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肌层内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化山  杨利霞 《临床医学》1990,10(5):193-195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30~40%以上。十几年来,许多学者为预防吻合口瘘而不懈努力,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从1981年~1988年共收治贲门癌450例,手术切除298例,切除率67%,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4.6%。为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从1986年下半年我们对刘氏的“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加以改进,行贲门癌切除肌层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180  相似文献   

2.
食管、贵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1981~1986年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326例,发生吻合口瘘49例,发生率为3.1%。为预防和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1986~1996年我们对刘锟等“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进行多次改进研究,对706例食管、贲门癌应用肌层内“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应用肌层内“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706例,男487例,女219例,年龄37~80岁。食管中段癌行主动脉弓上吻合416例,颈部吻合2例;贲门癌行弓下吻合288例。1.2手术方法1.2…  相似文献   

3.
张辉  张军 《临床医学》1997,17(3):10-11
食管癌、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一重要治疗手段。迄今为止,食管切除、重建术尚未定型,术式较多,手术方法仍处于不断改进完善之中。我们对隧道式吻合术进行了改良,创立食管与胃粘膜吻合胃浆肌瓣包盖吻合口术式即改良隧道式吻合术。1989年1月至1996年1月用该术式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08例,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后以胃重建食管,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或器械吻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吻合术式,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2000年起,对25例贲门癌,5例食管下段癌,1例Barrett食管行癌肿切除,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是胸外科的多发病。病变部位切除后,消化道重建食管胃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术是传统的吻合方法,但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时常发生。这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危及病人的生命。据国内文献报告^[1],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6%~6.6%,病死率38.1%~53.6%,自我院使用自行设计的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以来^[2,3],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返流性食管炎仅占0.95%,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粘膜前成形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食管胃吻合胃粘膜前成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14只随机分为二组,均作食下段胃底贲门切除。实验组用吻合器作食管胃吻合后行胃粘膜瓣成形。对照组用吻合器作食管胃吻合。术后行食管胃钡餐造影,定期处死实验犬测量吻合口直径,行离体食管胃标本注水测压实验,吻合口标本组织学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且手术方法有抗反流作用,它不增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而且对吻合口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6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胃粘膜面积远大于浆肌层面积 ,粘膜下层又具有很大滑动性并富含血管的解剖学特征 ,设计“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并应用于临床 6 4例 ,介绍其临床经验。方法 切开胃壁浆肌层与食管下端等宽 ,沿肌层与粘膜下层之间向四周分离 1~ 2cm ,以胃粘膜下层和粘膜层与食管切端全层吻合 ,最后将胃浆肌层切缘上提、缝盖至该吻合口上 2cm处食管外膜。结果  6 4例中随访 6 0例 3~ 12个月 ,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 ,4例轻度反流 ,均因吻合口受到挤压所致。结论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 ,易于掌握 ,具有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较好的抗反流作用 ,且符合生理的胃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方法 .方法 432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隧道式食管胃腔内吻合.结果 无一例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2例出现轻度反流.结论 隧道式食管胃腔内吻合术是一种有效预防食管贲门癌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唇式加固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术中不同的抗返流效果.方法 对7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机械吻合术后进行唇式加固,对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机械吻合术后进行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后3个月常规行胃镜检查并活检,以判断其不同的抗返流效果.结果 56例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后有16例发生返流,其中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8例,重度返流1例,返流率为28.57%(16/56);78例唇式加固组共有11例发生返流,其中轻度返流8例,中度返流3例,返流率为14.10%(11/78).唇式加固组术后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组(x2=4.241,P<0.05).结论 唇式加固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术后均可明显增加抗返流能力,唇式加固操作简便,抗返流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目前在我国仍然是治疗溃疡病的主要方式,具有操作简便、降酸效果好、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主要以B—Ⅰ式、B-Ⅱ式手术方式为多见。B-Ⅱ式胃空肠吻合,有结肠前吻合、结肠后吻合、顺蠕动、逆蠕动之分,本人采用结肠前或结肠后同步顺蠕动方式吻合,通过近两年的临床观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行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科室行手术治疗的41例近端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例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设为EG组,15例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设为RY组,10例行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设为EGY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体重及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水平。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2.5%(10/16),显著高于RY组的26.7%(4/15)和EGY组的10.0%(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RY组的体重及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术前,EG组的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术前,EGY组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EG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术前,RY组的体重低于EG组和EGY组(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行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有效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幽门成形术临床应用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0—05/2007—05我院共收治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确诊患者356例,无选择性地随机行“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幽门成形术27例,其他大部分行食管胃端侧包埋式吻合,或吻合器吻合术。随机抽取其2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吻合器吻合10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8岁,因“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术后26年,第3次复发”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87年1月行左前纵隔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1993年3月行复发性左前纵隔肉瘤切除,2011年7月肿瘤再次于左右纵隔复发并侵犯食管、降主动脉外膜及心包,行左后纵隔巨大肉瘤切除,并切除中下段食管、降主动脉外膜、胸导管及心房侧心包,胃食管弓下吻合术。2013年8月发现肿瘤复发于后纵隔,侵犯降主动脉可能,未发现远处转移及手术禁忌。2013年8月13日在我院杂交手术室成功完成巨大纵隔脂肪肉瘤复发手术,术中植入主动脉支架,同期经右胸行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弓上吻合等术式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呼吸功能进行对比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选择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患者20例及弓上吻合术患者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2,4,7天对呼吸频率(BR)、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分压(PaO2)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患者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BR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BR稍高于弓下吻合组(P〈0.05);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Sp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各时段SpO2无差异;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Pa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PaO2稍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弓上吻合患者通气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加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中、下段癌手术吻合的路径。方法实验组取胃底最高点经主动脉弓后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取胃底最高点经主动脉弓前与食管行端侧吻合。结果实验组治愈56例,有4例发生井发症;对照组治愈45例,有15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手术行主动脉弓后与食管端吻合术是一种并发症少,临床治愈率高,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食管癌切除合并胃-食管弓上吻合术(简称胃食管吻合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日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n=50),双日入院的为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自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2次/d,30 min/次,直至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为止;对照组患者给予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试饮水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两组患者胃液日分泌量。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病死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试饮水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液日分泌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对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左胸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术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5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全部采用改良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术。结果 全组手术治愈348例,死亡2例(0.57%),并发吻合口漏5例(1.43%),乳糜胸2例(0.57%),喉返神经损伤1例(0.29%)。呼吸道并发症12例(3.45%),心律失常13例(3.71%),其中1例因胸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结论 本改良术式除具有原术式病变切除彻底,颈部吻合暴露充分,操作安全方便,颈部吻合口漏较易处理及胸胃位于信管床更符合生理状态等特点外,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保持胸廓完整性,无需常规加作幽门成形术,同时切除了贲门癌的好发部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状态。常会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甚至引起食管黏膜的病理改变,如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目的是恢复胃食管连接部的功能,如何在手术中采取最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本文就作者在上海长海医院及解放军一五五医院学习和工作中对6例患者实施Belsey和Collis-Belsey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体会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食管胃吻合术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反流的效果。方法:同期行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人160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应用食管斜切断粘膜延长与胃分层吻合术;对照组80 例,应用常规的食管胃吻合术,术后随访6 个月以上,记录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实验组0(0/80),对照组0.0125(1/80) (χ2 =0.006,p=0.83).两组吻合口的口径:实验组≥1.5cm62例;1.0~1.5 cm16 例;≤1.0 cm2 例;而对照组相应的例数分别为31,34,14(χ2=25.81,p<0.001)。两组吻合口的反流例数:实验组8 例,对照组34 例(χ2=20.12,p<0.001)。结论:食管斜切断粘膜延长与胃分层吻合术能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的狭窄和反流.可改善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