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水平[Ca2+]i的影响。方法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检测皮层神经元钙信号瞬间动态变化;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观察ApoE4对其影响。结果ApoE4可以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升高神经元内静息[Ca2+]i(P<0.01或P<0.05),MK-801可以部分阻断ApoE4所致的静息[Ca2+]i升高(P<0.05或P<0.01);而ApoE3无影响。结论急性给予ApoE4能升高神经元内静息[Ca2+]i,NMDA受体的激活可能参与了ApoE4所致的胞内钙信号改变与其神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电导钾通道(BK)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胞内游离钙 ( [Ca2+]i) 和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用膜片钳技术观察BK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对神经元 [Ca2+]i和动作电位频率的影响,用显微荧光测钙法观察IBERIOTOXIN对高钾条件下[Ca2+]i的影响。结果 生理状态下,IBERIOTOXIN灌流(100nmmol/L)对神经元细胞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Ca2+]i无显著影响;持续电刺激去极化后,IBERIOTOXIN灌流使动作电位频率增加,[Ca2+]i显著升高。高钾溶液(20mmol/L)引起神经元[Ca2+]i升高, 而IBERIOTOXIN灌流则使[Ca2+]i进一步显著升高。结论 BK对小鼠受持续去极化刺激或高钾条件时的神经元[Ca2+]i和兴奋性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_(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_(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_(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_(31-35)/Rattin后,利用微电极记录在体海马局部场电位;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CCK-8法检测Aβ_(31-35)/Rattin处理后细胞活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内[Ca~(2+)]、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MAPK、PI3K以及STAT3的表达。结果:(1) Aβ_(31-35)抑制了大鼠海马CA1区的theta节律,Rattin处理可拮抗Aβ_(31-35)所致的theta节律压抑;(2)单独给予Rattin不影响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但中等浓度(10μmol/L)或高浓度(100μmol/L)的Rattin明显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免受Aβ_(31-35)引起的细胞伤害,该效应可被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完全逆转;(3)单独注射Aβ_(31-35)使海马神经元STAT3 mRNA表达下调、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增加,联合给予Rattin则阻止了STAT3 mRNA的下调,但对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没有影响;(4) Rattin预处理抑制了Aβ_(31-35)诱发的细胞内[Ca~(2+)]升高,此效应可被JAK抑制剂AG490所阻断。结论:Rattin能够有效减轻Aβ_(31-35)引起的海马theta节律压抑和剂量依赖性拮抗Aβ_(31-35)所致的细胞毒性。这些神经保护作用与Rattin对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以及细胞内Ca2+稳态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急性给药和慢性孵育对神经元Ca2+非依赖性的K+电流作用的区别. 方法 急性分离大鼠海马及培养皮层神经元; Aβ25-35急性给药(3min)或慢性孵育(24h);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2+非依赖性的K+电流以及Calcein-AM法检测神经元活力. 结果 Aβ25-35急性给药使急性分离的海马神经元Ca2+非依赖性的K+电流幅度明显降低(n=11),而慢性孵育则使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该电流幅度明显升高(n=11).前者是Aβ25-35通过对K+通道直接的效应发挥其抑制作用,而后者可能主要是通过Aβ25-35上调通道蛋白,改变通道数量而发挥作用. 结论 不同的给药方式通过不同的机制对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的Ca2+非依赖性的K+电流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了解4-AP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4-AP及L型谷氨酸对小鼠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Ca2+]i的影响.结果4-AP与谷氨酸均能提高[Ca2+]i,两者峰值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共同作用于细胞时的上升曲线与单用谷氨酸时相仿.结论4-AP的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Ca2+]i有关,其中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的[Ca2+]i升高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钙离子(Ca2+)是常见的第二信使,不同于其它第二信使,其主要位于细胞外或存储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等细胞器内.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Ca2+]i)约为细胞外的1/20000,受体激活或生物信号刺激可通过改变[Ca2+]i进一步发挥生物放大效应.[Ca2+]i的升高主要通过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两大途径.随着胞内钙库的排空,位于质膜上的Ca2+内流通道被激活,使Ca2+由胞外进入胞质内,这个过程称为钙库操纵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其通道称为钙库操纵的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近来研究证实组成SOCC的主要蛋白是: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1-2]和Ca2+通道蛋白Orai1[3-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了解4-AP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4-AP及L型谷氨酸对小鼠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Ca2+]i的影响.结果 4-AP与谷氨酸均能提高[Ca2+]i,两者峰值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共同作用于细胞时的上升曲线与单用谷氨酸时相仿.结论 4-AP的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Ca2+]i有关,其中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的[Ca2+]i升高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肽细胞模型组和NS398实验组。以10μmol/L Aβ25-35制作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以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Caspase-3的表达。结果:Aβ25-35细胞模型组神经元形态变化明显,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Cox-2和Caspase-3表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NS398使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并使Cox-2和Caspase-3表达减弱,与Aβ肽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β25-35导致Cox-2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并使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2和Caspase-3的表达保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来的研究发现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但在细胞水平,观测细胞因子对胃肠平滑肌细胞运动、细胞内钙水平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工作旨在研究TNFα对结肠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和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游离家兔结肠环形平滑肌细胞,采用平滑肌细胞长度测定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钙测定技术观察1.不同浓度(1,5,10,50ng/mL)TNFα对平滑肌细胞长度和[Ca2+]i的影响,2. 10ng/mL TNFα与平滑肌细胞预先孵育30min后,观测平滑肌细胞对不同浓度KCl、乙酰胆碱作用后的反应,3.使用PD-98059(ERK MAPK抑制剂) 、manoalide(磷脂酶A2抑制剂)与平滑肌细胞孵育30min,再加入10ng/mL TNFα继续孵育30m in,观测平滑肌细胞对不同浓度KCl、乙酰胆碱作用后的反应.结果 TNFα不能直接收缩或舒张平滑肌细胞,对[Ca2+]i也没有影响.有无TNFα作用,KCl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和细胞内[Ca2+]i升高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乙酰胆碱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差别无显著性(P >0.05),但TNFα作用后,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剂量-反应曲线左移,且浓度>10-6mmol/L引起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使用 PD-98059、manoalide后,TNFα引起的乙酰胆碱剂量-反应曲线左移被部分抑制.结论虽然TNFα对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Ca2+]i没有直接影响, 但TNFα可增强G蛋白偶联的钙敏感性调节,促进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ERK MAPK激活磷脂酶A2,产生花生四烯酸,进而激活ROK,抑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长春新碱 (VCR)诱导的L 0 2细胞自噬性凋亡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的变化 ,以及自噬特异性抑制剂 3 methyladenine(3MA)对此自噬性凋亡和 [Ca2 +]i的影响。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VCR诱导L 0 2细胞自噬性凋亡模型 ,使用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用Fluo 3/AM荧光探针经流式细胞仪测定L 0 2细胞平均 [Ca2 +]i。结果 电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VCR诱导L 0 2细胞发生了自噬性凋亡 ,此凋亡过程中 [Ca2 +]i明显升高 ,以凋亡早期更为明显 :3MA可显著抑制VCR所致的 [Ca2 +]i升高并能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VCR可以诱导L 0 2细胞自噬性凋亡 ,其发生可能与VCR导致 [Ca2 +]i升高有关 ;3MA可能通过抑制 [Ca2 +]i升高而抑制自噬及VCR所致的自噬性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马背侧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后胶质细胞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激活的关系,及Aβ25~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MG)、星形胶质细胞(AS)的激活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注射Aβ25~35后海马内抗特异性标记小胶质细胞(ox-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p38MAPK的表达与TNF-α、IL-1β的含量同步增加,于7d达到高峰,而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则逐渐增多,亦于7d达到高峰。结论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可能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和p38MAPK,使TNF-α,IL-1β含量增加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质酮(CORT)对培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Ca2+浓度([Ca2+]i)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结果:CORT可快速升高培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Ca2+]i,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CORT诱导的神经元[Ca2+]i升高是以外钙内流为主(P0.01);百日咳毒素(G蛋白活化阻断剂)可阻断CORT所致的脊髓背角神经元[Ca2+]i升高(P0.01),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CORT的效应无抑制作用。结论:CORT通过非基因组途径快速增高培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Ca2+]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缺氧培养时胞内钙库钙释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胞内钙库钙释放在休克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低反应性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40mmHg,2h)的在体模型及大鼠VSMCs缺氧细胞模型;采用Fura-3/AM钙离子成像方法测定VSMCs胞浆钙离子浓度([Ca2+])的变化情况及其与IP3受体(IP3R)及雷诺定受体(RyR)介导的钙释放通道的关系;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内钙释放依赖信号通路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形成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在细胞外液无Ca2+的前提下,NE可通过动员内钙释放引起VSMCs胞浆[Ca2+]的明显升高;缺氧培养后VSMCs胞浆[Ca2+]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由NE诱导的VSMCs胞浆[Ca2+]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别;但在缺氧培养的VSMCs,细胞内钙库钙释放功能明显改变,表现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VSMCs由IP3R敏感钙释放通道开放剂adenophostinA(10-5mol/L)及ATP-Na2(10-4mol/L)诱导的VSMCs胞浆[Ca2+]升高不显著,但RyR敏感钙释放通道开放剂caffeine可诱导缺氧VSMCs胞浆[Ca2+]的明显升高;失血性休克(40mmHg,2h)可引起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对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IP3R激动剂ATP-Na2(10-4mol/L)并不明显提高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但IP3R阻断剂heparin(104U/L)可明显抑制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此外,在无钙及含钙的K-H液中,RyR阻断剂ryanodine(10-5mol/L)可部分恢复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而RyR激动剂caffeine(10-3mol/L)可进一步降低休克血管对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结论:失血性休克后由RyR介导的内钙释放被激活部分参与了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酰葛根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p65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用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25-35,Aβ_(25-35))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炎症细胞模型。实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β_(25-35)组,Aβ_(25-35)+乙酰葛根素(浓度分别为:0.1,0.4,1.6μmol/L)剂量组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乙酰葛根素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分析乙酰葛根素对NF-κBp65和i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乙酰葛根素对NF-κBp65和i 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β_(25-35)诱导后小胶质细胞由静息状态转变为阿米巴样,乙酰葛根素可减轻细胞发生的形态改变。乙酰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炎性因子NO的产生,抑制NF-κBp65和i NOS的表达。结论:乙酰葛根素可以改善BV-2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减轻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以荧光探针Fluo-3/AM为胞浆内游离钙特异性指示剂,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急性分离SD大鼠(出生后7~14 d)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情况,以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理.实验发现,CL能使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i增加;nifedipine和低浓度NiCl2虽可延迟,但不能完全阻断这种作用.除促使电压依赖的T-、L-型钙离子通道开放外,CL尚可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海马神经元内[Ca2 ]i,改变细胞兴奋性而致痫.  相似文献   

16.
皮质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液中加入10-7、10-6和10-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2/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和CaMKII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II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0-6、10-5浓度的皮质酮对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Ca2+]i分别为113.1022±16.9716、155.3794±20.7727;CaMKII的表达也明显减少;三者的变化均显著(P<0.01),而10-7浓度的皮质酮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Ca2+]i和CaMKI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浓度越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越大,同时也验证了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的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Ⅰ,TNF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的表达,以及TNF-α对CB球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TNFR-Ⅰ在大鼠CB中的表达,用钙成像技术检测TNF-α对大鼠CB球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R-Ⅰ阳性条带出现在55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TNFR-Ⅰ强烈表达在大鼠CB球细胞中。钙成像结果显示,外源性给予TNF-α可引起球细胞[Ca2+]i迅速升高。结论:大鼠CB球细胞表达TNFR-Ⅰ,可以感受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 25-35)急性给药和慢性孵育对神经元Ca 2+非依赖性的K+电流作用的区别。 方法 急性分离大鼠海马及培养皮层神经元; Aβ25-35急性给药(3min)或慢性孵育(24h);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2+非依赖性的K+电流以及Calcein-AM法检测神经元活力。 结果 Aβ 25-35急性给药使急性分离的海马神经元Ca 2+非依赖性的K+电流幅度明显降低(n=11),而慢性孵育则使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该电流幅度明显升高(n=11)。前者是Aβ 25-35通过对K+通道直接的效应发挥其抑制作用,而后者可能主要是通过Aβ 25-35上调通道蛋白,改变通道数量而发挥作用。 结论 不同的给药方式通过不同的机制对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的Ca 2+非依赖性的K+电流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稳态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rtrial perme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探讨其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8d后的Wistar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用老化的Aβ25-35对其进行1,10和20 μmol/L剂量的染毒,培养24和48h后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游离钙浓度、Ca2+-ATP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MPTP组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可以观察到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呈现出弥漫性肿胀、开始变形、出现空泡、胞体边缘模糊的形态变化;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的浓度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Aβ25-35 20 μmol/L组在24h和48 h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31.04±4.16)和(32.80 ±0.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95±4.04)和(22.23 ±0.49)(P <0.05);Ca2+-ATP酶活性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增加明显降低(P<0.05),其中Aβ25-3520 μmoL/L组在24h和48h时,细胞内Ca2+-ATP酶活性为(2.14±0.01)和(1.10±0.05) U/mgpro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7±0.08)和(4.57±0.06)(P<0.05);线粒体膜电位Aβ25-35 20μmol/L组在24h和48 h时,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20.34 ±7.05)和(19.05±6.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47 ±0.72)和(40.07±1.26)(P<0.05);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MPTP孔道蛋白的WB结果显示蛋白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 Aβ25-35通过破坏细胞的钙稳态激活MPTP孔道影响线粒体功能从而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14G-Humanin对Aβ31-35所致大鼠行为学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经侧脑室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Aβ31-35(Aβ31-35组),Aβ31-35+HNG(0.01 mmol/L),Aβ31-35+HNG(0.1 mmol/L)和Aβ31-35+HNG(1 mmol/L)。注射第7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注射12 d后处死大鼠,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31-35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Aβ31-35+HNG(0.1,1 mmol/L)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与Aβ31-3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β31-35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指数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β31-35能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Aβ31-35+HNG(1,0.1,0.01 mmol/L)组凋亡指数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下降,与Aβ31-3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4G-Humanin对Aβ31-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行为学改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