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宜春市城乡近亲婚配车,探讨近亲婚配对子代20岁前早亡率及子代遗传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作现况调查。结果:城乡总近婚率为3.62%,其中农村为4.38%,高于市区(0.85%)。调查表明,结婚年代,男性结婚年龄与近亲婚配有关,而男、女双方结婚次数,女性结婚年龄对近亲婚配影响不大,同时近亲婚配对子代20岁前早亡率及子代遗传性疾病发生率有明显影响。结论:农村近亲婚配率高于城市,近亲婚配增加子代20岁前早亡率及子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五个县的部分乡镇共138对近亲婚配后代遗传效应进行了调查,并以非近亲婚配组作对照。近亲婚配类型中,姨表亲占55.08%,姑表亲占44.02%,其他少见。近亲婚配子女20岁前死亡率(10.26%)远高于非近亲婚配组(0.94%),近亲与非近亲婚配子代畸形、智力低下、聋哑等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撒拉族近亲婚配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撒拉族近亲婚配及后代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撒拉族近亲和非近亲婚配的遗传效应进行对比观察 ,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撒拉族近亲婚配子女的流产率、早亡率和患病率均高于非近亲婚配子女。结论 近亲婚配将增加人群的遗传负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 3例近亲婚配家族的生育情况 .[方法 ]采用家族随访调查方法 .[结果 ]近亲婚配家族中各种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近亲婚配家族 .[结论 ]近亲婚配家族生育子女仍是出现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儿的主要原因之一 .  相似文献   

5.
对泰安市农村6394对婚配进行调查,发现近亲婚配104对,近亲婚配率为1.627%,近亲婚配类型可分为五级8种类型,其中三级亲缘婚配最常见(占80.77%),平均近交系数为9.829×10~(-4)。与104对非近亲婚配作对照,结果表明:近亲婚配组生育异常情况及其后代子女的早亡率、遗传病的发生率比非近亲婚配组高4~7倍,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近亲婚配有明显的有害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亲婚配是人类遗传学和优生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解青海省各世居少数民族的近亲婚配情况 ,笔者自 1 988年以来 ,对青海省 5个世居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方法 选各少数民族较集中的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循化县、海西州、果洛州等地区进行 5个少数民族近亲婚配的问卷调查 ,共收集1 31 8对家庭 (回收率为 89% ) ,调查结果可信。2 结果2 .1 近亲婚配情况 见表 1。  结果显示 ,在我们所调查的 5个民族近亲婚配率平均为 4.1 0 % ,只有撒拉族和土族高于平均值 ,其余均低于平均值。 5个民族的平均近婚系数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宁夏吴忠市1980年10月~1987年9月出生的434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了调查分析。围产儿出生发生缺陷率为15.42%,男性高于女性;出生于4~6月份的围产儿发生率较高;近亲婚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近亲婚配者;父亲有酗酒史者发生率较高;而与民族、胎次、孕期合并症等因素无明显差异。出生缺陷的发生在生殖系统为6.44‰、颌面部为2.33‰、神经系统为1.84‰、骨骼系统为1.61‰。  相似文献   

8.
近亲婚配是遗传病蔓延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人类遗传学上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因为近亲的个体携带相同有害等位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者多,所以在子女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陷的发生率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14.4倍,这些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民素质,为禁止近亲婚配提出理论依据,我们对宁夏回民集居的泾源县泾北公社近亲婚配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亲婚配的频率与类型是决定群体异质性的主要因子,近亲婚配子代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将显著增多,因此研究近亲婚配对人类及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三代内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婚叫近亲婚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婚叫非近亲婚配。我国的传统习惯,近亲结婚系指姑表兄妹(姐弟)或姨表兄妹(姐弟)而言。从生物遗传学来看,近亲婚配所生的子女,遗传病及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所以近亲婚配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儿童皮下脂肪厚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民族儿童皮下脂肪增长状况。方法:使用英制 Harpenden皮脂卡钳 ,测量 14 2 3例 7~13岁维吾尔族 (维族 )、哈萨克族 (哈族 )、汉族、回族 4个民族儿童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上臂围皮脂厚度。 结果 :汉族儿童皮脂厚度明显高于其他 3个民族儿童 (P <0 .0 5 ) ,回族儿童高于维、哈族儿童 (P <0 .0 5 ) ,哈族儿童高于维族儿童 (P <0 .0 5 )。 结论:根据皮脂厚度测量结果 ,4个民族儿童皮下脂肪厚度状况顺序依次为汉、回、哈、维。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汉族12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宁夏回、汉族12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宁夏回、汉族前额发际、发式、鼻孔、鼻尖、眼睑、蒙古褶、达尔文结、耳垂、卷舌、拇指类型、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等12对遗传性状,计算各指标的基因频率.结果 宁夏回、汉族钩形鼻尖基因频率分别为0.0847和0.0390,双眼睑基因频率分别为0.5145和0.4221,有蒙古褶基因频率分别为0.3240和0.4317.男、女性三角形发际的出现率分别为38.62%和27.27%,双眼睑出现率分别为65.66%和77.33%,食指长的出现率分别为8.25%和16.81%.结论 宁夏回族钩形鼻尖、双眼睑基因频率高于宁夏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宁夏回族有蒙古褶的基因频率低于宁夏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显性基因频率在回、汉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三角形发际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女性双眼睑、食指长的出现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其余性状的出现率在男、女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张海  石艳  杨尧 《四川医学》2014,(6):676-678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米东区回族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米东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米东区回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1.95%,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26.91%(P<0.05);回族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64.44%,治疗率为57.78%,控制率为10.37%;汉族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58.37%,治疗率为49.81%,控制率为15.18%,回族女性知晓率、治疗率显著高于回族男性、汉族女性。结论:回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回汉民族心理应激相关因子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宁夏吴忠市6个社区(年龄3574岁)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210例分别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医学体检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在TNF-α和IFN-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回族和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在TNF-α和IFN-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回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和汉族高血压病人血清TNF-α与BMI、TC、TG、LDL-C和IFN-γ有相关性(P<0.01)。结论:心理应激相关因子TNF-α和IFN-γ是回汉民族高血压病的影响因子,与高血压定性因子BMI、TC、TG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宁夏回、汉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结果回、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回族2型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FPG呈正相关,汉族2型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WHR、FPG、2hPG、HbA1c、TG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eter,VDR)基因ApaI、TaqI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白癜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的VDR基因ApaI、TaqI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宁夏白癜风患者ApaI位点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回、汉族白癜风患者间及回、汉族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宁夏地区白癜风患者组TaqI位点TT、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总正常人群;回族白癜风患者T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回族正常人;汉族白癜风患者组与汉族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汉族正常人群;回、汉族正常对照组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I位点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与宁夏地区回、汉族白癜风相关联,Taq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白癜风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教职工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2011-2012年延边大学2013名朝鲜族和汉族教职工体检结果中对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边大学朝鲜族教职工的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高于女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是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的高发群体.脂肪肝组各种血脂水平异常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延边大学朝鲜族与汉族、男性与女性教职工的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回、汉族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脂联素(ADPN)水平并探讨ADPN水平与MS、民族、性别的关系。方法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颁布的有关MS的诊断标准,选取满足MS诊断条件的回、汉族患者为病例组(MS组,其中回族71例,汉族105例),健康回、汉族人群为对照组(CO组,其中回族52例,汉族37例)。ELISA法测定血浆ADPN水平,比较M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回汉族间、不同性别间ADPN水平差异。结果不论回族还是汉族,MS患者ADPN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男性ADPN水平低于女性(P〈0.05);回族各组ADPN水平均低于相对应汉族组(P〈0.05)。结论回、汉族MS患者ADPN水平均降低,ADPN水平在回汉族间、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多态性位点与血甘油三酯的关系。方法对226例回、汉族健康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131T>C的3种基因型在回、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有差异性,但稀有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无差异性;回、汉两民族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TC和CC型)的TC、TG、LDL-C、APOA、ApoB水平均比非携带C等位基因(TT型)个体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131T>C对回、汉族血脂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回、汉族血脂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