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845-1845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1月5日讯: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医类别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专科医院,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纲要要求,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在短时间内公共医疗普惠政策无法完全落地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成为分担与缓解当前公共医疗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及大数据服务全面普及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深入分析,为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普及率提供新的发展途径,并就杭州市当前在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尝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以下简称服务包)的认知与需求差异,为有效利用 家庭医生资源,精准提供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12 月 对坪山区签约居民 1090 例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签约居民对服务包的认知与需求现状、造成家庭医生服务项目 需求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签约居民对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的选择。结果:在 1090 名研究对象中,46.33 % 的签约居民对家 庭医生服务有明确认知。签约居民对签约的知晓率在服务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签约服务 的居民对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优于不满意者。每年 1 次心电图检查、血脂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是签约居民希望免费纳入家 庭医生服务基层包项目的前 3 位。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对服务包分类方式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同时 户籍、职业、学历和医保类型会影响居民对服务包的选择及支付方式。结论:坪山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仍不高, 设置个性化服务包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存在其必要性。建议在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向群众普及服 务包的内容,切实履行签约职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方法:于2019年8~10月采用典型调查法,选取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调研地,根据地区特点结合文献编制《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医护人员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2名居民中已签约502名(61.8%),未签约310名(38.2%);居民未签约家庭医生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医生技术不高及服务效果不好占32.9%(102/310);家庭医生团队中全科医生占12.1%(21/174);知道转诊上级医院流程者占32.5%(163/502);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途径主要是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介绍占73.0%(479/656);家庭医生推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就医观念不正确,对家庭医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切实际占52.8%(112/212),其次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等政策)占42.0%(89/212)。结论:需要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综合实力,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加大宣传力度,彻底贯彻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定制多样化签约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农村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签约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4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和基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采取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连续性社区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服务。随访2年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及Hb A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因患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的有34例,住院2次及以上有9例,而观察组病人在2年内因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仅有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免费提供治疗用药和定期复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辖区内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向导,以辖区内老年人、慢性患者、育龄妇女、学龄儿童、精神患者、民政补助的伤残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宁波市政府的具体要求,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对家庭医生制服务质量的控制和追踪管理,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只有对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把控,才能进一步提高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引导更多社区居民找自己熟悉的社区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后,更能方便群众,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现阶段居民对服务的需求,为甘肃省其他地区更好地开展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法于2019年8~10月选取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业务开展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17名医护人员和866名社区就诊居民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回收居民有效问卷812份,其中已签约502人(61.8%),愿意签约主要原因是体检更方便68.9%(346/502)、看病更方便为65.3%(328/502);未签约310人(38.2%),不愿签约主要原因依次是家庭医生技术不高、服务效果不好为32.9%(102/310)、社区就诊条件不好为30.3%(94/310)。职业、是否参加医保、慢病患病情况是居民签约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服务需求排列前2的是出诊和送药服务为55.2%(448/812)、进行心理问题咨询服务为47.3%(384/812);对健康管理需求排列前二的是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为76.7%(623/812)、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占75.6%(614/812)。结论: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缺乏居民信任和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项目需求大,但实际提供服务项目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象大多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患者,对于肿瘤化疗后的PICC患者一直是管理盲区,医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根据日益增加的PICC患者人群,创新了PICC家庭签约维护模式,降低了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结局,提升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医改的方向,在推进该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有资格签约医生人员不足,相应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实现基层家庭医生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还任重道远,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素质、加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宣传、完善各项考核机制,是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社区药学服务存在种种问题,如家庭医生药学知识不全面、家庭医生团队缺乏药师、社区药学服务内容单一、社区药师不适应新的药学服务模式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药师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地位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缺乏药学服务标准、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对策:明确药师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地位,建立服务补偿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社区药学服务标准,建立电子药历,健全社区药师教育培养体系,鼓励药店药师参与社区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交流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经验。方法:重庆北碚区中医院下属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00余户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在给予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制定个性化服务包,提供多项服务,得到广大家长认可,有效提高签约率。结论:为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深入优化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所辖的13个社区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未签约与签约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以及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对慢性病的服务初步效果显著,提高了签约患者的健康意识与依从性,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费用也有所降低,但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以及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结论:强化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引导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签约,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家庭医生的工作也要具有规范性,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模式对COPD的影响,为慢性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2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结果:两组治疗干预后患者病情、生活习惯、依从性、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模式可显著缓解COPD病情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疗法》2021,(6):F0002-F0002
“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医备案诊所占中医类诊所总数的26.94%;全国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多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效果,以期促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推进社区药师参与慢性病管理。方法:分析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情况,比较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前后用药不合理现象、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后,合理用药率从34.90%提升至72.80%,用药依从性从45.10%提高至83.60%,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6.20%下降至10.80%,血压达标率从61.70%提高至93.50%,患者满意度从85.50%提高至99.70%。结论: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提高签约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及满意度,增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于慢性病的管理能力,体现药师的自身价值。可以推进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促进药师参与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医疗惠民举措的具体体现,契约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现有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的基础上,以家庭居民为单位、签约式、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为转变,作为一种新型的个人健康管理模式,明楼家庭医生契约式的签约服务模式能让签约居民享受多方面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5月16日讯:当前,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特别是提出要进一步放开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的审批。为促进国家有关政策落到实处,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5月12日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审批的通知》,在全国率先拆除了阻止政策落地的"玻璃门"。  相似文献   

18.
, 《河北中医》2013,(11):1727-1727
赞皇县自今年7月份启动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将乡村医生为农民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评估、转诊服务和其他个性化服务以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并根据人群的不同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随访等形式服务,形成了“闭门家中座,得病医生来”的就医方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签约家庭2.6万户,覆盖人口近11万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一半,群众满意度达到96.2%。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社区有医生和居民的契约式服务关系,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为响应这一号召,宁波市从2014年起开始着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更是走在了宁波众多医院的前列,灵活机动,采用各种有效办法积极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港澳台之窗     
香港防痨会成立中医诊所香港防痨心脏及胸病协会联同医院管理局及香港大学合作成立一所以科研为主导的中医诊所。香港防痨会中医诊所暨香港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于今年4月1日投入服务。诊所以实证为基础,一方面提供中医服务,另一方面为中医药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提供一个良好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