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陈金 《江苏中医药》2009,41(6):63-64
方剂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大量方剂组成、主治病证及功效的记忆问题,对这一难点的最好解决方法也许是古人习惯使用的方剂歌诀。  相似文献   

2.
中医方剂学教学原则,是教师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对其教学规律的认识高度概括而形成的.中医方剂学教学原则,遵循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现代发展教学观原理为理论基础,反映中医学科体系特点及中医教学过程的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经常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是中医药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方剂学教学方法研究十分重要且必要。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其中医思维,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可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方剂学教学中切入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倪诚 《中医教育》2007,26(1):50-52
从方剂学学科角度结合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介绍方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体会。针对方剂学现行教材体例和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师生面临的“一多一少”“四难一易”现状,笔者尝试以古今主治的勾勒、组方原理的图解、相关知识的链接、代表方剂的示范、类方归纳与对比、临床案例的插入为切入点,导入方剂学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其理论体系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方剂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强调方剂学授课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的融合实践,例举周易、儒家、道家、兵家等传统文化在方剂名称及方剂学知识中的体现,以帮助学生对方剂知识的理解、串联和运用,并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方剂学作为切入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难点,《方剂学》双语教学教材使用的现状,探讨了方剂学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认为应注重对中医术语的深层次诠释,保持中医英语名词术语汉英译名的统一性、国际性和稳定性,把握好中医症状、药物和方剂的功用及药物之间配伍关系的中医英语描述,其中尤为注意动词的使用,以期为其它学科的中医英语翻译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逐渐走向"医药分家"的轨道,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执业医师与执业药师要有更强的专业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将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混同于中医专业,即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仅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与《中药学》后的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也采用中医专业同一教材,不仅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还与中药学专业课程结合性不强。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材与教学应做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的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鸣  张业 《中医杂志》2008,49(5):462-464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方剂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临床各科及各家学说等多学科知识,并以"证-法-方-药"为核心构成较为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本文根据当前中医药教学的现状,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我们主讲方剂学的体会,探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方剂学教学的某些规律,以促进高等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王付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40-1641
培养中医药人才,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常常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与目的,丰富方剂学教学手段和方法,能促进教学艺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方剂学动画教学的方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能够在方剂学课时有限的前提下,达到课程传承,创新和应用的教学目的,建立方剂学的学习思路,进一步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培养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作用,在每个教学周进行课前课后的网络学习引导,实现课程创传承和创新的目的,整个课程中设置教学实践过程,进一步完成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经方具有远近期疗效明显,可重复性强,价格便宜等优势,既规范,性价比又高,特别符合社区门诊的要求。笔者在日常社区门诊临床中常选用经方,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芍药类方剂组方严谨,剂量精确,疗效显著,对后世影响极大;芍药在方剂中具有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协调阴阳,调节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婧  辛莉  吴立旗  徐凤芹 《吉林中医药》2014,(3):289-291,310
清宫医案是清朝太医院太医为满清皇室、贵族等治病的历史文献医案记载,反映了清代的中医临床学术水平,其中载有大量治咳嗽痰喘的临床医案,其辨证论治思路清晰、方法理论独特,方剂加减变化应用灵活,剂型的种类繁多,内容描写论述详尽。清宫医案中止咳类方药临证运用效果显著,归纳清宫医案治疗咳嗽经验,提出以下治疗原则:注重肺气的宣降,宣发肺气与化痰降气并重;加强对于肺脏与其他脏腑间的辨证;注重祛风化痰、活血化瘀止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陈馨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102-103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优化处方质量和提高合理用药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3月和5~7月门急诊处方,每天随机抽取50张,共计54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第17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点评,根据自制的处方点评专用表格进行登记并作统计和分析。结果:其中1~3月2700张为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前,处方合格率为63.4%,合理用药率为88.9%。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后5~7月2700张,处方合格率为94.8%,合理用药率为97.9%。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优化处方质量和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处方由药物配伍组成,它不是随意凑合药物,而是以治法为依据,选择适宜的药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不但要使药物相互协调加强药效,并能减少和缓和某些药物的毒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更能适应临床中比较复杂的病证。因此只有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法则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其组合的共同规律,选用适当的药物,规定必要的剂量。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起主要作用的主药,以加强治疗效果的辅助药,治疗兼证或制约主药作用的佐药,起矫味和调和作用的调和药,辨证立法,合理选配药物,组成有效处方,按其规律及临床意义灵活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病历资料对医疗事故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历资料在医疗纠纷中是最重要的证据材料,是医疗事故的处理的重要书证,因此病历资料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规范病历书写,及时补记病历资料并注明,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是其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来说提高维权意识,保管好病历资料是其正当、合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手段.而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往往是影响医疗事故处理后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审判中必须要对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7.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很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至今天,依法使用,仍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成为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方剂。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也应注意到古今生活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体禀赋、饮食、居住、病因等均有不同。故曾有不少医家提出古方宜古不宜今而创制新方,并提出运用前人的方剂时,不可固执不变。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运用前人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复元活血汤等经方时,既要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运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变通,才能方证合宜,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因多次经历瘟疫,也有亲人死于瘟疫,因而专心于温病的治疗研究,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温病方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其代表专著《温病条辨》附方208首,温病治法脱离了伤寒治法,确立了清热养阴大法,使理论更加清楚,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清热养阴多以寒凉类方剂为主,现以药物的五味在寒凉类方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来分析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彭恩胜  陈少敏  薛晓  姚东明  傅琛 《中医药导报》2007,13(12):101-102,114
从案例教学库的案例入选标准、案例教学库构建的基本途径、案例教学库的使用和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构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教学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国际医学教育界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本课题就是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口腔护理模块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结果显示,经过PBL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均较传统授课方式明显提高,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