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给予胍丁胺对鞘内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 (1)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5 μL)组,鞘内给予胍丁胺(12.5 μg/15 μL)组,鞘内同时给予吗啡(15 μg/5 μL)+胍丁胺(12.5 μg/10 μL)组,每组6只。4组大鼠均于鞘内给药后5 min于跖部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2)将24只SD大鼠分为3组:鞘内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吗啡耐受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鞘内吗啡耐受+胍丁胺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第4天同时注射胍丁胺12.5 μg/10 μL),每组8只。其中半数大鼠于鞘内给药后检测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另半数大鼠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0 min经足底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吗啡和胍丁胺联合用药组蜜蜂毒诱致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 (P<0.05)。(2)在吗啡耐受模型上,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大鼠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P<0.05);同样,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对蜜蜂毒诱致自发痛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强于吗啡耐受组,1 h内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胍丁胺对吗啡镇痛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也可翻转鞘内重复注射吗啡所引起的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和物质依赖的拮抗作用。方法:利用行为药理学实验观察胍丁胺对上述作用的影响,使用受体阻滞剂,测定cAMP浓度的改变、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胍丁胺具有镇痛作用;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及拮抗吗啡的耐受性和物质依赖性作用;咪唑克生可阻断其作用。胍丁胺能阻止cAMP的上调和戒断时的超射,并抑制NOS的活性。结论;胍丁胺可抑制吗啡的戒断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激活咪唑啉受体抑制cAMP的上调和戒断时的超射及抑制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致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即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6mg/kg的吗啡),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1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0ng/kg纳洛酮;MN2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ng/kg纳洛酮)。注射药物30min进行痛阈测定,并进行8d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最后一次注药后24h进行CPP测定。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在黑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M组比较,MN1和MN2组CPP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前3d比较,M组大鼠痛阈在从第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MN1和MN2组痛阈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10ng/kg~1μg/kg的纳洛酮能显著抑制应用吗啡后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阿片成瘾,又称为阿片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研究阿片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的防复吸药物已成为阿片依赖研究领域的热点。胍丁胺是一种新发现的候选神经递质或调质,被认为是咪唑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本文主要以我们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对外源性胍丁胺的抗阿片依赖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减轻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毒蕈碱受体亚型在吗啡耐受和依赖中的作用。方法热板反应测定SD大鼠(n=63)吗啡镇痛,纳洛酮激发作为SD大鼠(n=77)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或脊髓鞘内注射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和M2受体拮抗剂美索四氨,观察对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影响。结果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美索四氨(0.25mg/kg)6天后,对吗啡的敏感性恢复,对照组和哌拉唑嗪组动物仍处于耐受状态。鞘内注射6天后,哌拉唑嗪呈剂量依赖方式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可轻度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或哌拉唑嗪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仅大剂量美索四氨可抑制戒断症状。结论毒蕈碱受体在外周以M2受体,在脊髓水平以M1受体为主参与吗啡耐受和依赖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吗啡对 A、B、C三家实验动物繁殖生产专业单位 KM小鼠进行镇痛、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比较实验 ,结果显示 ,A、B、C三家单位 KM小鼠的利用率分别为 70 %、77%和 81%。吗啡热板法镇痛 ED50 分别为 3.6 1、3.6 4和 5 .10 mg/kg,A单位 KM小鼠吗啡镇痛起较最快 ,维持时间最长 ,C单位 KM小鼠最弱。吗啡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 ,三家单位的 KM小鼠之间没有差异 ,但是吗啡的身体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 ,B、C单位KM小鼠与 A单位小鼠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果提示 ,用吗啡对 KM小鼠进行整体实验时 ,必须使用同一来源的动物 ,此外 ,…  相似文献   

7.
宋正环  金孝岠 《医学综述》2009,15(11):1736-1739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可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易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纳洛酮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使用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不良反应,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纳洛酮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吗啡镇痛和耐受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9组(n=6),对照组(C组)、吗啡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MK-467组(右美托咪定抑制剂组)、右美托咪定加吗啡组(M+D组)、MK-467加吗啡组(MK+M组)、右美托咪定加吗啡耐受组(D+MD组)、MK-467加吗啡耐受组(MK+MD组)和吗啡耐受组(MD组)。皮下注射吗啡50mg/kg,1次/d,连续4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于给药前1d测定热甩尾潜伏期(TFL)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皮下注射吗啡5mg/kg后,腹腔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和MK-467。每隔30min测定热甩尾潜伏期(TFL)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0、30、60、90、120min)。结果与C组比较,M组、D组、M+D组、D+MD组和MD组TFL和TWL升高(P〈0.05)。与M组比较,M+D组TFL和TWL升高(P〈0.05),与MD组比较,D+MD组TFL和TWL升高(P〈0.05)。与M组比较,MK+M组TFL和TWL降低(P〈O.05),与MD组比较,MK+MD组TFL和TWL降低(P〈O.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大鼠吗啡的抗伤害反应,并减轻吗啡耐受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对铁代谢的影响,观察吗啡依赖是否可以直接导致慢性病贫血特征的铁代谢变化。方法吗啡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雄性SD大鼠各14只,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一氧化氮、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骨髓细胞内铁。结果吗啡依赖组一氧化氮显著升高;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骨髓细胞内铁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依赖可直接导致铁代谢损伤和出现慢性病贫血特征的铁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小鼠催瘾后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戒毒中药经验制剂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小鼠催瘾后戒断症状的影响。观察不同剂量复方镇痛膏对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镇痛膏48g·kg- 1 能够完全抑制催瘾后小鼠的跳跃反应(P< 0.01),证实了该药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蛋白疫苗在吗啡镇痛及其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gex-4T3-CART55-102表达质粒,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层析法纯化出GST-CART蛋白. 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GST 弗氏佐剂组,CART蛋白疫苗5 μg组、10 μg组和20 μg组,免疫两次后热板法对各组进行痛反应检测.皮下注射6 mg/kg吗啡进行镇痛效应检测,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随后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并于末次给药12 h后皮下注射6 mg/kg吗啡进行耐受效应检测.结果:CART蛋白疫苗本身对基础痛阈没有影响(P>0.05).10 μg CART蛋白疫苗组显著降低了吗啡镇痛效应(P<0.05).对比生理盐水组,疫苗组显示出抗耐受的潜力,其中10 μg组MPE%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RT蛋白疫苗本身对痛反应没有影响,但削弱了吗啡的镇痛效应,同时对吗啡镇痛耐受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吗啡组、地佐辛低剂量组和地佐辛高剂量组,吗啡组患者术毕鞘内注射0.2 mg吗啡,在吗啡组基础上,地佐辛低剂量组、地佐辛高剂量组患者均连接静脉镇痛泵,分别应用地佐辛每天0.1 mg/kg和0.3 mg/kg,比较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吗啡补救用量、术后疼痛情况和镇静效果、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低剂量组和地佐辛高剂量组术后24 h、48 h补救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术后48 h,3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后1 h均显著降低(P<0.05),镇静评分较术后1 h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后2 h均显著升高(P<0.05),但地佐辛低剂量组、地佐辛高剂量组术后24 h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而地佐辛低剂量组、地佐辛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低剂量组和地佐辛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但地佐辛低剂量组和地佐辛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不同剂量地佐辛和吗啡均可获得良好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减少术后吗啡补救用量、降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小鼠对马钱子碱的镇痛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并与吗啡作比较。小鼠连续ip马钱子碱每天24mg/kg,连用7d,镇痛作用产生耐受性,但当与吗啡合用时可推迟吗啡产生耐受性的时间。采用小鼠跳跃试验研究马钱子碱的身体依赖性,结果表明,马钱子碱不易产生身体依赖性,但与吗啡合用时亦不能减轻吗啡的身体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赵迅  朗中兵 《重庆医学》2006,35(15):1386-1388
目的探讨氟胺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9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与C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然后硬膜外腔置管。A组于腰麻液中加入吗啡0.25mg,B组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C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加氟胺酮1.2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与A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和BCS评分两组明显高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A组与C组相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均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但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组,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后应用吗啡与吗啡复合氯受酮行PCEA的效果以及氯胺酮对吗啡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1~2级择期在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吗啡(M)和吗啡复合氯胺酮(KM)两组,每组20例,术后连接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药液中M组含吗啡20mg,KM组含吗啡10mg+氯胺酮100mg。分别于术后4、8、12、24h进行随访,记录病人首次按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只体质量180~200 g雄性SD大鼠,分为3组(n=11):对照组(NS组)、吗啡组(M组)、右美托咪定+吗啡组(Dex组).NS组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1次/d,共7 d;M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次/d,共7 d;Dex组鞘内注射15 μg吗啡和1.5 μg右美托咪定,1次/天,共7d.于吗啡鞘内注射第1、3、5、7天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痛阈.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磷酸化p38MAPK(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随着吗啡鞘内注射次数增加,M组和Dex组热水甩尾实验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下降(P<0.05).与NS组比较,M组甩尾实验MPE在吗啡注射的第1、3、5、7天较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甩尾实验MPE于吗啡注射的第3、5、7天较高(P<0.05).与NS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