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模型仅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作为特征,忽略了脑网络的空间动态信息,导致分类性能不高。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提升分类模型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功能脑连接空间动态的分类方法。通过高维模板对脑连接进行空间动态分析,提取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利用统计分析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基于静息态功能脑连接的分类模型。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的分类准确率(83.0%)比传统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特征的分类准确率(77.8%)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脑功能超网络已成功应用于脑疾病的诊断。在之前的研究中,集中通过改变超边的方法来改善超网络的构建,忽略了不同尺度的节点定义对脑功能超网络拓扑的影响。考虑到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尺度的脑区划分来进行脑功能超网络的创建,从而分析其对脑功能超网络拓扑和分类性能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利用聚类算法和随机动态种子点的方法对大脑进行细分割;其次,基于每种节点规模下所得的平均时间序列,利用LASSO方法分别进行脑功能超网络的构建;接着分别提取功能超网络的多组局部特征(节点度、最短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并利用非参数检验和基于相关的方法选取每种节点规模下的差异特征;最后,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模型。分类结果显示,随着节点规模的增大,所构建的脑功能超网络分类准确率增高,在节点尺度1 501下,准确率高达95.45%。同时,多尺度融合的分类准确率优于任一尺度下的分类准确率,这表明不同尺度的节点定义会影响脑功能超网络的拓扑,在未来的脑功能超网络研究中,除了关注超边的构建方法外,应更加关注大脑划分方案的选择,而且多种基于大脑划分的尺度融合特征可以补充更多的分类信息,提高抑郁症与正常人的分...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功能连接研究大多根据脑图谱构建全脑功能连接,但目前可选用的脑图谱种类有限且采用不同脑图谱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抑郁症辅助诊断问题。首先利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提取独立成分并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然后采用BoostFS(Boosting Feature Selection)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应用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对20名抑郁症患者和21名健康被试进行分类。实验分类准确率达到95.12%,错分了一名抑郁症患者和一名健康被试。进一步分析表明,具有较强分辨能力的脑网络为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和视觉网络,与已有基于脑图谱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说明了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使其可能成为抑郁症辅助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超网络上提取局部脑区指标作为特征,忽视了全局的拓扑信息,继而影响网络拓扑的评估,降低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抑郁症数据集上构建超网络,其次将局部脑区特征和子图特征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基于多核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8例正常被试和3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可达91.60%。获得的异常区域包括左侧舌回、左侧尾状核、左侧丘脑等重要的抑郁症病发区域。故而该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分类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为了判断抑郁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及基因型与疾病状态间是否存在显著交互效应,选择GSK-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基因,通过功能脑网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显著性作为特征选择的依据,提取不同数量的节点属性作为分类特征。选择四种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SVM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正确率较高,疾病状态分类模型分别达到73.50%和70.87%,基因分类模型分别达到74.35%和76.66%。因此,基因对静息态功能脑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证明了脑网络的相关指标可以作为对基因与抑郁症疾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辅助诊断模型,以提高抑郁症诊断的准确率。在连续的阈值空间(8%~32%)内构建所有被试的功能脑网络并使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进行分析。通过设定阈值,根据统计显著性提取不同数量的节点属性与全局属性组合作为分类特征,并选择四种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以得到构建一个准确率较高的模型。结果是SVM和神经网络算法在阈值P为0.05下,所建的模型的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较高,分别达82.78%及81.36%,因此利用该方法所构建的诊断模型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LASSO方法构建脑功能超网络模型缺乏组效应解释能力和网络有偏性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组变量选择的近似无偏稀疏脑功能超网络模型来改善超网络的构建,分别为组最小最大凹惩罚方法和组平滑剪裁的绝对值偏差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抑郁症的分类研究中。分类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分类表现均优于传统超网络模型,且组最小最大凹惩罚方法的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86.36%。结果表明若想构建有效的脑功能超网络模型,不仅需要考虑脑区间组效应的解释能力,还需考虑模型变量选择的有偏性问题。而且在考虑到超网络有偏性的基础上,选取较为宽松的惩罚方式来选取目标变量,则可更精确地表征人脑的复杂高阶多元交互信息。  相似文献   

8.
功能超网络广泛地应用于脑疾病诊断和分类研究中,而现有的关于超网络创建的研究缺乏解释分组效应的能力或者仅考虑到脑区间组级的信息,这样构建的脑功能超网络会丢失一些有用的连接或包含一些虚假的信息,因此,考虑到脑区间的组结构问题,引入sparse group Lasso(sgLasso)方法进一步改善超网络的创建。首先,利用sgLasso方法进行超网络创建;然后,引入两组超网络特有的属性指标进行特征提取以及特征选择,这些指标分别是基于单一节点的聚类系数和基于一对节点的聚类系数;最后,将特征选择后得到的两组有显著差异的特征通过多核学习进行特征融合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经过多特征融合取得了87.88%的分类准确率。该结果表明为了改善脑功能超网络的创建,需要考虑到组信息,但不能逼迫使用整组信息,可以适当地对组结构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抑郁症脑网络结构差异及实现患者自动识别,提出了基于功能脑网络社团结构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构建功能脑网络,利用基于“堆结构”的贪婪算法进行社团划分,从脑网络模块结构的角度分析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的差异,并将脑网络的模块指标用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统计显著性为阈值以筛选特征,以判断不同特征数目对分类模型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算法在28个特征下(P<0.05),分类正确率最高达90.50%.  相似文献   

10.
传统脑网络的情绪分类将聚类系数、平均最短路径等拓扑属性作为分类特征。针对这些属性易受网络连接阈值和特征选择的影响,难以完全表征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网络和共空间模式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EEG emo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mmon spatial patterns of brain networks topology,EEC-CSP-BNT)。该算法基于互信息在各个子频段内计算电极间的功能连接矩阵,同时利用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分析学习空间滤波器,构建分类特征,最后通过分类器(如Fisher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实现基于脑电的情绪分类。基于DEAP和SEED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脑网络拓扑属性,EEC-CSP-BNT能有效提取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信息,提高脑电情绪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
静息态功能脑网络在脑疾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功能连接网络分析主要集中在确定图上,忽视了大脑区域之间的不确定信息。基于此,对不确定脑网络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不需要进行阈值选择,而且可以更准确地对功能连接网络进行建模。同时,将频繁子图挖掘应用到了不确定图上,并提出了几种新的判别性特征选择方法。分类结果显示,基于不确定脑网络的磁共振影像分类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抑郁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脑网络被广泛应用在脑部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中。考虑到大脑的不确定性特征,先前的研究将不确定图应用在脑网络建模中。在不确定脑网络研究中,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多采用均值、方差、极差等进行子图特征提取,但是它们存在泛化性能差以及子图间差异无法直接衡量的问题,进而影响分类准确率。因此,相对极差被提出作为新的特征提取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既考虑到子图模式间的最大差异,又考虑到子图模式间的组间差异,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方法的弊端。结果表明,相对极差与其他特征提取方法相比,其分类性能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同时,在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下相对极差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性能,具有很强的泛化性。该研究为不确定脑网络特征提取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图论方法设置阈值等问题,采用最小生成树方法进行脑网络的构建。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从脑网络中提取一些可量化指标用于分类,忽视了多个脑区之间的拓扑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脑区特征和连接模式相结合的多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的特征来量化不同的网络性能。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最小生成树更趋向于随机网络,且局部属性出现显著异常的脑区集中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Limbic-Cortical-Striatal-Pallidal-Thalamic, LCSPT)。此外,与单一类型特征的分类方法相比,多特征融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进一步分析表明,最小生成树方法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诊断;不同形式的特征表示方法具有信息描述方面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We propose a 3D model feature line extraction method using templates for guidance. The 3D model is first projected into a depth map, and a set of candidate feature points are extracted. Then, a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CRF)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match the sketch points and the candidate feature points. Using sketch strokes, the candidate feature points can then be connected to obtain the feature lines, and using a CRF-matching model, the 2D image shape similarity features and 3D model geometric features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Finally, a relational metric based on shape and topological similarity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matching results, and an iterative matching process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globally optimized model feature lin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xtract sound 3D model feature lin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initial sketch template.  相似文献   

15.
汪瀚  吴海锋  王俨  王勇  王霞 《控制与决策》2023,38(10):2823-2831
早期诊断轻度认知障碍是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有效途径.目前常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轻度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其关键是使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构建大脑的功能性连接.针对大脑静息态BOLD信号中存在各种外界噪音干扰的问题,提出结合多元经验模态分解与皮尔逊相关的重构方法与极正极负重构准则,将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中心节点后扣带回皮层作为模板,重构BOLD信号以降低外界噪音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极正极负重构准则降噪后的BOLD信号构建功能性连接,相较降噪前的数据,在分类性能方面可以提高数据的差异性,在特征选择性能方面可以对数据集降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分类性能.此外,以上性能均优于传统重构准则.最后,对降噪后的最优特征子集进行统计性分析,发现脑岛可能是默认模式网络的相关脑区,小脑蚓体与后扣带回皮层可能构成一种认知功能补偿网络,这是以往研究中少有提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使用脑网络图的方法分析脑电功能连接存在阈值选择、忽略了脑电图动力学特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拓扑动态建模的方法来分析脑电功能连接矩阵,以提高心算任务分类识别正确率。该方法首先将功能连接矩阵转换为无向加权图,然后使用持续同调工具来构建不同的复形,记录拓扑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阶的同调特征,形成持续图,最后使用持续景观图特征作为分类特征,输入到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心算状态识别。在心算状态识别和心算质量分类两个任务中分别获得了最高99.26%、99.20%的识别准确率,97.87%、99.80%的敏感性,以及99.78%、97.64%的特异性,并且在跨个体验证实验中分别获得了66.81%、66.85%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阈值,有效提取脑电功能连接的分类信息,实现脑电心算状态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