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健康社会学是医学社会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健康社会学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范式,如健康模式转变理论、健康生活方式理论、健康的社会阶层差异理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以及健康权与政府责任理论等。本研究着重分析了健康社会学新理论范式的催生背景及现实意义,以促进健康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社会学的演变与健康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医学社会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扩展到了一切与健康有关的领域,开始向健康社会学演变,形成"健康的社会学"和"健康中的社会学"两大研究领域,80年代以后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公共健康领域,在健康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医改背景下,面临许多重要的研究任务,应大力加强健康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医学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中众多分支学科中的一种.它发韧于欧美等工业化原发国家而鼎盛于美国.医学社会学早期又称社会流行病学.我国自社会学重建以来,已翻译了多部西方的医学社会学著作.笔者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医学与社会》2006,19(1):24-24
由胡继春教授主编的《医学社会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面向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教材,主要是供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教学使用,也适合一些专业的研究生及各类医护人员、卫生及医院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本书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地介绍并论述了医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全书共分四篇十五章,在第一篇(导论篇)中,主要阐述了医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历史发展以及健康、疾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曹小勇  陈俊国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15-615,65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合格的全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社会学素养。本文分析了全科医生的社会性、医学的社会化特征及医学社会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培养全科医生医学社会学素养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卫生部于1997年颁发了新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设了社会学等人文课程。课程结构的调整表明,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正从传统的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等新的课程体系。新的大纲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此,护理专业增开社会学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卫生部于1997年颁发了新的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其中增设了社会学基础这一门课,同时也增设了其它一些人文课程。这一轮课程结构调整,表明了国家对护理人才培养正从传统的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新的课程体系。这一新型的课程体系,既要求“注重整体”,同时又要求“体现社区”,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便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  相似文献   

8.
一门学科的性质是由其特定的理论范畴,尤其是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确定的。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从学科创建至今已有了很大变化,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其研究的范围已越来越广,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本文重新探讨医学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重要原因之一。1医学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历史演变 从学科性质看,医学社会学与健康社会学、卫生社会学等基本上是同义语。某一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变化,既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变化,同时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当然,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也会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医学与社会》2014,(12):F0003-F0003
湖北省医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是隶属于湖北省社会学学会下的二级学会,由原同济医科大学社科部承办,副校长文历阳担任理事长,理事单位20余家,主要来自湖北省内高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满足新老交替、开拓创新的需要,湖北省医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筹备工作会议于2014年11月8日上午10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7楼会议室举行。  相似文献   

10.
1从传统知识观到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观点。20世纪70年代,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和历史学者成立了一个“科学元勘小组”,他们基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困境,以专门的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研究方向。由于在爱丁堡元勘小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丁堡学派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各个派别统统主张科学知识不是决定于自然界而是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是社会建构性的,所以,人们一般称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这股思潮为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是对传统知识观和科学标准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9-123
目的分析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将宁波血站2015年1~12月55 459例无偿献血者按曾经献血次数1次、2~3次、4~10次、10+次进行分类,并进行人口社会学特征比对统计分析。结果对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群体进行人口社会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者男性(32 548例)多于女性(22 911例),并以18~35周岁(70.02%)为主。献血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大中专(25.82%)和高中以下(41.26%)学历。献血者的职业多为职员(23.31%)和自由职业及其他(34.28%),属地偏向于宁波市内外来人口(44.13%)。结论根据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制定出新年度的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利于献血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个学科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学和社会学是建构社区卫生服务的两个基本理论视角.在医学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到社区".在社会学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是"基于社区的卫生服务".为了克服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社区认同和参与这个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加强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学者所关注,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研究中的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可能作为肿瘤信号转导研究新的理论基础,应用社会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进一步评价肿瘤信号转导分子之间作用主观与客观、正常与异常、偶然与必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从全新的角度理解恶性肿瘤信号转导分子的生物分子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及其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程琳 《医学与社会》1996,9(2):51-63
近几年来临终关怀的兴起,使人们对待死亡的方式拓宽了眼界。有的学者认为:临终关怀是使人们安乐地渡过临终阶段,而安乐死则是一种特殊的临终关怀,是临终关怀过程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笔者试图对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内容与特点、社会学意义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医学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改革开放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医学领域中的角色流动和角色变迁等;  相似文献   

17.
病理尸检是对疾病的最后诊断,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尸检率很低,尸检工作的质量也不高,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性的。文章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尸检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和分析,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广泛地开展尸检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社会》2012,(12):106
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医学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改革开放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医学领域中的角色流动和角色变迁等;医学新进展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各个具体医学领域的社会学研究;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组织结构、服务形式和社会效用;医学与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医学与政治、医学与军事、医学与经济、医学与文化、医学与宗教等的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审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缺失的生态困境,中国道德教育要建构科学的道德教育生态系,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致力于道德教育生态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20.
《护理社会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松  杜幸之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193-194,197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 ,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 ,对《护理社会学》教学进行改革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立大健康观和卫生观 ,对于适应 2 1世纪的需要 ,改革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