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网络VLAN划分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VLAN和Trunk 在采用交换技术的网络模式中,一般采用划分物理网段的手段进行网络结构的划分,从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来看,这种结构划分有一定缺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灵活性。因为如果要将一个广播域分开,必须另外购买交换机,并且需要重新进行人工布线。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际上,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它  相似文献   

2.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又称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本文将介绍vlan的特点与原理,vlan的主要功能,重点在于介绍如何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这对于vlan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的配置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虚拟局域网(VLAN)是目前局域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是根据单位的需要按照功能、部门、应用等要求来划分的一个一个的逻辑工作组.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若干小的网络,从而减少广播域的范围,抑制广播风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介绍了什么是VLAN,VLAN的结构、特点、划分方法等,以校局域网改造为例,简单介绍了VLAN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高度发展,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VLAN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网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简化交换网络设计。研究了VLAN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对局域网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通过广播,就可以根据各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建立并维护地址表,就可将局域网中的数据转发到目的端口。但随网络内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多,局域网中需要广播的数据会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网络的工作效率。为了分隔大的广播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一个完整的网络划分为多个能够隔离广播的子网络,这就是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式以及具体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VLAN将局域网上的一组设备配置成好象在同一线路上进行通信,而实际上它们处于不同的网段。一个VLAN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可以有效地防止广播风暴。由于它基于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因此配置十分灵活。现在VLAN己经成为衡量一台交换机性能好坏的一个很重要参数。在划分VLAN时,有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共享式以太网中,典型连接设备为集线器Hub,所有连接在集线器上的主机共享同一带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而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互联设备由交换机取代集线器,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拥有专用带宽,分别处于不同的冲突域中,所以效率大大增加,但是,交换机依然不能过滤广播,所有连接在交换机上的主机都处于一个广播域内,过多的广播流会造成CPU的负担过重,系统反应变慢甚至死机。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广播风暴问题,它应用软件实现了二层广播域的划分,在隔离广播域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目前在各个行业、各大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大多都会用到VLAN技术,所以VLAN技术是网络专业学生和网络管理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知识技能,本文将具体讲解VLAN技术要点及在VLAN灵活互访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春风 《数码世界》2005,4(7):19-20
在采用交换技术的网络中,对于所有处于一个IP网段或IPX网段的网络设备来说,它们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中,当网络设备数量增多或信息流量很大时,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严重地影响了网络运行速度,甚至容易造成网络瘫痪。因此,对于大型企业的网络,应该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解决上述问题。VLAN是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虚拟局域网。一方面,VLAN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VLAN是局域交换网的灵魂。这是因为通过VLAN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组建宽带网络,而无需改变任何硬件和通信线路。这样,网络管理员就能从逻辑上对用户和网络资源进行分配,而无需考虑物理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校园网络划分为虚拟子网(VLAN),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主要探讨VLAN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虚拟局域网VLAN是局域网LAN交换技术中迅速发展的组网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路由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以使网络中任意局域网LAN段或站点能够组合成逻辑上的局域网。本文就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其不同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对我们生活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虚拟局域网(VLAN)在物理局域网的基础之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将原有的物理局域网划分为若干逻辑子网,降低了网络广播风暴风险,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文对基于802.1Q协议的虚拟局域网的相关技术以及数据交换和转发进行了研究。并在Linux系统下,利用虚拟机搭建了试验环境,实现验证了相关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园区网中VLAN和IP地址资源紧缺及网内各主机相互二层隔离的问题,可以采用Super VLAN加以解决。Super VLAN通过和Sub VLAN相关联,能够减少VLAN和IP子网号的消耗,使网络规划更为容易;另外由于各Sub VLAN之间处于不同的冲突域,各主机之间可以实现二层隔离,网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4005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个逻辑组,其所有的终端用户在通信时,好像独立于网络,只有本组的人在物理上是互联的。一般认为,VLAN等价于一个第二层广播域,或者等价于一个第三层网络。3Com公司的交换机Switch 4005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使得中小企业也可以应用机柜式交换机,因此得到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VLAN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VLAN技术被运用到校园网的建设中。VLAN是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按照管理功能建立的逻辑网络;VLAN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广播风暴;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本文描述了VLAN的基本概念和原理,VLAN的种类划分及其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VLAN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VLAN技术在组建校园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VLAN 是在交换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可避免校园网广播风暴的出现,以提高整个校园网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本文阐述了VLAN技术及其优势,VLAN的种类划分,提出了基于虚拟局域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来构建一个合理安全的校园网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亮  李志淮 《计算机工程》2002,28(Z1):207-210
视频会议、VoD等网络应用的兴起导致了组播方式的广泛应用,组播成为广域网内一对多数据通信的最佳方式.在统一管理的大型城域网内,VLAN技术可以让人们按照应用需求划分逻辑子网,实现局域网内高效的一对多数据广播通信.与组播技术相比,VLAN技术不需要在第三层上的操作,它直接在第二层上实现,可以在VLAN主机间进行高速通信.因此,只要实现VIAN的按需动态配置组网,让用户端主机灵活地选择、加入或退出VLAN,就可以在大型城域网内利用VLAN和广播实现一种比组播效率更高的一对多的通信.该本文对组播、广播和VLAN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仔细研究了如何利用SNMP和VIAN-awarebridge的MIB管理来实现用户端主机的动态加入和退出VLAN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VLAN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VLAN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网段,而且与物理上形成的局域网有着相同的属性,从而有效克服了传统以太网安全性差以及移动代价高等问题。当前VLAN技术在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主要针对VLAN技术在局域网建设中的应用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VLAN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虚拟子网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应用速度。通过将校园网络划分为若干VLAN,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  相似文献   

19.
局域网是一种通常局限在一定区域内的专有网络。虚拟局域网可以将一个简单的物理网络段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逻辑子网。虚拟网限定了广播域,改善了运行和安全性并理想的将信息技术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分隔。  相似文献   

20.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是目前局域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VLAN技术是在不改变局域网上节点物理位置的基础上,按照功能、部门、应用等因素划分为若干"逻辑工作组";VLAN技术有效避免了局域网中的广播风暴,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VLAN的概念、原理、优点以及其分类,并实现了VLAN在某高校局域网上的配置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