定量描述;由于黑龙江省的干湿冷暖差异较大,按气候特征分区进行旱耕地判识的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到85.27%,Kappa系数0.8415。该项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旱耕地面积数据的及时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公路雪冰基本特征与灾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冬季降雪不多,但在寒冷和强风条件下,容易产生风吹雪,使某些地点形成较深的积雪,阻塞交通.风吹堆积下的积雪在低温下形成密实坚硬的硬深霜.涎流冰是冬季影响山区交通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它的各个部位呈现出间歇性增厚的特征,是涌出水在各处反复交替流动、冻结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流量增加,正常降雪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危害,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雪冰减灾战略对策上,应逐步推广使用防滑汽车轮胎,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雪冰清除服务体系,并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的详细调查资料。分析了洪涝形成的过程和特点,阐述了洪涝灾害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粮食生产、工业交通、水利设施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未来30和50年气候变化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CCCma,CCSR,CSIRO,Gfdl和Hadley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牡丹江等4个地区未来50年(2005~2050年)内,在GG,GS情景下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数值预测.结果表明,在GS情景下,到2030和2050年,气温较目前均有较大增高.2030年年均温度可增高1.94℃,其中春季增高2.06℃,夏季增高1.29℃,秋季增高1.79℃,冬季增高2.66℃,说明冬季增温最大,依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其中西部齐齐哈尔增温最大,其次为佳木斯,再次为哈尔滨和牡丹江.2050年气温继续增高,年均将增高2.42℃,其中春季增高2.13℃,夏季增高1.68℃,秋季增高2.56℃,冬季增高3.21℃,冬季仍然是四季中增幅最大的,其次为秋季、春季和夏季.如果按GG情景考虑,未来气温较GS情景还要高出1℃,增温最大的仍为西部齐齐哈尔,增温最小的仍为牡丹江.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8年黑龙江省61个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正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事件进行了判断,并按照0.3个标准差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58年间冬季共发生35次异常暖气候事件,累计天数270 d。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61-1986年和2009-2018年为低发期、1987-2008年为高发期。71.4%的异常暖事件发生在1986年后,说明异常暖事件的频繁发生对1980年代中后期该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直接贡献。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别为9次、10次、16次。研究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与黑龙江省异常暖气候事件的关系,发现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小、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强度异常偏弱和北极涛动异常正位相与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