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经祛瘀方对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与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将72例接受IVF-ET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单纯宫腔镜下诊刮送病理检查后采用常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运用温经祛瘀方进行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IVF-ET周期临床与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结果温经祛瘀方可以显著提高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患者HCG注射日A型子宫内膜形态,降低C型或不均质子宫内膜的发生率(P<0.01),生化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B型内膜、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中药干预的不孕患者种植窗期胞饮突表达丰富明显。结论温经祛瘀方对IVF-ET周期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0例因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50例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nRH-a联合IVF-ET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Gn使用总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获卵数和受精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66.00%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2.38%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贫血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具有显著效果,但子宫腺肌病对妊娠结局有较多负面影响,可造成流产、胎膜早破等诸多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3.
两种方案处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后对COH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两种处理方法对控制性促超排卵(COH)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患者IVF—ET/ICSI62个周期资料。按COH前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个周期: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2个周期后,经阴道穿刺抽吸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再进入COH过程;B组28个周期:腹腔镜手术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后进行COH。IVF—ET/ICSI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的获卵数和卵子质量、临床妊娠率以及囊肿复发率。结果 B组获卵数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H的天数、用药支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1年内囊肿的复发率高于B组。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IVF—ET/ICSI前的两种处理方法对其结局的影响无差别。临床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病人 IVF-ET 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ET 前 自然周期彩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彩超提示子宫内膜非三线征者共 132 例,随机分组:治疗组 1(45 例)垂体降调日口服地屈孕酮转化子宫内膜;治疗组 2(43 例)垂体降调日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44 例)子 宫内膜不做处理。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结局。结果:三组病人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Gn 用量、Gn 天数、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预处理,治疗组 1 和组 2 的胚胎种植率(34.21%、 32.18%)、临床妊娠率(55.19%、52.31%)明显高于对照组(15.43%和30.23%),治疗组 1 和组 2 分别有88.89%和 86.05%的病人经预处理 HCG 日子宫内膜形态得到改善。结论:通过黄体酮的药物性刮宫和搔刮术的机械性刺 激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形态,提高 IVF 周期临床妊娠率,黄体酮转化内膜形态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腹腔镜治疗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时机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EMT经腹腔镜治疗后需行IVF-ET治疗的120例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妊娠时间1年( A组)、2年( B组)及3年( C组)进行分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分析行IVF-ET治疗的不育症患者的妊娠率与术后时间的关系。选用年龄、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及EMT分期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妊娠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患者术后第1、2、3年(行IVF-ET治疗)妊娠率分别为55.00%、32.50%、25.00%;术后第1年与术后第2年及第3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术后是否使用避孕措施、术后GnRH-a使用情况和EMT分期与术后1年内患者妊娠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育龄期女性、术后是否使用避孕措施、术后使用GnRH-a和EMT分期与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有关(P<0.05)。结论 EMT腹腔镜治疗后行IVF-ET的妊娠时机与多种因素有关,以第1年内妊娠率最高,且高龄育龄期女性、术后使用GnRH-a和EMT分期与术后1年内辅助妊娠情况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控制性超排卵及其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81个周期的资料。按注射HCG日血清LH水平由低到高分3组,A组LH<1IU/L,B组:LH≥1-<5IU/L和C组:LH≥5IU/L。结果 A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其注射卵泡刺激素(FSH)剂量增加(P<0.001),用药天数延长(P<0.001),而获卵数较多(P<0.05),但受精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的注射HCG日的E2水平,卵裂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应维持适量的血清LH水平,如LH水平过低,应适当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量或加用LH。  相似文献   

7.
侯艳琼  罗红 《四川医学》2014,(4):428-43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冷冻胚胎移植(FET)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进行FET周期中4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年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类型及移植时间对FET结果的影响.结果 获得临床妊娠171例(39.14%),子宫内膜厚度<10 mm或≥10 mm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移植细胞胚胎类型及移植时间选择排卵后第3天或第4天这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是导致妊娠率降低的因素(OR=0.015),移植胚胎选择>10个细胞期单胚胎/M期胚胎及2或3个M期胚胎均可增加妊娠率,而后者妊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OR=3.225、4.671).移植时间选择排卵后4d(自然周期)或者黄体酮(40 mg/d)转化4d相对于3d者其妊娠可能更大(OR=1.986).结论 患者年龄、子宫内膜的准备、胚胎类型和数目、移植时间选择均可对FET的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淮云  汤丽莎  尚利青  许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79-678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新鲜周期移植失败或因多种因素未能行新鲜胚胎移植从而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据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分三组:自然周期组35例,激素替代周期组18例,促排卵周期组22例,比较三种方案的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较替代周期组及促排卵周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35岁患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在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成功无明显影响,自然周期准备方式其冻融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且经济、方便,但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10.
妇女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女的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进行IVF-ET治疗的17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人的年龄(≤30岁、31~35岁、36~40岁、≥41岁)分为4组,应用方差分析成x~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的IVF-E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的卵泡均数、取卵均数、可移植胚胎均数、移植胚胎均数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卵子回收率、受精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胚胎移植取消率随年龄增大而显著上升( P< 0.05),≥41岁组的取消率高达26.7%,而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则随年龄增大而下降(P<0.05),36岁以下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可达30%以上,而36岁以上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则下降至15%以下。结论:妇女的年龄对IVF-ET程序存在着多样的不利作用,这些不利作用共同影响了IVF-ET最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试用Earle‘s和HTF两种培养液对胚胎质量及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8月-2001年8月间行试管儿(IVF-ET)的患者其中33例共363个卵子分别使用Earle‘s培养液(23例23个周期)与使用HTF培养液(10例10个周期)两组进行培养,分析 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HTF培养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分别为36.9%,19.6%,60.0%,使用Earle‘s培养液组分别为22.3%,3.4%,13.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HTF培养液培养更适合卵子及胚胎的体外发育,从而提高了胚胎质量及IVF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盆腔条件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 )助孕结局的比较。方法选择接受IVF-ET的具有完整治疗周期患者共1292例,根据准入试管婴儿周期的条件,分为三类:双侧输卵管因素、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比较三类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的Gn总量多于盆腔因素、输卵管因素,获卵数及宫内妊娠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种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其获卵数、妊娠率明显不及单纯输卵管因素、盆腔因素致不孕行IVF-ET治疗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3~2012-03在我院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来我院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而要求(IVF—ET)的正常妇女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植入窗期应用宫腔吸管取出部分内膜组织后行胚胎移植,测定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统计两组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病例组的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表达在生化妊娠组、早期流产组、未妊娠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R的表达则较正常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的ER、PR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PR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性激素受体异常表达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之前输卵管积水患行输卵管造口术对IVF-ET治疗的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2月至2001年1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908个周期的资料。按输卵管积水患在IVF-ET前是否治疗分3组,A组:输卵管积水未手术治疗行IVF-ET23个周期,B组;在IVF-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腹腔镜下或开腹)22个周期,C组;对照组(输卵管阻塞,未发现输卵管积水)863个周期。结果 A组,B组,C组的IVF-ET的种植率分别为9.7%,17.9%,16.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7%,40.9%,39.2%。A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其它组低,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卵管积水未治疗行IVF-ET的种植及临床妊娠率较低,但在IVF-ET之前行输卵管造口术可改善IVF-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妊娠率的影响,以便改善更适宜的胚胎培养液体系。方法对20例(21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1个IVF ET周期患者分为两组,Ⅰ组10个周期使用单纯EBSS(Eare's平衡盐溶液)培养液,Ⅱ组11个周期使用HTF、IVC ONE序列培养基,且添加蛋白成分SSS(血清替代品),体外操作环境相同:37℃恒温、保湿、维持PH恒定的设施,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Ⅰ组与Ⅱ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82%,75.88%,71.52%,75.62%,38.82%,41.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4%,20.05%,7.84%,42.22%,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序列培养基改善了胚胎的质量,明显提高了IVF ET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治疗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IVF-ET治疗失败3次及3次以上并自愿参加调查的不孕患者132个冷冻移植周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A组(实验组)64例,由专人负责将心理护理贯穿于FET整个过程,B组(对照组)68例进行常规护理。于移植当日再次发放SCI-90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原因、基础FSH、窦卵泡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SCL-90各项因子得分、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同。移植日B组的SCL-90各项因子分别明显高于A组。 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VF治疗过程中,专业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流产率,增加患者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超声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使用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方法:分析189个治疗周期中具有三线征内膜,均质征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8mm,≥8mm的妊娠结果。结果:189个治疗周期中,三线征子宫内膜为144个周期(76.2%),妊娠率29.9%;均质征子宫内膜45个周期(23.8%),妊娠率为26.7%。二者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680)。子宫内膜厚度≥8mm时,妊娠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厚度<8mm时,妊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冻融周期胚胎移植中,不同年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及囊胚时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的2 032个周期,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组、30~34岁组、35~37岁组、38~41岁组、≥42岁组,并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析各组转化日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9.69±1.56)mm明显大于未妊娠组(9.48±1.76)m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年龄段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卵裂期胚胎后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9.64±1.56)mm大于未妊娠组(9.47±1.8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分组中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囊胚移植后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9.69±1.57)mm大于未妊娠组(9.47±1.6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各年龄组均呈现相同趋势,在35~37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率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卵裂期胚胎来说,内膜厚度在7~14 mm时妊娠率相对较高,<7 mm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厚度(EMT)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α(ERα)、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80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B超检查的EMT进行分组:子宫内膜薄型组35例,子宫内膜正常组45例.提取子宫内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其ERα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妊娠率、EMT、性激素水平、ERα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薄型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薄型组EMT及子宫内膜ER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MT与ER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激素水平、妊娠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女性的年龄较大,ERα表达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91周期妊娠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于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9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整理,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不孕病因之间及不孕时间的长短对妊娠率无显著性影响;②35岁以下组的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也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显著;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大于35岁年龄段的妊娠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③妊娠与未妊娠组患者的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获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和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④IVF+ICSI受精周期的ICSI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优于IVF,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IVF+ICSI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7.1%。结论 年龄是影响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以及优质胚胎数的最主要因素;卵子质量是影响周期妊娠率的关键因素;IVF+ICSI受精是预防和应对IVF受精不良或不受精、提高妊娠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