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支/次,2次/d;对照组给予健脾生血片,3片/次,3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SI),记录所有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血生化指标RBC、Hb、HCT、MCV和铁代谢指标SF、TSAT和S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起效更快,指标在治疗1、2及3个月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贫血伴随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贫血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健脾生血片和右旋糖酐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的妊娠期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5%,对照组为74.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RBC、Hb、SF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时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比右旋糖酐铁片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给予健脾生血片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琥珀酸亚铁片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有效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各项血液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贫血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生血颗粒与和血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健脾牛血颗粒组(A组)口服健脾生血颗粒,和血胶囊组(B组)口服和血胶囊.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Tf)、铁蛋白(S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IR)、血红蛋白(Hb)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健脾生血颗粒疗效优于和血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有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行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68例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中38例加用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30例加用口服右旋糖酐铁片治疗,以上两组同时观察3个月.结果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两组患者贫血均改善,但多糖铁复合物组起效较快,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少,且副作用少,与右旋糖酐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补铁的方式,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颗粒治疗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手术当日及术后1 d、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变化,评价2组术前等待时间及术后血清铁蛋白复常时间,药品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1)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第2、第3、第4周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将择期手术等待时间缩短6.35 d,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将血清铁蛋白复常时间缩短0.85个月,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治疗骨科术前贫血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与术后血清铁蛋白复常时间,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7.
武艳霞 《新中医》2017,49(8):95-97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生血汤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生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Fe)、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水平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SF、Fe及TIB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Hb、MCH、MC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Hb、MCH、MC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和71.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气生血汤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手术联合健脾生血片治疗混合痔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混合痔伴贫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行FOCUS超声刀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生血宝合剂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检查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为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蛋白水平(SF)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2、3个月后,观察组RBC、Hb、HCT、MCV、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为8.7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联合FOCUS超声刀手术治疗混合痔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相关中医证候及血常规各项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颗粒对轻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的影响。方法:将47例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健脾生血颗粒,持续观察2个月。观察治疗贫血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SLE活动性及ESR、IgA、IgG、C_3的变化以及激素使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HCT、SF及SLEDAI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Hb、HCT、SF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DAI积分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HCT、SF及SLEDAI积分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R、IgA、IgG、C_3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2组ESR、IgA、IgG、C_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激素使用总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激素使用总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具有改善轻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的作用,且较单独使用激素,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铁剂治疗育龄妇女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育龄妇女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Fe)、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 43%,对照组为77. 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SF、FEP、Fe、TIBC、Hb、MCV、MCH、MCH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育龄妇女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能有效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铁皮玩具     
胡元骏  张涛 《东方养生》2008,(11):46-48
你还记得三分钱一根的红果冰棍吗,你还记得上着发条的铁皮玩具吗?生活往往如此,最真挚的快乐总是存在于最简单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铁丸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0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铁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RBC、HB、MCH、MCV、血清铁、铁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RBC、Hb、MCH、MCV、血清铁、铁蛋白分别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与时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食欲减退者1例次,改变服药时间后未出现胃肠道症状,对照组恶心欲吐者2例次,食欲减退者2例次。结论:补铁丸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王兴国  童子 《东方养生》2008,(8):130-131
为了促进恢复,献血之后采取相应的“补血”措施,已经成为惯例。那么该怎么补,补什么才是最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的骨髓每3年就会全部再生一次。人的一生中,骨骼的新陈代谢会经历置个阶段:成长期,骨骼的开三成大于溶解,督密度呈上升趋势,并达到峰值;成熟期。骨骼的形成与溶解日趋平衡,骨密度开始平稳下降;衰老期,骨骼中的钙质较快流失,骨密度陡然下降,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痣。影响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两大因素是骨骼发育期的骨量水平(峰值骨量)和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随着骨龄的增长,骨丢失发生前骨量越简,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就越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红桃K生血剂中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宜祥  韦天宝  赵彦勤 《中成药》2000,22(9):625-626
目的:建立红桃K生血剂中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法测定红桃K生血剂中铁的含量。以水为流动相,流速为4.5ml/min,0.1%硫氰酸铵溶液为显色剂,流速为3.6ml/min,采样体积为50μl,频率为120次/h,反应通道为80cm,测定波长为475nm(每样进3次),记录峰高。结果:铁浓度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3.4~40.2μg/ml,相关系数0.9999。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16.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3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孕妇300例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记录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用多糖铁复合物4周后,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总有效率达94.3%,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多糖铁复合物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疗效肯定,副反应轻,依从性好,是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理想的口服铁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健脾生血颗粒防治婴幼儿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产科出生的早产、低体质量、双胎或多胎、二胎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进行比较,对2组婴幼儿治疗前和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后的血红蛋白(Hb)检查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清铁蛋白(SF)水平检查比较,并对2组婴幼儿治疗12个月后主要症状体征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2组婴幼儿Hb跟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婴幼儿S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婴幼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运动发育评分(PDI)、智力发育评分(MP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防治婴幼儿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较好,能够升高机体Hb、SF水平,改善婴幼儿的主要不良症状体征和神经行为发育评分,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肝素铁纳米粒。方法通过Fe3+与肝素复合的方法制备出肝素铁纳米粒;通过激光粒度仪(DLS)、Zeta电位仪、扫描力显微镜(SF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肝素铁纳米粒的粒径分布、表面电位、粒子形态及偶联关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了制备过程中剩余肝素浓度来计算肝素铁纳米粒中肝素含量;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方法测定肝素铁纳米粒的抗凝血活性。结果Fe3+与肝素按不同比例复合可制备出粒径在(139.0~219.9)nm、Zeta电位在(-22.5~-36.5)mV的纳米粒;红外光谱显示,肝素的硫酸基团与铁离子发生了离子复合作用;Fe3+与肝素按不同比例复合制备出的纳米粒中肝素含量在29.5%~33.1%,抗凝血活性在43.2~46.5u·mg-1。结论Fe3+与肝素复合的方法可制备出一种新型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肝素铁纳米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深圳特区学龄儿铁缺乏症情况,找出此年龄段铁缺乏的发病率,为改善和根治我市小儿铁缺乏症,指导深圳市小儿合理营养,合理膳食,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找出可靠的根据。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深圳市不同地点(福田和南山)小儿共206例,年龄在4岁~8岁之间。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含量的测定和血清铁(SI)的测定。结果血清铁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32.00%,血锌原卟啉异常的检出率为9.22%,血红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8.25%,血清铁异常的检出率为33.01%。结论铁缺乏在特区这种高收入高生活质量的地区的检出率和内地相比无明显差别,对于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应给予高度地重视,应在贫血发生前根据各个年龄组给予补充铁剂,以保证儿童和学龄儿童健康的体魄和高智商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