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脏手术病人心搏出量及CO_2蓄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病人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病人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盐酸吗啡0.1 mg/kg,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0.1 mg/kg~0.2 mg/kg诱导入睡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2.mg/kg、维库溴铵0.15 mg/kg~0.20 mg/kg。对照组27例予以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27例予以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记录并测定两组心搏出量、CO_2蓄积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主动脉开放后5 min(T3)时心搏出量较高,停机时(T4)时CO_2浓度较低(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AP)均下降(P0.05);与麻醉诱导前(T1)比较,T4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停机4 h(T5)时研究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提高,术后24h血浆皮质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心脏手术病人可使心搏出量及CO_2蓄积量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瑞婷  方才  魏昕  康芳 《山东医药》2006,46(33):3-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诱导用药对脑电双频指数(BIS)、MAP和HR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采用眯唑安定0.2mg/kg、依托眯酯0.3mg/kg、芬太尼6μg/kg、琥珀胆碱1.5~2.0mg/kg静注,P组采用咪唑安定0.2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6μg/kg、琥珀胆碱1.5~2.0mg/kg静注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各时点BIS、MAP、HR值。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BIS值随麻醉加深进行性降低(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麻醉前基础MAP相比.诱导及插管期E组MAP无显著变化(P>0.05),P组MAP在静注丙泊酚后明显降低.与基础MAP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HR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依托眯酯或异丙酚联合阿片类药进行全麻诱导,皆可获得满意麻醉深度和同等BIS水平.但依托咪酯扩血管作用较弱,较异丙酚安全。  相似文献   

3.
鲁春贤 《山东医药》2010,50(14):106-10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中TNF-α、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h)的速度持续静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给予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T3)、24(T4)h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IL-10水平。结果T2-T4时两组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与CPB前比较,P均〈0.05;T2-T4时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TNF-α和IL-8释放,促进IL-10的释放,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43):83-8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麻醉及手术方法相同,术中乌司他丁组予乌司他丁1.2×10^4U/kg静滴,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h(T3)、24h(T4)四个时点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T1,乌司他丁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望减轻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未成熟心肌保护及清除氧自由基(OFRS)作用。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60例,年龄2~9岁,ASA II或III级, 随机分为七氟醚组(30例),和异丙酚组(30例),麻醉诱导时,七氟醚组吸入氧5~6 L/min+40~60 ml/L七氟醚,异丙酚组异丙酚1~2 mg/kg。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0.05~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1 μg/kg诱导。麻醉维持七氟醚组吸入4 ml/L~8 ml/L的七氟醚,异丙酚组异丙酚1~3 mg/(kg·h)。两组麻醉维持用维库溴铵0.1 mg/kg,每小时追加1次,舒芬太尼30 μg~40 μ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T2),手术结束即刻(T3),从桡动脉抽取桡动脉血2 ml,取血浆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异丙酚组比较MDA及SOD,T0、T1无显著变化,T2和T3时七氟醚组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丙酚,其机制与清除OFRS减少氧化应激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46)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6)。D组麻醉诱导后静注右美托咪定,C组静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及CPB 30 min(T1)、术毕(T2)和术后24h(T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胰岛素、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度。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和T3时期,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1、T2和T3时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T1、T2时胰岛素和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炎性反应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外科择期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后改为维持剂量0.5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速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30 min(T1),停止CPB(T2),CPB结束后2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5 mL,测定血糖(BG)、血清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采用QUICKI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T0时比较,T1、T2和T3时两组病人TNF-α、IL-6、Ins、BG水平明显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T1、T2和T3时TNF-α和IL-6及T1、T2时Ins和BG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与T0时比较,T1、T2和T3时两组病人IgHOMA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T1、T2时IgHOMA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ISI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0.05)。结论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病人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远端缺血预处理在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40例风湿性心脏病需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远端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停机时(T1)、停机后6小时(T2)和停机后24小时(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 远端预处理组T1、T2、T3的cTnI、LDH、TNF-α、IL-1β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保护性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两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锯胸骨时、体外循环转流时、停机时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5-10μg/kg。观察两组开胸时(T1)、主动脉开放30min(T2)、术毕(T3)及CPB停机4h(T4)、24h(T5)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两组T2~T5时点c咖水平均明显高于T1,观察组T4、L时点cT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陈燕  陈文栋  刘曼 《山东医药》2011,51(22):101-102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脑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停止时(T2)、关胸时(T3)取两组患者颈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的HO-1。结果观察组T2、T3血清HO-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用药中加用七氟醚可提高患者体外循环停止时和管胸前血清HO-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心肺转流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于术前3 d及手术当日给予FDP,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再灌注后1 h(T2)、4 h(T3)、24 h(T4)及48 h(T5)测定动脉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变化。结果研究组T2、T3、T4和T5四个时点血浆CK-MB、cTn I、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3、T4和T5四个时点血浆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和电除颤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电除颤次数、多巴胺最大用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能够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T1至T4时,观察组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6,P0.05)。观察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2,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有利于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可能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在心脏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8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麻醉诱导时,E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 mg/kg,P组给予丙泊酚1~2 mg/kg。术中维持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监测在D1-D2级,麻醉深度指数(NT)指数于40~60之间,据此调整依托咪酯或丙泊酚泵注速度。并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手术开始时(T4)、气腹建立时(T5)、胆囊切除时(T6)、手术结束时(T7)记录有创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变异指数(SVV)。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用药及苏醒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相比,P组T2、T3时间点MAP、HR明显下降(P0.05),T2~T6时间点心输出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量SV明显下降(P0.05),而P组T2~T6时间点每搏变异指数SVV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来监测依托咪酯乳剂(商品名:宜妥利)在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依托咪酯乳剂组)、B组(异丙酚组)和C组(依托咪酯乳剂+异丙酚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时,A组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3mg/kg,B组静注异丙酚1.6mg/kg,C组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15mg/kg+异丙酚0.8mg/kg。经体表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监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前期(T0),诱导后插管前(T1),捅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在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其他两组更为稳定。结论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联合应用依托咪酯(宜妥利)加异丙酚可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TNF-α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Y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患者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Y组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min(T1)、术后2 h(T2)抽取静脉血4 mL,测定SP-D、TNF-α、IL-8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T1、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To(P均<0.05),Y组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T1、T2时Y组SOD明显高于C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金山  王英 《山东医药》2010,50(31):81-8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行择期心脏手术的16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维持麻醉。体外循环(CPB)开始观察组即给予异丙酚6mg/(kg·h),微量泵恒速泵入,体外循环结束即停止泵入;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方法及量同观察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CPB结束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手术后24h(T3)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两组T1时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此后逐渐下降;观察组T3时降至T1水平,但T1、T2时异丙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S-100B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程静脉丙泊酚麻醉和吸入七氟烷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标志物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七氟烷组(S)。于手术开始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2h(T2)、6h(T3)、24h(T4)分别从中心静脉导管采集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术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结果组内比较,与T1时点相比,T2、T3、T4时间点血清中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NOS表达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S组较P组在T2、T3点MDA浓度、NOS的表达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两组中,停心肺转流(CPB)2h和术毕的MAP值均较入室基础值低(P0.05);HR值较入室基础值高(P0.05);而丙泊酚组在停CPB 2h和术毕的MAP值要高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的抗心肌氧化损伤作用比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的作用要强,且七氟烷对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比丙泊酚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E组和P组各50例,E组缓慢静推舒芬太尼0.1μg/kg、依托咪酯0.1~0.2 mg/kg,P组缓慢静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2 mg/kg。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置入胃镜后1 min(T3),苏醒后1 min( T4),记录两组的SBP、DBP、HR、RR。记录两组诱导后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恢复时呼之睁眼时间,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点SBP、DBP、HR均显著低于T1时点,P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黄碱、阿托品使用情况比较,P均>0.05。 E组发生注射痛1例、肌颤4例、呛咳3例、体动4例、SpO2<90%1例、恶心呕吐2例,P组分别为19、0、2、3、1、1例;两组注射痛、肌颤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及维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依托咪酯、异丙酚.分别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及术后24、48 h(T4、T5)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变化;采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GC)、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且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观察组T3时GC水平低于T1 (P< 0.05) ,T4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T5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T3时ACTH水平高于T1 (P< 0.05) ,T4基本恢复至T1水平.对照组各时点GC及ACTH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相(P< 0.05).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TIVA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