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古城反演的地表水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址是研究历史时期区域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过程的良好时空坐标。毛乌素沙地中的大多数古城池都建在当时的绿洲之中,对其现状近水条件和分布格局等的研究发现,秦汉以来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水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湖沼湿地的萎缩和消失、外流河下切加剧但水量减小、部分常年河变成时令河、泉眼消失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部水环境的改善现象,突出表现为红碱淖等湖沼在清末民初的出现和扩大。究其原因,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地表水环境的变化,总体上与气候变化过程一致,但清末以来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对地表水环境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总被引:167,自引:4,他引:167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 ̄17Ma 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夷平降低,夏季风减弱,3.4Ma以来高原整体快速隆起,2.5MaBP开始中国北部黄土堆积。0.8MaBP ̄0.5MaBP高原面上升至3000m ̄3500m左右,与地球轨道转型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疆克里雅河为重点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变迁及其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关关系,并展示了未来的环境变化。盆地和沙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息息相关,第四纪的三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发生,决定了高原和盆地环境变化的序列。其中,中更新世的高原隆升对现代地貌和环境有决定性意义,使沙漠和黄土形成,气候环境总体向旱化方向发展;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或划分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干湿期变化。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与塔里木盆地古丝绸南路文明兴衰紧密相连;近代人类正面临沙漠化扩展,气候变暖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近4000年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根据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两个剖面的孢粉和化学元素的古气候意义的研究,恢复了近4.0 ka B.P.以来此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揭示出了4个相对湿润期,分别发生于约4.0~2.0 ka B.P.、约2.0~1.0 ka B.P.、550~300 a B.P.、100 a B.P.前后.研究还揭示了1 500 a B.P.、1 000 aB.P.和200 a B.P.前后可能是此地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时间界线.塔里木盆地古城废弃事件与环境变化记录之间的耦合表明,环境变化对此地区人地关系的内容及其演化具有重要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自1958年以来博斯腾湖环境变化。认为:近40年来,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绿洲开发引起的入湖水量减少和大量的高矿化度农田排水排入湖区使得博斯腾湖区迅速演变为微咸湖,控制着博斯腾湖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环境变化与恶焉煮盆地绿洲开发和绿洲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机理,指出尽管近10几年来绿洲环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但整个焉耆盆地环境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控制绿洲开发利用规模。适宜的绿洲发展规模,可保证绿洲环境和博斯腾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变化与文化起源及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8.
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9  
孟宪民 《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造,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地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的作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较好的健  相似文献   

9.
10.
藏南沉错地区近1400年来的介形类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藏南沉错CC1孔的介形类动物群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探讨近1400年来的湖泊演化。CC1孔介形类共计7属15种。据其属种,数量及生态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合,同时发现1400年来沉错环境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1)公元6世末-14世纪下半叶沉错主要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708-780年和1199-1213年湖泊迅速扩大加深;(2)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沉错主要为浅水湖,其中大约在1454-1525年,1645-1670年和1803-1891年3个时段湖泊强烈退缩,环境极不稳定,而大约在1731-1803年湖泊发生逆向转化,湖水增多,湖面抬升;(3)19世纪末至今沉错由较深水湖转变为浅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1929-1935年湖泊急剧加深,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退缩,湖水变浅。  相似文献   

11.
洱海环境演变与大理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洱海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对大理城市发展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通过实地环境调查和系列历史及动态资料分析进行了洱海和大理城市之问人地关系的互动研究。概括出大理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结果表明人类生存场所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高处往低处下移,从山前台地向下迁往山缘冲积洪积扇平原,直至湖滨平原地带。并着重分析了变迁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状况,从而使人们在开发利用洱海的同时,促进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建设相得益彰,并建议选择旅游和供水为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增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2.
新疆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近期的几点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巍 《干旱区地理》1996,19(3):87-95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新疆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内陆西风型环境演变主末次冰盛期以来地冰川进退序列的建立,晚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及小冰期环境特征和西域砾岩下限磁性地层学年代的获得及第四纪沉积年代学进展等方面的进展,同时还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此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肇庆市地表水污染状况及水环境容量。肇庆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水环境污染属轻度污染水平,大部分地区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类。肇庆市地表水环境容量丰富,但污染物的排放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污染物排放量已接近广东省总量控制水平。控制水环境污染是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对水环境污染控制的措施,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义丰 《地理研究》1998,17(3):289-296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黄河故道的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构想,为黄河故道生态农业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会昌 《地理科学》1996,16(3):274-279
论述了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温暖时期,中国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农耕世界和平共处;气候寒冷时期。游牧民族南迁,中原政权不稳,二者对峙,甚至建立了“牧者王朝”。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历史文献法探讨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环境不仅影响大理古都选址和南诏迁都;还影响大理古都建设及其规模、布局与交通;水灾影响大理古都发展.因都城建设和薪柴需求砍伐森林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加剧水旱灾害;大理古都人民利用、改造水环境方便生产、生活.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相互影响.大理古都人民更多的是对水环境的适应,而现代苍洱地区人民对水环境的能动性增加.最后提出山地城镇应保持水土,云南上山建城应重视历史城镇发展经验的借鉴,跨流域调水、适地适量开采地下水与保护好城市水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共生环境承载力是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子。从生态共生理念出发,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来宏观评价某一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西藏拉萨市2005~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拉萨市旅游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一种不协调状态。对此提出2项对策措施: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增大旅游生态承载力等,以推动拉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红壤侵蚀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红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控制水土流失的环境因子主要为土壤、植被、地形、降雨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措施。在总结红壤侵蚀的特征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红壤侵蚀研究的趋势,认为红壤侵蚀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下的复杂过程,各控制因子相互促进或削减红壤侵蚀的程度,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主导因子,多个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以及主控因子的确定是红壤侵蚀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以岳西县2004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矢量图。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壤侵蚀图与不同的环境因子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了岳西县2004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麻石黄棕壤、黄棕壤性麻石土及麻石棕壤上。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侵蚀土壤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水田、高覆盖草地地区。从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3°~25°的坡度上,尤其在8°~25°坡度上居多。从土壤侵蚀与坡向的关系看,山地的北坡、西南坡、西坡及西北坡容易发生土壤侵蚀。从土壤侵蚀与海拔的关系看,200~1000 m地区土壤侵蚀比较显著,尤其500~1000 m的地区土壤侵蚀发生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