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不同时间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及药物激发试验。其中一组基础时间为45min,药物试验时间为20min(A组),另一组基础时间为30min,药物为10min(B组),观察两组试验阳性率。结果 A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36例(51.9%),直立性低血压94例(13.9%);B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24例(50.4%),直立性低血压96例(14.9%),两组阳性率相似(51.9%与50.4%,P>0.05)。结论 2组不同时间直立倾斜试验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诊断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心脏抑制型的4例(8%),混合型的21例(42%)。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晕厥病史患者出现的直立性T波改变的发生机理及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初筛出直立性T波改变预检患者,经基础倾斜试验进一步确证,再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第2天,阳性患者经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服用安慰剂(=22)或30mg普荼各尔(=21)60min后重复基础倾斜试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100例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在基础倾斜试验中无1例阳性反应,在随后的NTTT中有43例出现阳性结果。第2天,安慰剂组直立性T波改变及NTTT阳性有比率明显高于普荼各尔组(依次为86.4%∶23.8%,P<0.01,72.7%∶28.6%,P<0.01)。结论直立性T波改变是人体由卧位到立位引起神经-体液变化所致的心室肌复极异常,它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形成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一种伴随现象,与血管迷走性晕厥有一定的相关性,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来治疗直立性T波改变和伴随有直立性T波改变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收到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观察东莨菪碱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直立倾斜试验对 3 7例原因不明晕厥患者 (排除心、脑和药物等因素 )进行检查。结果  3 1例诱发出症状 ,其中 11例在基础状态下(2 9 7% ) ,2 0例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时 (5 4% )。阳性反应表现为三种类型 :①心脏抑制型 5例 ;②血管抑制型 6例 ;③混合型 2 0例 ,阳性病例给予东莨菪碱 10mg ,3次 /d ,其中 11例病人用药 7天后直立倾斜试验未再诱发症状。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是临床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东莨菪碱可用来防治直立倾斜试验诱发的晕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不明原因晕厥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tilt table test,TTT),试验全程行心电,血压监护,结果:TTT诱发晕厥16例,阳性率40%(16/40),其中基础倾斜试验诱发晕厥3例,阳性率7.5%(3/40),发生严重反应5例,占诱发晕厥者的31.2%(5/16),结论: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虽为无创检查,但严重反应并不少见,应于试验前严格筛选病人,试验中及时对症处理,减少严重重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对 2 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 (晕厥组 )及 1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 (对照组 )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 (4~ 6μg/kg,最大量不超过 30 0μg)。结果显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的阳性率为 4 8% (12 / 2 5 ) ,对照组为 0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阳性率为 80 % (2 0 / 2 5 ) ,对照组为 2 0 % (2 /10 )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为 80 %。两组患儿中仅有 1例在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 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并以12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在倾斜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进行分析。结 果24例晕厥患儿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6例,而对照组为0。诊断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诊断价值 为78%。16例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9%),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无变化;血管抑制型反应9例 (56%),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混合型反应4例(25%),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作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晕厥的原因较多 ,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所占比例很高 ,可达 5 0 %以上[1] 。倾斜试验可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 ,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一般认为这种检查较为安全。在我院 ,因不明原因晕厥进行倾斜试验的 10 0多例患者中 ,有 2例在晕厥发作时伴有严重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激发结合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esting,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已排除明确病因的晕厥患者行 HUT,包括基础试验和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激发试验.结果 15例中阳性11例,阳性率为73.3%;其中基础 HUT阳性率20.0% (3/15);硝酸甘油激发阳性率50.0%(6/12);硝酸甘油激发阴性者再经异丙肾上腺素激发阳性率16.7% (2/12).结论 基础 HUT结合药物激发诊断VVS安全可行,其中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方便、省时、耐受性好,无严重的副作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儿晕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晕厥的80%[1]。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和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10年3月至5月对小儿不明原因晕厥采用直立倾斜试验进行诊断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晕厥的病因及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卧位立位血压、血常规、血糖浓度、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脑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以及直立倾斜试验(HUT)等检测指标,以鉴别得病的原因;将VVS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片)及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HUT结果.结果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64.3%),其中VVS晕厥发病最多(66.7%).治疗组经美托洛尔治疗后有效率为85.7%,HUT阴转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2.8%,HUT阴转率为44.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尤其以VVS晕厥最多见;口服美托洛尔片可有效治疗小儿VVS晕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8名不明原因晕厥病人及14名对照者经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后,进行舌下含服消心中加直立倾斜试验。S.ISD-HUT在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9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联合测定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ELISA法测定138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46例健康者的血清GAD—Ab、ICA和IAA,并比较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GAD-Ab和ICA的阳性率分别为20.3%和1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528,P=0.003;X^2=5.841,P=0.016);IAA的阳性率8.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902,P=0.168)。抗体阳性患者血清C肽水平较低。结论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LADA患者的检出率;LADA患者胰岛储备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倾斜试验鉴别运动试验结果阴性患者运动后晕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直立倾斜试验(TTT)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患者运动后晕厥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运动后晕厥的临床意义。方法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的运动后晕厥患者,均进行TTT。结果186例运动后晕厥患者有141例在TTT中出现阳性,阳性率75.81%,且以男性(102/141)、血管抑制性晕厥(106/141)患者占大多数;其中出现在基础倾斜试验(BTTT)中22例,阳性率11.83%;出现在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中119例,阳性率63.98%。结论运动后晕厥多属血管迷走性,TTT是鉴别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患者运动后晕厥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 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麝香通痹巴布膏治疗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以通络祛痛膏作为对照药。本试验入组病例240例,脱落病例9例,脱落率为3.75%,剔除病例3例,剔除率为1.25%,完成病例228例。结果:麝香通痹巴布膏组总有效率为88.70%,优于对照组通络祛痛膏组(79.65%)(P<0.05)。麝香通痹巴布膏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P<0.01),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晨僵、起床后疼痛加重、日常活动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通痹巴布膏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6例受试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麝香心痛宁组服用麝香心痛宁片,对照组服用心可舒片),其中麝香心痛宁组103例、对照组103例。结果:麝香心痛宁组心绞痛显效率为48.54%,总有效率为90.29%;对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91.26%,优于心可舒组(P<0.01);麝香心痛宁组试验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均有明显减少(P<0.01),低于心可舒组(P<0.05);麝香心痛宁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症状与心可舒组比较有显著减少(P<0.05);麝香心痛宁组试验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临床试验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DA患者(中重度贫血组28例,轻度贫血组18例)行TCD检测,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除3例TCD结果正常外,其余贫血患者脑血流广泛增高.中重度贫血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P<.05),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贫血组搏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DA患者中有2例TCD诊断血管狭窄,5例有晕厥发作.结论 脑血流速度的增高程度可初步反映贫血的严重程度,TCD检测IDA患者有助于评估其血流代偿能力,提高脑血管狭窄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拉坦五味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卫生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以就诊单双号为标准进行分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温水口服,11~15粒/次,1~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拉坦五味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