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ALD患者饮酒量及饮酒时间的调查,明确ALD患者的致病因素。方法:通过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性别、相应并发症、治疗等不同情况的临床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病(ALD)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的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其疾病进程行为,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致个体间对酒精毒性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叶报春 《医学文选》2005,24(5):727-729
目的了解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58例A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日饮酒量40~500 g,年限平均22年,男性为主,女性仅1例。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脂肪肝(AFL),饮酒年限<20年者多见;发生酒精性肝硬化(AC)隐者中饮酒年限>40年、年龄>50岁者多见。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肿大和黄疸为主;ALT轻、中度升高,GGT显著增高。ALD血清酶学水平以AH升高最明显。酒精性肝病伴有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5.7%,高于一般人群。结论乙醇和肝炎病毒对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协同作用,有肝炎病毒感染对ALD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叶报春 《微创医学》2005,24(5):727-729
目的了解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58例A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日饮酒量40~500g,年限平均22年,男性为主,女性仅1例.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脂肪肝(AFL),饮酒年限<20年者多见;发生酒精性肝硬化(AC)隐者中饮酒年限>40年、年龄>50岁者多见.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肿大和黄疸为主;ALT轻、中度升高,GGT显著增高.ALD血清酶学水平以AH升高最明显.酒精性肝病伴有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5.7%,高于一般人群.结论乙醇和肝炎病毒对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协同作用,有肝炎病毒感染对ALD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月敏  付娜 《肝博士》2014,(4):50-51
正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初期多表现为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一次大量饮酒或已有肝病仍继续饮酒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引起重型肝炎,即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哪些情况下饮酒易患酒精性肝病?饮酒后是否发生酒精性肝病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亦较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普通人群饮酒及酒精性肝病的现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对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18岁以上的部分城市不同职业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填写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生化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1共2300人,习惯性饮酒1523人,人群总饮酒率66.2%,饮酒群体主要为男性,其饮酒率显著高于女性(77.9%vs 31.2%)。检出酒精性肝病201例,患病率8.7%;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病率分别为4.2%、3.8%、0.5%、0.3%。2随着日均酒精摄入量、饮酒年限的增加,ALD的患病率亦在增加。3在饮酒者中,酒精性肝病组年龄、日均酒精摄入量以及腹型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西北地区饮酒率、酒精性肝病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纤维化阶段饮酒量与发病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致病因子酒精摄入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寻找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日饮酒量140g/d,饮酒年限20年,累计酒精摄入量1000kg左右时,具有较高的AF患病率.结论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亚地区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特征,为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ALD,按2010年1月修订的酒精性肝病治疗指南分为酒精性脂肪肝13例,酒精性肝炎20例,酒精性肝硬化29例。平均饮酒年限为(17.7±7.6)年,平均每日饮酒量为(164.1±31.2)g,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53例,占85.2%,肝肿大41例,占65.6%、黏膜出血22例,占35.1%,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的异常率分别为82.3%(51/62)、(78.5%(49/62)、85.6%(53/62)、68.5.3%(43/62)。经2周的治疗,消化道出血情况全部得到纠正,B超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加,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肿大的肝脏明显回缩,没有死亡病例。结论长期、大量、多种类混合饮酒易引发ALD。因此,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加强ALD知识的宣传教育,按期进行健康体检,以早发现ALD并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相应并发症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L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病相似,ALT轻中度升高,GGT显著升高.老年患者,饮酒史长、饮酒量大者,肝功能损害较重.治疗后饮酒者预后差,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的晚期并发症.结论 ALD病情和预后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劝其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早进行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酒精性肝病(ALD)的定义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往往仅表现为脂肪肝,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严重酗酒可以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出现肝功能的衰竭。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饮酒者均发病,个体不同对酒精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的个体对饮酒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那在临床上如何判断自己得了ALD呢?大部分ALD患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依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常用的换算公式(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ALD在临床上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mild alcoholic injury,MAI)、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HF)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等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并肝功能衰竭与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并肝功能衰竭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2006年修订的《酒精性肝病指南》选择病例入选。结果:每人每日摄入乙醇量为90~280 g,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硬化程度关系一致;酒精性肝硬化主要表现腹胀、黄疸、肝肿大、肝性脑病、酒精戒断综合征、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经常规对症治疗,本组病例好转或缓解28例,死亡8例,其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5例、肝肾综合征死亡3例。结论:酒精性肝硬化肝脏损伤程度与饮酒量、饮酒年限相关,肝损害程度越重患者出现的合并症越多,肝性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要注意观察、鉴别。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6月~2009年3月的蒙古族30例,汉族6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蒙古族患者日饮酒量50~1 0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324.33 g/d,平均年龄48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1.23±7.40)年。汉族患者日饮酒量为50~1 5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155.33 g/d,患者平均年龄52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6.42±13.46)年;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时GGT变化明显,两组间比较,蒙古族AST/ALT〉2的患者较汉族多;蒙古族患者间断大量饮酒者较多,汉族患者持续少量饮酒者较多。结论:蒙古族与汉族患者间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泓蛟  陈言东  王晶  富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141-142,145
目的 探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情变化、防治及危险因素.方法 参照2010年《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莫旗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达斡尔族及25例汉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民族的饮酒年限、日饮酒量及肝功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民族患者饮酒年限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均日饮酒量达斡尔族患者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民族患者肝功能检查中AST相比较无显著差异;ALT、GGT相比较达斡尔族患者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达斡尔族酒精性脂肪肝患病与该民族长期大量饮酒、肥胖、难戒酒状态有关,且可能存在遗传特征.随着饮酒时间及每日饮酒量的增加,病情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适量饮酒对于健康有益,而过量饮酒则易引发一系列疾病。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等病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并由此探讨了ALD的发病机制,旨在进一步明确ALD的致病因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A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酒精性肝病(ALD)的有关因素。方法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ALD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分析196例ALD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率高,症状好转后大部分患者再次酗酒,低收入嗜酒者肝硬化发病率高,而公司及机关人员、富裕家庭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结论酒精已经成为我国肝病的常见病因,饮酒方式、职业、经济状况和AL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的肝脏疾病,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导致肝硬化的首要病因,在我国目前已是继病毒性肝炎之后的第二大肝脏疾患。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饮酒和酒精性肝病发展的因果联系早已被证实。这就使得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多  相似文献   

17.
朱林平 《广西医学》2005,27(5):735-736
近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酒的产量和消耗量也明显增加。根据国内标准,日饮酒量超过40g(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连续5年以上定为嗜酒者。嗜酒者发生的肝病称为酒精性肝病(AI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硬化(AC)。目前我国ALD患者逐渐增多,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ALD包括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ALD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因之一[1]。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2]。因此对ALD的研究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1流行病学酒精滥用和依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酒类产量1984年为711.3万吨,2001年达到3069.87万吨。对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量也逐年上升,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急慢性肝炎损伤患者的数量上升,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若任由其发展至中晚期可表现为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osis,ALF)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这些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随着对 ALD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近年来 AL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醇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致病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150例ALD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饮酒习惯、体重指数以及HBV、HCV的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汇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ALD患者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饮酒量和饮酒年限与ALD患病率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以25和30划分为三等,其百分比分别为21.33%、28.00%和50.67%;HBV、HCV未感染者乙醇性脂肪肝严重化的比例为11.11%,HBV、HCV感染者乙醇性脂肪肝严重化的比例为5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D与性别年龄、饮酒习惯、肥胖状况和HBV、HCV的感染有关,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