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2014年9月-2016年10月间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择90例纳入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儿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细节护理,各45例.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对比提示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输液质量,避免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共2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工作量、环境、患儿、家属、心理、身体、穿刺技术等均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工作量因素、环境因素、患儿因素、患儿家属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精湛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护理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输液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才能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成功率,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原因并分析,提出输液管理的具体防范措施与方法。结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注重风险防范,强调细节、环节管理,儿科门诊患儿因输液引起的纠纷由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7起,降至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1起。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患儿通过安全输液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丘秀娟  向杏群  罗开群 《中国保健》2008,16(14):662-66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对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50人,分别采取两种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完善后的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在患儿配合程度、陪护理解信任度以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个体化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儿科输液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输液诊治的80例儿童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方法进行门诊输液治疗,分析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而实验组的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完善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采用完善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护理内容和方法,提高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庞改玲 《医疗装备》2014,(10):40-41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优化输液流程后,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效果及其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输液等待时间平均为(30.92±5.97)分钟,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60±7)分,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为(11.9±4.17)分钟和(92±6)分,后者更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输液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2.00%(110/500),观察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8.00%(40/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进行优化改革后,护理效率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护理质量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1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作为对象,于输液中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常规组,人性化护理干预组,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提高科室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保患儿的输液安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的管理质量。方法对2013年6月至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持输液大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定时消毒、加强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患儿输液安全,无不良事件发生,家长无投诉。结论加强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投诉,减少医患纠纷,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新爱 《现代保健》2010,(25):123-124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本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方法上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间的护患关系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率,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输液时间,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2.
门诊输液计划单和收费单是门诊输液中心诊治病人时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运用6-sigm a方法,对儿科门诊病人输液流程中的质量关键点及流程中缺陷进行识别。分析影响病人等候时间,且我们又能改进的流程着手。做好输液计划单及收费单的改进工作,可以简化医生和护士的大量隐性工作量,从而使医生和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门诊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对原有不合理的输液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并加以实施,然后对病人在实施新流程前后3个月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新流程实施后3个月的满意度调查比新流程实施前3个月的满意度调查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构建实施自然、流畅的静脉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患儿输液治疗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门诊不同年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针对性进行分散注意力、诱导意向、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结果:不合作的年龄分布以学龄前患儿为主;各年龄组护理干预前后,患儿输液配合程度的构成情况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做好静脉输液前的心理护理,对保证输液成功,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至关重要,尤其要注意做好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8月-2014年8月)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对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门诊输液室的管理质量,同时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20例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在分析当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后,再分别选择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当前护理风险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科门诊输液中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143例,采用细节护理,一组为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和护患之间的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能降低小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降低护士和患者之间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管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针对门诊输液室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输液全过程中实施环节质量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落实输液三签名制、巡视记录制、核对询问姓名制、输液专业护士资格制等护理制度。结果:通过改进输液流程,实施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护理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输液环节质量管理有助于消除输液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服务的效率,可以明显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黄名姬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90-2690
目的 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避免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针对医院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重新规划了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对环境卫生、布局、优化工作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培训等实施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结果 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加强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输液室4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就诊顺序单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组之间的各方面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结论 将护理干预运用到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中,不仅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还能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