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于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方法在连续位置查询服务中可能会受到的差异识别攻击,提出了一种单元格不确定性扩张的连续匿名区域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连续匿名区域内的协作用户缓存查询结果,并提供给需要同类查询结果的邻近用户的方法,降低申请者在整个连续位置查询服务的过程中与位置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量,使得不可信的服务提供商无法获得足够的申请者信息来发动差异识别攻击,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申请者的位置隐私。最后,通过安全性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隐私保护能力,同时利用实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该算法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霍峥  崔洪雷  贺萍 《计算机应用》2018,38(1):182-187
针对轨迹数据隐私保护算法数据可用性低及易受语义位置攻击和最大运行速度攻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路网环境中基于语义轨迹的隐私保护算法——k-CS算法。首先,提出了两种路网环境中针对轨迹数据的攻击模型;然后,将路网环境中基于语义轨迹的隐私问题定义为k-CS匿名问题,并证明了该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上顶点聚类的近似算法将图上的顶点进行匿名,将语义位置由相应的匿名区域取代。实验对所提算法和轨迹隐私保护经典算法(k,δ)-anonymity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k-CS算法在数据可用性、查询误差率、运行时间等方面优于(k,δ)-anonymity算法;平均信息丢失率比(k,δ)-anonymity算法降低了20%左右;算法运行时间比(k,δ)-anonymity算法减少近10%。  相似文献   

3.
郭良敏  王安鑫  郑孝遥 《计算机应用》2018,38(11):3263-3269
针对现有k匿名方法易受连续查询攻击以及在用户数稀少时难以构建匿名区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查询用户利用第三方辅助服务器获得拥有特定区域历史查询点的用户组,并通过P2P协议获得用户组中用户的历史查询点,从中搜索所需的查询结果,以提高查询效率。另外,该方法通过发送伪查询点迷惑攻击者,以及利用覆盖用户真实轨迹的区域划分方法,将多个查询点隐藏在同一子区域中,使攻击者无法重构用户的真实轨迹,以保证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随着偏离距离和缓存时间的增大,用户轨迹隐私的安全性会提高。在用户数为1500时,与协作轨迹隐私保护(CTPP)方法相比,安全性平均提高约50%,查询效率平均提高约35%(子区域数为400)。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5.
针对位置服务中基于K-匿名方法构造的匿名集因未考虑语义信息导致语义推断攻击问题,提出了一种路网环境下的语义多样性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根据不同语义位置用户访问数量,利用欧氏距离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语义位置类型,构建最优语义位置类型集合。根据路段上属于该类型集的语义位置所占比例,选择最优路段构建匿名集,使得匿名集不仅满足语义多样性,而且增加了用户语义位置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LSBASC算法相比,该方法在平均匿名时间上提高了27%,SDA算法的执行效率更好。在相对空间粒度上减小了21%,隐私泄露程度上降低了3%,SDA算法以更小的匿名空间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和隐私保护程度,能有效地保护用户语义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对等通信辅助下可抗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多用户协作构建匿名组代替匿名区域,保证位置k-匿名;将速度引入匿名组的构建,使组内用户不局限于周边;让组内用户保持模糊的连通,以此抵御一般恶意攻击;通过缓存机制增加匿名组的可重用性,以此抵御连续查询攻击,并减少开销。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位置k-匿名,匿名成功率较高,能够抵御一般恶意攻击和连续查询攻击,且可减少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7.
针对连续查询位置服务中构造匿名区域未考虑语义位置信息导致敏感隐私泄露问题,通过设计[(K,θ)]-隐私模型,提出一种路网环境下面向连续查询的敏感语义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Voronoi图将城市路网预先划分为独立的Voronoi单元,依据用户的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K-1]个用户,构建匿名用户集;利用匿名用户集用户设定的敏感语义位置类型和语义安全阈值,以及用户所处语义位置的Voronoi单元,构建满足[(K,θ)]-隐私模型的语义安全匿名区域,可以同时防止连续查询追踪攻击和语义推断攻击。实验结果表明,与SCPA算法相比,该方案在隐私保护程度上提升约15%,系统开销上降低约20%。  相似文献   

8.
崔丽群  张明杰 《计算机应用》2013,33(9):2516-2519
针对车载网络通信中存在车辆隐私性保护问题,提出一个K-匿名链隐私保护机制。在查询节点处构建k匿名空间,并将包含此k个车辆的最小边界矩阵作为位置数据进行转发,转发过程中构造一条匿名链来混淆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大大降低被攻击成功的概率。通过对该机制安全性及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该机制能很好地保护车载网络中车辆的位置隐私,提高了车载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轨迹匿名集中轨迹间的相似性过高导致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抵制轨迹相似性攻击的轨迹(k,e)-匿名算法。该算法在预处理过程中,采用轨迹同步化处理方法减少信息损失;生成匿名集时,将轨迹斜率作为轨迹数据的敏感值,选择至少k条不同轨迹斜率的轨迹来满足轨迹k-匿名,并要求每个类中轨迹斜率差异值至少为e,以防止集合中轨迹的斜率相似性过高而导致隐私泄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抵制轨迹相似性攻击,在减少信息损失的同时增强了轨迹数据可用性,更好地实现了轨迹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数据发布和分析过程中用户真实数据信息被披露的问题,降低攻击者通过差分攻击和概率推理攻击获取真实结果的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分析的差分隐私保护参数配置方法。在攻击者概率推理攻击模型下对攻击者置信度进行分析,使之不高于根据数据隐私属性所设置的隐私概率阈值。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查询用户查询权限的差异配置更加合理的隐私保护参数,避免了隐私披露的风险。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根据查询权限、噪声分布特性以及数据隐私属性分析攻击者置信度与隐私保护参数的对应关系,并据此推导出隐私保护参数的配置公式,从而在不违背隐私保护概率阈值的情况下配置合适的ε参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匿名集内轨迹间的高度相似性而导致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基于轨迹形状多样性的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轨迹同步化处理的方式改进轨迹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以减少信息损失;并借鉴l-多样性思想,在贪婪聚类时选择l条具有形状多样性的轨迹作为匿名集成员,以防止集合内成员轨迹的形状相似性过高而导致轨迹形状相似性攻击。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轨迹k-匿名的同时满足l-多样性,算法运行时间较小,且减少了轨迹信息损失,增强了轨迹数据的可用性,更好地实现了轨迹隐私保护,可有效应用到隐私保护轨迹数据发布中。  相似文献   

12.
张恩  李会敏  常键 《计算机应用》2021,41(2):413-421
针对现有云外包隐私保护k-means聚类方案存在的效率不高,以及当云服务器不可信或遭受黑客攻击时返回不合理聚类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多方隐私保护场景的云外包可验证隐私保护k-means聚类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外包场景的改进的聚类初始化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算法的迭代效率;然后,利用乘法三元组技术来设计安全欧几里得距离的计算,并利用混淆电路技术来设计安全计算最小值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算法,使用户仅需一轮通信就实现对聚类结果的验证,并且数据外包后算法的训练完全在云上进行,能够有效减少用户和云的交互。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案在数据集Synthetic和S1上的准确度分别达到97%和93%,说明隐私保护下的k-means聚类和明文k-means聚类的情况近似,适用于医疗、社会科学和商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发布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的轨迹保护方案。根据个体个性化的隐私保护需求差异,对不同个体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准则,这样可以解决传统隐私保护下“过度保护”及轨迹效用低等问题。给出k敏感轨迹匿名和(k,p)敏感轨迹匿名等重要的隐私保护定义,并利用Trie树的构造、剪枝、重构等技术实现了个体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最后,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分析,证明该个性化方案比现存隐私保护方案在轨迹位置损失率方面性能优,计算延时较低和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隐私保护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包括对隐私保护最值查询的研究。针对隐私保护最值查询问题,首先利用随机数和数值变换,提出一种不泄露原始参数的数值比较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和密码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效随机调制隐私保护最值查询协议(ERM-MQP)。传感节点使用随机数对采样数据进行调制产生隐私保护数据,在存储节点处查找隐私保护数据的最值,Sink节点恢复隐私保护最值数据得到采样数据最值,完成最值查找。在整个查询过程中数据加密后传送。最后,对安全性和能耗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与现有的隐私保护最值查询协议进行能耗对比,证明了ERM-MQP协议是安全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5.
Since smartphones embedded with positioning systems and digital maps are widely use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s) are rapidly growing in popularity and providing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in people’s daily lives; however, they also cause great concern about privacy leakage. In particular, location queries can be used to infer users’ sensitive private information, such as home addresses, places of work and appointment locations. Hence, many schemes providing query anonymity have been proposed, but they typically ignore the fact that an adversary can infer real locations from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secutive locations in a continuous LB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a novel dual privacy-preserving scheme (DPPS) is proposed that includes two privacy protection mechanisms. First, to prevent privacy disclosure caused by correlations between locations, a corre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a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to simulate users’ mobility and the adversary’s prediction probability. Second, to provide query probability anonymity of each single location, an advanced k-anonymity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cloaking regions, in which realistic and indistinguishable dummy locations are generat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DPP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re further performed on a real-life dataset published by Microsoft, i.e., GeoLife dataset.  相似文献   

16.
张豪  朱睿  宋栿尧  方鹏  夏秀峰 《计算机应用》2021,41(6):1686-1693
针对空间关键字双色反k近邻查询返回结果质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距离-关键字相似度约束的双色反k近邻查询方法。首先,通过设置一个阈值将查询结果中质量较低的用户给过滤掉,从而避免了查询结果中出现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的用户,保证了查询结果质量;然后,为支持该查询,提出了一种关键字多分辨率网格矩形树(KMG-Tree)索引来管理数据;最后,提出了基于Six-region算法的Six-region-optimize算法来提高查询处理效率。Six-region-optimize算法的查询效率相较baseline和Six-region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约85.71%和23.45%。基于真实时空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Six-region-optimize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毛莺池  陈杨 《计算机科学》2018,45(3):235-240
在城市道路中,实时、准确、可靠地对移动车辆进行轨迹预测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基于位置的服务,而且可以帮助过往车辆预知前方的交通状况。目前,移动车辆的轨迹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历史轨迹的欧氏空间进行,并未考虑在受限路网中采用不确定性历史数据的车辆轨迹预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补全路径的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预测方法,其优势在于:重新定义了补全路径算法,弥补了不确定性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利用马尔科夫链低时间复杂度、高预测准确度的优势实现预测,避免了因频繁模式挖掘带来的查询时间过长而影响预测效率以及存在多余噪声影响轨迹预测准确率的问题。通过真实数据和实验分析表明:在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比挖掘频繁轨迹模式算法的预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8.8%,预测时间平均缩减了80.4%。因此,该方法对于车辆路口的轨迹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并且能预测一系列的车辆未来轨迹。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阶Markov模型预测精度较差,以及多阶Markov模型预测稀疏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rkov模型与轨迹相似度(MMTS)的移动对象位置预测算法。该方法借鉴了Markov模型思想对移动对象的历史轨迹进行建模,并将轨迹相似度作为位置预测的重要因素,以Markov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集作为预测候选集,结合相似度因素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k阶Markov模型相比,该方法的预测性能不会随着训练样本大小及阶数k的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大幅降低k阶Markov模型预测稀疏率的同时将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8%以上。所提方法不仅解决了k阶Markov模型的预测稀疏率高及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预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