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揭示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时代性,探讨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提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是做好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构建校园网络强势媒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建设虚拟校园,使之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关注学生思想热点是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强的体现,利用网络通讯工具丰富思想交流手段,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开始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当前,互联网是大学生十分青眯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新领域。网络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领域、新的课题,加强高校网络化阵地的建设是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据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变化特点,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许多新问题,就搞好德育工作探索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分析,指出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一些建议或设想,以期对高校德育工作走出困境找出新路子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 ,揭示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探讨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提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中近年频繁出现的各种道德品质问题甚至犯罪的简单分析 ,发现不少大学生的违纪越轨甚至违法行为 ,看似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问题 ,其实质是由于心理不成熟以及心理问题所引起的。因此 ,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目前的情况下甚至应该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从人的内心出发 ,以尊重“人性”为教育起点 ,能提高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在高校学生教育中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系统,由一些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密切关联的网络构成,研究和分析该网络,对于建立和健全德育网络系统,促进高校德育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生活世界”理论为研究高校德育提供了新视角,帮助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背景来观察人和思考德育,建构新的高校德育观。远离“生活世界”是目前高校德育一个重要缺憾,关注和建构大学生完整的生活应成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积极探索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新途径,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新途径;创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中的自律机制;建立高效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并开展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个性化服务,逐步减少并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德育教育既要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又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当前应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人文知识、心理健康和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德育教育既要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又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当前应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人知识、心理健康和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着重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体系的确定、德育队伍的建设以及德育的创新等多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着重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体系的确定、德育队伍的建设以及德育的创新等多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学生为重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校德育方法的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落实德育民主化,变单向灌输为平等交流。落实德育实践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落实德育理想化,由传递知识向塑造人格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走进21世纪的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学生变化两方面的考验,并在这些变化面前呈现不适应症。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应以社会与当代大学生的2个变化为前提,从社会要求与人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路向,丰富德育内容,加强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和情感德育教育,创新德育方法,注重平等对话和德育实践,以此打造切合于我国实际的新型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显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目标的明确性、教育的权威性、效果的及时性,隐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作用的潜在性、影响的广泛性、效果的长期性。互补式德育模式、渗透式德育模式、陶冶式德育模式和审美式德育模式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