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黔中南地区苗族“背牌”以其独特的结构与精细的工艺成为一些地区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黔中南不同地区苗族传统与现代“背牌”的外形尺寸、形制结构、工艺技法以及变迁情况,并进一步探析苗族传统“背牌”关联的传统情感意蕴以及文化事象意义的转变。研究认为黔中南不同地区苗族“背牌”作为相对独立服饰件的独特性,不同尺寸反映出手工缝制的差异性,不同结构折射出使用功能的多样性,相近工艺体现出装饰手法的普遍性。同时,由传统“背牌”的不断消逝引出“背牌”研究的紧迫性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季刀上寨的苗族音乐遗产。分析了季刀上寨苗族古歌传承面临的困难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艺术团、在中小学开设苗族文化课、让苗族歌师进课堂和建立苗族音乐文化遗产数据库、编辑出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教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苗族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动物与苗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时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到现代社会中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于苗族与动物的故事,如以动物为角色的各种祭祀活动,由动物传说而得来的民俗节日,苗族服饰、刺绣、蜡染上的各种动物图案等.动物是苗族生活中的力量和生命的象征,以动物为母题的民间故事,讲述着苗族对动物具有独特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苗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创造.对苗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湘西苗族传统体育起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军事、节日和宗教等活动,其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刘琦 《饰》2006,(1):31-32
作为苗族服饰的一个分支,丹寨苗族服饰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当属装饰在衣领和衣袖上的“窝妥”纹蜡染。它独特的形式感、深邃的装饰空间和抽象的美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本文围绕黔东南丹寨地区的“窝妥”纹,就其文化内涵、装饰形式以及美学意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在对苗族龙图腾及龙形态的演变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苗族服饰刺绣中的各种龙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最后分析了苗族人民古朴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我国主要的苗族聚居区,区域内苗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酸是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特色。贵州苗族饮食中的酸主要源自酸汤和酸菜等酸味食物,这些食物采用酿造、腌制方法制成,适应了地区地理生态环境,且营养健康。酸是贵州苗族沿袭传统、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显示了贵州苗族的历史变迁。新时代,贵州苗族饮食文化中的酸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地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苗族古歌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文本,作为民族史诗,她全面反映了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概貌。创意产业是当今社会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苗族古歌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元素,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苗族古歌创意产业化是切实可行的,也能创意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苗族古歌的创意产业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族"接龙"仪式是湘西苗族人民表达宗教信仰的一种民俗活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渗入以及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以及村民在旅游语境下,以苗族"接龙"仪式作为向外界展示的符号,在迎合游客需要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苗族"接龙"仪式发生变化,使仪式脱离它原有的神圣性。在调查基础上,从仪式的动机和目的、仪式的展演形态以及在旅游背景之下"接龙"仪式作为苗族传统八岱文化资源的表演对象时当地群众的心理感受等方面对旅游语境下苗族"接龙"仪式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苗族刺绣艺术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记录了苗族人民光辉的历程.苗族刺绣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了独特针法,具有独特的风味,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目前却苦于无人投资开发.苗族刺绣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可以说表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各个方面,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还附论了一些侗族的精美绣品.  相似文献   

11.
杨源 《饰》1996,(2)
黔东南苗族地区调研杨源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至一九九六年元月十六日,我与工美系两位研究生在贵州民族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十四天的考察,走访了八个县二十一个镇(乡)二十余个村寨。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因此有"苗在贵州"之说。由于贵州高原地处山区,世居深山的苗...  相似文献   

12.
分布在我国贵州东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广西西北部的苗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褶裙体系。与众不同的是苗族盛装的灿烂夺目的银饰。苗族银饰的数量之多,装饰覆盖面积之大以及造型之独特都是独树一帜的。这种超强的装饰意识和装饰手法在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装中是独一无二的。据史籍载,早在南北朝时期,苗族先民使用银饰的强烈装饰风俗就已著称于世,至今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风土建筑是苗家人自己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大致可以分为苗族民居和公共设施建筑两个空间部分。苗族建筑艺术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是苗族的"无字的史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生态和谐之美、功能实用之美和民族人文之美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施洞苗族是苗族支系中文化最为发达的一支。施洞银头饰在苗族头饰中最具代表性,龙凤银角、银马围帕、银髻构成施洞银头饰中的亮点。施洞银头饰蕴涵着对历史的记载、自然的热爱、图腾的崇拜以及对女性文化的认同,折射出独特的苗族文化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贵州苗区教育价值观与苗族大学生学风之间有着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二者共同存在由于贵州苗族社区这一载体之中,有着共同的生存土壤,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融合,贵州苗族社区教育价值观与苗族大学生学风关系是二者辩证统一、共同影响、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纺织非遗视域下,通过文献研究、服饰纹样及图片的采集、对比与分类整理,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梳理分析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现象.运用NCS色彩体系对黔东南苗族五大支系典型服饰及其刺绣纹样进行色彩提取、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规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出强烈对比色,突出纹样主体;服饰中无彩色系,易平衡画面、植物染料色彩,更具和谐韵律;通过搭配不同纯度和彩度的冷暖色调,达到服装清晰明快的整体色彩效果;服饰以中彩度和低黑度为主,且多采用纯色主色调等鲜明特征.研究思路和结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当前桂西北苗族民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建筑特色,并依据桂西北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结合保护传统苗族干栏式吊脚楼建筑文化的要求,对桂西北苗族干栏式吊脚木楼,提出了3种防火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回顾苗族双语教育历史,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作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新时期的苗族双语教育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社区教育价值观是贵州省内苗族生活区域的苗民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贵州苗族社区教育价值观从本质上讲就是贵州苗民对其自身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是贵州苗民在教育方面的行为观念的总和。贵州苗区教育价值观能够很好地指导贵州苗民的教育活动,同时贵州苗民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充实和完善贵州苗区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对苗族社会史的考察以及滇东北一个苗族社区长期的参与式观察,发现传统的苗族社区过着不积累的游猎生活,消费文化具有即时性特点,处于"原初丰裕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苗族社区的经济社会等方面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周边其它民族比仍有明显差距,属于典型的"现代丰裕中贫困"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