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制备具有印迹位点的聚合物。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单体种类,并对致孔剂的用量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仪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聚合物进行平衡吸附和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在质量浓度为15 μg/mL时,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370.49 μ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时间为15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
结合磁性分离技术和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改性Fe3O4为核、罗丹明6G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为壳,制备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纳米材料。研究其对罗丹明6G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分子识别性,并将它应用于食品中分离富集罗丹明6G。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容量(表观最大吸附量达24.69 mg/g)、快速的结合动力学(20 min达吸附平衡)及显著的吸附选择性(印迹因子达4.20)。以其作为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对加标食品样品中的罗丹明6G进行分离、纯化、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3%~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85%~1.12%;检出限为0.003 8 μg/mL。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子印迹聚合物可快速与样品基质分离,提高了实验效率。本方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罗丹明6G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3.
罗丹明B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荧光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晨  贾光锋  陆文总  倪原 《食品科学》2014,35(20):236-241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证明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硅胶表面形成了印迹空穴。同时,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罗丹明B可被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效结合和快速洗脱。采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对底物结合能力和特异性,结果显示,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具有高的识别性能,其Kd值为163.6,而相似物罗丹明6G和丁基罗丹明B分别为50和54.5。该方法与传统罗丹明B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相比更为灵敏,检测限更低,即0.1 mg/L,可检测出痕量物质。  相似文献   

4.
李耀  陈晓龙  罗凯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7,38(19):35-41
为实现对花椒麻味物质经济高效的纯化制备,本实验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花椒麻味物质为模板分子,合成对花椒麻味物质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用MIPs制成固相萃取柱用于分离纯化花椒油树脂中的花椒麻味物质。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MIPs与花椒麻味物质接触约12 h后就达到吸附平衡,对花椒麻味物质识别因子α达到3.05;等温吸附实验表明,MIPs对花椒麻味物质的吸附量高于空白聚合物,在吸附过程中模板分子花椒麻味物质与MIPs形成两种结合位点,两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172×10~(-2) mg/m L和3.585×10~(-2) mg/m L,对花椒麻味物质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1.133 mg/g和15.802 mg/g;固相萃取实验表明,该固相萃取柱可以分离出相对纯度为94.09%的花椒麻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敌百虫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以敌百虫为模板,3-氨基三丙基乙氧基硅烷(3-aminotripropylethoxysilane,APTES)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ethyl orthosilicate,TEOS)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制备的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敌百虫的分离富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白菜、甘蓝、西红柿中的敌百虫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基质干扰,检出限为0.92μg/kg,回收率在87.66%~100.0%之间,RSD≤4.5%。结论本实验为实际样品的前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敌百虫的检测发展了新方法,有望广泛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敌百虫的分离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NMN)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NMN分子印迹微球。对分子印迹微球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2∶10、乙腈-水(体积比3∶1)用量12 mL、聚合温度60℃时,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吸附效果最好。静态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分子印迹微球对NMN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动态吸附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微球在6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对NMN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分子印迹微球用于固相萃取西兰花提取液中的NMN时,展现了较高的应用性能,对NMN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优化和应用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了有机-无机杂化的方法制备了对甲基对硫磷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该方法使用丙烯酰胺作为功能性单体,KH-570硅烷作偶联剂,甲基对硫磷作为模板剂,以氨基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载体在氯仿溶液中进行表面的分子印迹嫁接。通过溶剂与功能性单体的作用,氨丙基功能性单体不仅能选择性地在硅材料表面发生聚合,还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地单体驱使模板剂进入到已形成的壳层结构中,从而产生有效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制备出的MIPs-Si O2纳米颗粒具有三维的核壳结构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分子印迹后的壳层结构为甲基对硫磷分子提供了丰富的识别位点,使其对模板剂具有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以MIPs-Si O2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固相分散萃取吸附剂的载体,可以选择性地萃取梨子及其他绿色蔬菜的样品中微量的甲基对硫磷,并且能够获得84.7~94.4%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以辣椒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以2-乙烯吡啶(2-VP)、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的辣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平衡结合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的饱和吸附时间;选择性吸附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类似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辣椒素与2-乙烯吡啶、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2:2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辣椒素的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容量为20.46mg/g,识别因子α=3.05;饱和吸附时间为6h;且对辣椒素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辣椒素进行固相萃取,考察极性不同的淋洗剂对辣椒素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的洗脱效果,发现以极性较小的氯仿作为淋洗剂时能较大限度保留MIPs固相萃取柱中辣椒素的特异性吸附,并除去非特异性吸附。  相似文献   

11.
以功能化的Fe3O4纳米粒子为磁芯,啶虫脒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用于饮用水中啶虫脒的高选择性快速分离。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实验对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60 min内对啶虫脒达到吸附平衡,且饱和吸附量为43.50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3 9)。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HPLC-UV)技术对饮用水中啶虫脒进行检测,啶虫脒在10~800μg/k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8 7,啶虫脒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0和10.78μg/kg,回收率为82.21%~96.2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  相似文献   

12.
以植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乙烯基丙烯酰胺(E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对植酸具有高特异选择性的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高于对肌醇的吸附,植酸在印迹聚合物中的印迹因子为1.70,而与植酸结构相似物肌醇的印迹因子为1.46。解吸80 min,MIPs解吸达到稳定,解吸率达到89.59%。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特异性强,对植酸的吸附量为21.38μmol·g-1,解吸效果好,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植酸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对植酸吸附容量为65.62μmol·g-1,是第一次吸附容量的90.00%,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出有机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其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选用氯代磷酸二苯酯为虚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分光光度计检测水样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方法 以孔雀石绿(MG)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 以本体聚合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填料自制固相萃取柱。对固相萃取的上样溶剂、干燥方法、淋洗溶剂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的条件对自来水和河水加标水样中的孔雀石绿进行萃取, 再用分光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自来水和河水水样加标浓度在8?128 μg/L范围内得到的回收率分别为86.3%?92.1%和83.5%?90.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适用于环境水样中孔雀石绿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疏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和少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permer 2296构建稳定的油包水型Pickering HIPEs,以三氟氯氰菊酯(LC)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为聚合前驱体,制备了具有规则开孔结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泡沫材料(MIPFs)。利用静态吸附研究了MIPFs选择性吸附分离LC的行为和机理,并考察MIPFs结构对于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IPFs对LC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PFs对LC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可以有效分离食品中残留的LC成分,提高聚酯类农残检测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6.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磁性材料相结合制备的物质。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及分子识别技术,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选择性;而磁性材料又具有超顺磁性,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其从溶液中快速分离,还可以通过共聚或表面修饰等途径使其表面有多种反应官能团,以吸附或共价键合的方式与目标分子相结合。两者结合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兼备了磁性材料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共同优点,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选择性,同时也避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离心或抽滤才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缺点,具有快速分离的特点。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生物医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交联化壳聚糖微球为表面载体,水和乙腈为混合溶剂,将模板分子(喹乙醇),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采用表面分子印迹与溶胶-凝胶法合成喹乙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新型水相分子印迹聚合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吸附动力学实验、吸附平衡实验、选择性实验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喹乙醇的吸附容量为10.14mg·g-1,对喹烯酮的印迹效率因子为2.29,乙酰甲喹的印迹效率因子为2.22。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识别选择能力,对喹乙醇具有快速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结合两者优点来进行分离纯化过程的技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技术。MISPE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为离线模式,而另一种为在线模式。相比离线模式,其在线操作不仅减少了样品前处理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绿色化学。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线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这些方法在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激素及非法添加物分析中的应用。同时,对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线检测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morin 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orin-MMIP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technology with superparamagnetism and extraction selectivity. The polymers allowed the separating of morin from complex matr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ith no need for centrifugation or filtrati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olym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eanwhile, the functional group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magnetic vibration meter (VSM).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MIPs was 3.24 mg/g, which was 2.5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MNIPs (1.27 mg/g). Morin was quantified by HPLC-DAD, which showed good linearity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5–60 µg/ml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0.9993.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was 0.08 µg/ml, and the spiked recoveries were 87.5–106.8%.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kinetic model reveale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 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pseudo-secondary kinetic models. Likewise, the material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extract and separate morin from food samples. The method reported in this pap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adsorption speed, high sele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t provided a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morin or other natur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