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己酮可可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潘通)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各项疾病活动性指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潘通治疗,疗程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HAQ、晨僵时间、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等疾病活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2组反映RA疾病活动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HAQ、血沉、C反应蛋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1)。结论己酮可可碱治疗RA可能通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动力学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减轻炎症,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清热祛湿之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活动性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说明治疗组控制RA急性活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RA活动期抗炎、抗免疫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结论: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常规西药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FIB、DD等指标均较其治疗前降低(P0.05),均低于对照组的同一指标(P0.05),对照组如上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FIB、DD指标的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活动性RA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灸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及DAS28评分,分析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RF、ESR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AS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活动性RA可以更好地改善RA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高血压患者59例(治疗Ⅰ组);同时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高血压患者58例(治疗Ⅱ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选取伴有高血压的RA患者28例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药物同Ⅰ、Ⅱ组,但不加用痹祺胶囊).观察Ⅰ、Ⅱ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Ⅰ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切黏度(BGH200)、全血低切黏度(BGL3)、血浆黏度(PGLUTI)、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血小板数(PLT)及血沉(ESR)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Ⅰ组血压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血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和对照组血压均有下降,治疗Ⅰ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Ⅰ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指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痹祺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高黏状态,对RA伴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合干预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和甲氨蝶呤基础上,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兼康复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生存质量变化的影响,旨在科学评价RA治疗方案中综合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80例病例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RA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本研究测量的工具。结果:综合干预组治疗RA总有效率为91.7%,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分值较治疗前水平明显改善(P0.01),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佳,使RA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指标改变,确定电针对RA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电针组(34例)与对照组(即单纯针刺组,34例)。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整体取穴以阳经为主,局部取穴依以痛为腧原则,疏经通络,祛风止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与VEGF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P0.05),电针组对关节滑液中TNF-α的改善作用等同于单纯针刺组,但在外周血的作用上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治疗后在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VEGF降低,电针组的效应均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的降低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与VEGF的含量,改善RA发生、发展的内环境,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机制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程度类风湿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炎性标志物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变化,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RA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且随着RA活动性增加,差别越来越明显(P〈0.05);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作为炎性标志物,与风湿活动密切相关,完全可以反映病情轻重及控制程度(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者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RA的病程及活动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关,即炎症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0.5~0.6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ESR、CRP、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幅度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Ig G水平及观察组患者Ig 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ESR、CRP、Ig G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各肺功能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指标紊乱和肺功能低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瘀方药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经诊断为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补肾活血化瘀方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及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经12周的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及ADL评分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血脂系列指标的检测,比较TC、TG、Apo E、HDL-ch、LDL-ch在治疗前后的差异,评价2种药物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经过12周的药物治疗后,2组患者均出现MMSE评分升高及ADL评分降低,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血脂水平检测结果表明,2组患者血脂代谢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TC、TG、Apo E、LDL-ch指标均有所降低,而HDL-c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方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脂质代谢,对血脂系列指标产生有利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后外周血血脂水平和ALT,r-GT,IL-8,MDA及SOD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组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ApoA水平和SOD活性较前明显升高(P<0.05,P<0.01),ALT,r-GT,IL-8和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对照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ALT,r-GT,IL-8,MDA及SOD水平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的ALT,r-GT水平及SOD活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的降脂作用与其化痰消瘀作用有关,其在降脂的过程中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进一步研究复方丹参滴丸痰瘀分消作用在脂质代谢中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序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序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RA患者瘀的状态的改善.方法 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分别予西药常规治疗、西药常规治疗加活血化瘀序贯疗法,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色、皮下结节、舌、脉等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纤维蛋白原(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晨僵的改善,降低ESR、CRP、RF、Fg、VEGF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化瘀序贯疗法能有效且较迅速地改善RA患者体内存在的瘀的状态,并可降低患者血浆VEGF水平,故临床运用活血化瘀序贯疗法可能对阻止RA病情进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且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DN的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个方面,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27例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实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和血液粘滞度呈现正相关性,其主要成因是由于PGI_2/T×A_2比率失调,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聚集升高等而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因此推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起到调脂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应用活血化瘀法恢复脾肾功能,改善血液粘度,使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和吸收或增加他们的排泄和分解.临床应用自制心脑宁胶囊对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证实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从临床和实验室推断“心脑宁”胶囊治疗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血细胞及纤维蛋白原,起到抑制凝血、激活纤溶,从而改善病人血液粘度.达到降低LDL-ch,升高HDL-ch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握力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胸痹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痰瘀同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痰瘀同治法与化痰法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作用强于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还能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作用显著优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结论:痰瘀同治法能显著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达到防治胸痹(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难治难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治疗有独到理解,认为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均可引起血瘀,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贯穿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文章从类风湿关节炎与"瘀"之间的关系,论述痹证多瘀、因瘀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痹必先祛瘀的治法、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以及现代病理、药理对治痹祛瘀的认识,为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深入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士魁先生是中国现代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是张仲景与王清任等医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郭老创造性地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疗效,使活血化瘀法从此成为冠心病治疗最重要的治法。文章对郭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进行探析,希望能对中医临床活血化瘀法用药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的应用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新的观点。结果: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