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灵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书钦  范立东  范立磊 《河北中医》2008,30(10):1085-1086
目的 观察结核灵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的同时,配合结核灵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痰菌阴转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2.86%和6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强化期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灵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排菌时间,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控制率;痰菌转阴的时间、空洞闭合时间、肺病灶吸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WHO-100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空洞闭合时间、肺病灶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WHO-100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WHO-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益肺通络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益肺通络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9例,采用益肺通络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在痰菌阴转率、肺部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2组痰菌培养阴转率及肺部X线病灶吸收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肺通络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以促进痰菌阴转及肺部病灶吸收,近期疗效有效且安全,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方案奠定了前期基础,具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卷曲霉素联合复治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复治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卷曲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P<0.05);X线胸片吸收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较对照组的38.9%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卷曲霉素联合复治化疗治疗能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且不增加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学药物联合微卡与月华丸化裁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2月安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化学药物联合微卡加月华丸化裁治疗,53例),对照组(化学药物联合微卡治疗,47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5、8个月,2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药物联合微卡加月华丸化裁治疗可使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铜仁市人民医院自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9 月接诊的 80 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 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化疗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患者痰菌转阴时间、空洞闭合时间、病灶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 疗有效率、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涂阳肺结核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属于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是防治工作首要控制对象。我县结核病防治所自1999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症状恢复,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时间诸方面比单纯抗结核药物化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抗结核化疗组。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的吸收、症状改善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6.4%和34.6%,4个月末为82.1%和65.4%,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4%和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以显吸+吸收为有效)为91.3%,对照组为82.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4.5%,对照组54.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参麦注射液能明显促进病灶吸收,加快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治菌阳肺结核是指复治治疗失败,或治愈后复发,或小规则化疗超过1个月者,痰涂片或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为提高复治菌阳肺结核痰菌阴转率,迅速控制传染源,防止耐药菌的产生,2003年11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中药加减保真汤,配合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气阴两虚型)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化疗方案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均采用统一的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统一的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疗程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情况来看,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肺结核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转阴和病灶吸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新中医》2020,52(11):60-63
目的:观察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结核丸。治疗后2、5、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血清IFN-γ、IL-17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5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17水平降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琼  高玉桥  林秋晓  梅全喜 《中药材》2007,30(11):1478-1481
本文对单味和复方中药防治肺结核的作用做了概述,认为中药抗痨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中药配合西药化疗,不仅能促进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及缩短疗程,而且可缓解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迅速改善肺结核症状,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结核丸联合西药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的短期疗效。方法:将182例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FDC-2HRZE或2HRZE方案;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结核丸,疗程均为2月。观察指标治疗2月后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治疗2月后胸片或CT片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及闭合情况;肝功能检测情况;治疗2月后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4.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吸收率为63.0%,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构成比为6.5%(6/92),对照组21.1%(19/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消瘦乏力、盗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西药抗结核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河源市龙川县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化疗联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化疗。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相同(初治2HRZE/4HR;复治2HRZES/6HRE),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为94.0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复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对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拒绝或不能应用有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按中医辨证给予古方治疗6个月配合艾灸至少3个月,以中医症候积分量化标准观察其结核中毒症状改善程度,根据痰菌涂片结果观察痰菌阴转率,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结核病灶吸收程度。结果流失2例,11例服用中药6个月并至少艾灸3个月的肺结核病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有效率达100%,痰菌阴转率54.5%,病灶吸收10例,占90.9%。结论中医古方配合艾灸治疗肺结核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和全身机能以及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表现在不仅能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还可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结核丸辅助治疗初患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78例初患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结核丸(由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北沙参、龟甲、牡蛎、百部、白及、鳖甲等16味中药组成)治疗。比较强化期治疗结束后2组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核丸具有滋阴润肺补肾、扶正固本,抗杀痨虫之功效,辅助治疗初患涂阳肺结核,能加快痰菌阴转速度,促进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立复欣和微卡联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3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立复欣和微卡联用基础抗痨方案,对照组单用基础抗痨方案。结果:治疗组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立复欣和微卡联用对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普兰店市自1994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采取全程督导,使用2S3H3R3Z3E3/6H3R3E3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通过10 a的实践近期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观察该方案的远期效果,现将14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程结束、痰菌阴转、胸片有不同程度吸收后随访观察5 a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兰店市自1994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采取全程督导,使用2S3H3R323E3/6H3R3E3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通过10a的实践近期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观察该方案的远期效果,现将14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程结束、痰菌阴转、胸片有不同程度吸收后随访观察5a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11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为59例。西医组实施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实施西医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肺部CT结果(病灶和空洞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西医组的痰菌转阴率和肺部CT结果(病灶和空洞的改变)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相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