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类型多样,性质难辨。因此,探讨发热病机,认识发热特点,区别发热性质,会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在此笔者对《伤寒论》中有关发热论述进行剖析,以示同行。1六经发热特点及病机太阳病发热:有翕翕发热与恶寒发热之分,前者属中风证,后者属伤寒证。翕翕发热必伴汗出,淅淅恶风等。病机:腠理疏松,外感风邪,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这种营卫失调的病机简称“营弱卫强”。恶寒发热必伴无汗而喘、体痛等。病机:卫表暂虚,寒邪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这种营卫失调的病机简称“营郁卫闭”。…  相似文献   

2.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病症,临证所见错综复杂。《伤寒论》全文398条,论及发热的条文103条,然非独三阳病有发热,三阴亦可见发热。六经病变中皆有发热之症,但因病变性质不同而表现迥异。从六经病变角度探析发热的机理、临证表现特点及治疗,具有指导临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营卫角度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六经是运行营卫和传变的道路,六经调节营卫表里内外出入分布。六经病是对六经调节表里内外营卫出入分布的“开阖枢”功能失常,邪与各部分营卫相争,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所产生的证候的归纳总结,即不是单纯的脏腑病变,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并见、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少阳病往来寒热、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身反不恶寒、阙阴病阙热胜复等论述《伤寒论》六经病证发热。认为单纯发热易辨认,但发热有真假之分,有时不易区别,必须经过现象探讨本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仲景之学的研究、发挥一直没有中断,从而使《伤寒论》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本文针对《伤寒论》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六经病营卫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是六经的“开、阖、枢”功能失常,导致营卫失调造成的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化由表及里、雅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析《伤寒论》对发热的论述黑龙江中医学院宋立群,邹存信,邹存珍指导邹德琛《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病和杂病的专著.其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辨证思想,首开理论与实践的先河.在《伤寒论》一书中,有大部分条文论及“发热”,除了因为它本身是疾病的表现,还因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辨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辨渴条文的分析。认为《伤寒论》对口渴的认识有一定的辨治规律。六经病除太阴病外,皆可出现口渴;口渴可作为不少疾病的辨证要点和论治依据;并能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9.
曹雯  王敏  董正华 《陕西中医》2005,26(8):845-845
《伤寒论》是一部理论紧密联系临床的经典著作,在《伤寒论》中,有六条原文分别论述六经病的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的推断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依据的,天之六淫伤人致病,一年一季一日的阴阳盛衰失序皆可影响人体正邪的对抗斗争。如原文第9条讲“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在细读柯韵伯注解“巳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  相似文献   

10.
张楠 《吉林中医药》2021,41(6):709-712
六经病存在特殊证型,临证应知常达变,悉心鉴别.本文对太阳病表寒化热证、阳明病胃中虚冷证、少阳病三焦水郁证、太阴病脾络瘀滞证、少阴病阳郁不舒证、厥阴病纯寒证和纯热证进行了初步辨析,冀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阎艳丽  宋国英 《河北中医》1991,13(1):19-20,13
以《伤寒论》(以下简称《伤》)为六经辨证,由来已久,沿袭至今,几乎约定俗成,并早已载入教科书。笔者认为,正是“六经辨证”模糊了《伤》的本来面目,缩小了对《伤》的视野,拘紧了思路,并招致任意附会仲景书的后果,理应弃去,而代之以原著提示的“六病辨证”,  相似文献   

12.
发热一证为外感热病的主要症状 ,《伤寒论》中记述发热尽达 116条之多 ,其中有翕翕发热 ,住来寒热 ,寒热如疟 ,时发热 ,潮热 ,身热 ,微热等。而各经病发热又有不同的特点 ,现分述如下。1 太阳病发热太阳病发热 ,时伴恶寒或恶风 ,身虽发热 ,仍自觉有洒洒寒意 ,这是太阳表证发热的特点。太阳主表 ,统摄营卫 ,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外邪侵袭 ,卫在外与邪相争故发热而恶寒 ,《伤寒论》第 2条中风证 ,第 35条伤寒证均提出了发热一证 ,而《伤寒论》第 3条更明确指出“太阳病 ,或已发热 ,或未发热 ,必恶寒 ,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 ,名曰伤寒”。…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六经原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述铭 《光明中医》2008,23(4):409-411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辨证论治纲领,它既包含病程的传变、转归,又反映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可以说伤寒六经病模型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具有辨证论治的实践意义。而《伤寒论》中对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定义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也即伤寒之邪侵袭人体之后为什么会按照这样的顺序传变呢?这样的循经传顺序是否正确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客观地讨论其形成之历史因素并论证其之正确与否,并提出更为合理的传变顺序,以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揭露医学真谛。  相似文献   

16.
发热症在临床是种常见症,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伤寒论》发展创造了关于发热症的辨证涵义,并有很多治疗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阎振立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3-1684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兹对《伤寒论》中主要和法和方作以简要分析.以窥和法经典运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和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兹对《伤寒论》中主要和法和方作以简要分析,以窥和法经典运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必定会涉及到"六经病"和"六经辨证"这两个重要概念。与"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直接相关的是"六经"。长期以来有关《伤寒论》之"六经"实质的争鸣偏离了文献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学术发展史的根据,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术认识上的混乱,甚至使得有些人不顾文献事实而加以任意曲解,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黄帝内经》中"六经"的概念,并回溯了宋代医家朱肱最初提出"六经病"的基本意义、进而从三阳三阴之名实方面强调了仲景创立三阳三阴辨证方法是用来认识伤寒病之发病特点及其传变规律,最后得出了经脉之"六经"不能取代《伤寒论》三阳三阴的结论。如果以约定俗成的态度将《伤寒论》之三阳三阴病定型为"六经病",则必须将"六经"还原到三阳三阴,用三阳三阴的方法来认识《伤寒论》所论之伤寒病。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