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IP是一种对IP移动性的支持的协议,能够使移动主机(MH),借由家乡代理(HA)和外地代理(FA),直接向通信主机(CH)发送数据包。然而,所发送的数据包却不得不经过三个不同的网络:通信主机所在的子网,家乡代理所在的子网和移动主机当前所在的子网。这样,就使得发往移动主机的数据包要经过比预期长得多的路径。这些多余的路径在移动IP中被称为“三角路由”。这个问题可以用路由优化来解决,它要求所有通信主机保证一个绑定缓存,通信主机将从家乡代理中得到的移动主机的转交地址(CoA)储存在绑定缓存中,然后直接与移动主机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
作为网络管理员,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网络故障,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将有助于我们尽快判断出故障的原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将就这些常用命令作一详细介绍:1.Ping命令这是最常用的命令,主要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Ping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本机与目标主机(地址)是否联通,网络的响应时间以及传送中数据包的丢失率。在执行ping命令时,如果不通,则表明故障一般出现在本机与目标主机间的物理连接上,例如,线路故障、IP地址不正确、网络适配器…  相似文献   

3.
国际互联网络有关机构正在考虑修改旧的体系结构,用IPv6取代现有的IPv4。因而了解IPv6与第三层交换的关系十分重要。IPv6可以更容易地实现某些方式第三层交换。 两个主机之间开始通信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要知道将数据包发送到对方的方式。对于TCP/IP网络,不属于同一个IP子网的主机做第三层交换时,就必须首先知道对方地址,直接发送给对方;或知道中转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地址,由中转设备转发。在不知道对方地址的情况下,主机和转发设备就要借助传统的路由过程。两个主机之间通信的第一个数据包按常规的路由处理转发,在第一个数据包成功地从源发送到目的之后,中转  相似文献   

4.
朱海林  郑义 《计算机科学》1999,26(12):45-48
一、引言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的火爆增长与无线通信领域的稳定增长,强烈地刺激了移动接入Internet的需求。在现行协议中,通常用来标识Internet主机的IP地址在语义上等价于DNS的FQDN,而且传输层协议如TCP会话时使用了IP地址加端口号。这样,移动主机即使在移动过程中也需拥有一稳定的IP地址,为的是使主机在移动中既能保持连接以实现持续计算,也能与Internet上其他主机、服务器互操作。然而,现行的路由算法多是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来决定其下一  相似文献   

5.
叶子 《网络与信息》2008,(10):42-43
一、ping 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上的管理员或者黑客来说,ping命令是第一个必须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下面就来看看它的一些常用的操作.先看看帮助吧,在DOS窗口中键入:ping/?回车.可以打开帮助画面.在此,我们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很有用的参数就可以了(下同).  相似文献   

6.
该方案是将主机自身的IP地址一同进行封装,从NAT网关内部发往NAT网关外部的数据包,在经过UDP解封装后,其源地址更改为原始IP地址,因此目标主机的IP层以上各层会认为通讯对方的IP地址为内部主机原始IP地址,它发送的数据包也将以该原始IP地址为目的地址。利用改进后的UDP封装方案,实现了IPSec报文对NAT设备的透明穿越。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络地址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包嗅探的主机网络地址自动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局域网内其它主机的数据包进行嗅探和协议分析,得到其它主机的地址配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配置信息计算出子网的地址范围,最后通过对活动地址的探测得到本机可用的网络地址集,并从中随机选择一个配置到本机上.该方法实现了IP地址无冲突分配,能够简化网络管理和提高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路由交换机对IP进行转发时,一般需要查找路由表获得转发路径。但在网络层上实现此功能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个比较大网络中进行路由交换时,其路由表会相当庞大,路由查找就成了交换机的一个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高速地址缓存来加快路由查找过程。其基本思路是第一次IP包的路由确定后,以后的包直接转发,在具体实现中,需要有一个高速地址缓存为暂存路由信息,以便使后续的到达同一目的地的IP包块通过路由交换机。文章对高速地址缓存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策略路由是目前硬件路由器支持的一种高级路由技术,路由器不仅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外,而且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路由选择。在Linux下应用iptables和策略路由实现防火墙,在功能上更强大,使管理员更灵活方便的控制所需要的转发,不仅能够根据IP包的目的地址而且能够根据报文大小或IP源地址来选择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以更好的控制内外网数据包的转发和限制。  相似文献   

10.
IP地址标示了Internet网络中的一个具体的通信设备,如服务器、PC、路由器等,通常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在实际通讯过程中,IP分组中的IP源和目的地址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因而总是由确定的源通信主机送往指定的目的通信主机。从网络的层次结构考虑,一个IP地址必须指明两点:属于哪个网络;是这个网络中的哪台主机。于是,IP地址的格式为:网络号+主机号。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与分类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分为四段,每段8位,用点分开),通常由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68.223.27.9。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网络编号,用于标示所属…  相似文献   

11.
任海珍 《数码世界》2006,5(21):24-25
一、组播概述 IP组播的产生是由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成为组播组.IP组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受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不能收到.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一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12.
高速地址Cache--散列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路由交换机由IP包进行转发时,需要查找路由表获得转发路径。但在网络层上实现此功能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网络中进行路由交换时,其路由表会相当庞大,路由查找就成了交换机的一个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高速地址缓存来加快路由查找过程。其基本思路是第一次IP包的路由确定后,以后的包直接转发。在具体实现中,需要有一个高速地址缓存路由信息,以便使后续的到达同一目的地的IP包块快速通过路交换机。对高速地址缓存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以太网设备在出厂时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为什么还需要为每台主机再分配一个IP地址?或者说每台主机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为什么还要在网络设备(如网卡,集线器,路由器等)生产时内嵌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朴结构,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  相似文献   

14.
常见协议欺骗攻击简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与网络》2007,(15):28-29
IP欺骗 IP欺骗技术就是通过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骗取特权从而进行攻击的技术。许多应用程序认为如果数据包能够使其自身沿着路由到达目的地,而且应答包也可以回到源地。那么源IP地址一定是有效的。而这正是使源IP地址欺骗攻击成为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v6选播路由协议的负载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在Internet上经常采用复制的方法产生一组镜像服务器。选播是在单个发送者与一组接收者中任意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选播服务可以改善网络负载分布和简化网络应用;根据路径的距离,发往某选播地址的数据包被路由到拥有该地址且最近的镜像服务器;然而,最近的镜像服务器不一定是最佳的镜像服务器。负载平衡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冗余多链路进行业务量分配的模式。基于IPv6选播路由协议,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协议模型,通过TCP连接总数确定选播地址对应的最佳服务器,有效地解决由当前选播路由协议确定的最近服务器产生网络拥塞时如何改善路由策略问题,从而实现负载平衡并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攻击后入侵路径的标记,是后期对攻击有效防范的关键.网络遭受到入侵后,攻击路径和合法路径分布交错,对正常信息传播途径进行破坏.传统的攻击路径挖掘方法,以预防式为主,对攻击后攻击路径的标志问题研究很少,主要难点在于无法解决攻击随机性特征下,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的识别问题,不能准确识别网络入侵路径.提出依据IPPID的多阶段网络入侵攻击路径标识方法,根据历史路由IP地址和Pi值数据库对网络入侵路径进行标识,获取完整的路径,动态插入标识,最大程度地利用标识域的空间,对路径进行动态标识,确保路径标识方法可动态自适应不同网络数据特征,通过学习过程的受害主机判断标识的数据包是合法包还是攻击包.实验结果说明,上述方法在收敛时间、误报率方面都优于其它方法,同其它路径标识方案对比,接受率差值提高了15%-20%,显著提高了网络攻击路径标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一、 IP地址   在 TCP/ IP网络上,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它是通过 IP协议来实现的。 IP协议要求在每次与 IP网络建立连接时,每台主机都必须为这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 32位地址。此 IP地址不但可以用来识别每一台主机,而且也隐含着网际间的路径信息。这里所说的主机就是 TCP/ IP网络的一个结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台计算机。实际上 IP地址是分配给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如网卡)的,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网络适配器,就可以有多个 IP地址。   1. IP地址的分配   IP地址共占 32位,一般以 4个十进制数字表示,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以太网(Ethernet)环境下的TCP/IP(其中IP协议的版本是IPv4)数据包的截获与分析技术。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流经该主机的所有数据包,而不理会数据包包头中目的地址的内容。这种技术在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系统利用套接字(Socket)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对数据包的截获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以太网(Ethernet)环境下的TCP/IP(其中IP协议的版本是IPv4)数据包的截获与分析技术。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流经该主机的所有数据包,而不理会数据包包头中目的地址的内容。这种技术在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系统利用套接字(Socket)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对数据包的截获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的应用中,存在着使用TCP/IP协议族植入木马、捆绑程序和植入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本地磁盘文件的行为。文章通过在网络窃取行为发生的数据包中,大量收集数据,解包分析,提出了动态实时的协议分析结合数据包分析判断方法,从而实现在传播过程中实时的捕获这类行为,同时逆向分析,从而识别出本地窃取程序和窃取目标IP地址。最后总结了这项方法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处理这类行为做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