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粘接》2016,(8)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为基胶、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纳米碳酸钙和气相白炭黑为补强填料、氨基硅烷和环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制得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研究了搅拌速率、交联剂、硅烷偶联剂及催化剂的处理方法对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明显影响胶料的黏度高峰以及产品性能,交联剂混合一段时间后再使用会延长RTV-1硅橡胶的表干时间;而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混合一段时间后再使用则会缩短RTV-1硅橡胶的表干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为基础聚合物,碳酸钙为填料,配以增塑剂、交联剂等制得车灯用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107硅橡胶黏度、填料粒径和用量、交联剂用量、增粘剂种类和用量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份黏度60 000 m Pa·s的107硅橡胶,50份平均粒径80 nm的碳酸钙配成基胶,增塑剂用量(占基胶质量)5%,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钛酸酯配合物1%,脲基增粘剂复合物用量0.3%条件下制备的密封胶性能较优,表干时间12 min,挤出速率165 m L/min,深层硫化速度2.3 mm/(24 h),拉伸强度2.26 MPa,拉断伸长率388%,剪切强度1.74 MPa,对聚碳酸酯和经等离子处理的聚丙烯粘接良好,适用于车灯的粘接密封。  相似文献   

3.
以α,ω-二羟基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为基胶、烃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为交联剂、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氧化铁红为耐热添加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60)为增粘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制成脱酸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氟硅密封剂。探讨了基胶黏度、气相法二氧化硅用量、交联剂结构及用量对密封剂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的较佳配方为100份黏度19 000 mPa·s的基胶、15份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20份气相法二氧化硅、5份氧化铁红、2份KH 560、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按此配方得到的脱酸型RTV-1氟硅密封剂的工艺性能、常温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油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107硅橡胶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为交联剂,活性纳米碳酸钙为补强填料,氨基硅烷与环氧基硅烷复配使用,制得太阳能组件用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交联剂、补强填料以及硅烷偶联剂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较佳配方为:100份黏度为20 000 m Pa·s的107硅橡胶,10份二甲基硅油,10份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120份活性纳米碳酸钙,3份硅烷偶联剂(A-1110、A-187与1146按质量比1∶1∶1复配)。硅橡胶硫化后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将在标准条件下硫化7天的胶样进行双85试验后,硫化胶拉伸强度保持率达86.1%,对基材的粘接达100%的内聚破坏,能满足太阳能组件户外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α,!-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为基胶,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功能基聚三甲氧基硅烷(JT 501)为除水剂,功能基二甲氧基硅烷(JT 910)为封端剂,首先采用JT 910对107硅橡胶进行常温封端,然后制成脱醇型灯具用RTV-1有机硅密封胶。考察了JT 501用量、基料与JT 910预混时间、JT 910用量、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用量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07硅橡胶基料为100份,JT 501为0.5份,封端剂JT 910为4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为0.1份时制得的密封胶物理性能优良,硫化速度比传统醇型胶快,对灯具上常见型材都能做到良好粘接,经过100℃×48 h加速老化后,各项性能保持良好,贮存期久。该法操作工艺简单,制备过程无黏度高峰。  相似文献   

6.
以三甲氧基硅烷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添加增塑剂、增粘剂、催化剂制得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透明有机硅披覆胶,探讨了交联剂用量、补强填料用量和增粘剂种类对有机硅披覆胶性能的影响。较佳的配方为:交联剂用量8份、补强填料用量10份、增粘剂选用自制特种增粘剂,采用此配方制得的有机硅披覆胶表干时间为28 min,邵尔A硬度为40度,拉伸强度为2.5 MPa,拉断伸长率为115%,对镀膜玻璃、铝材、铜片、聚丙烯、有机玻璃、不锈钢的粘接性能良好,室温贮存18个月后保持透明并能正常硫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乙酮肟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硫化促进剂。以107胶为基胶,加入交联剂、补强填料、偶联剂、硫化促进剂和催化剂,制得了一种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各组分的用量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黏度为20 Pa·s的107胶100份,二甲基硅油10份,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10份,活性纳米碳酸钙120份,硫化促进剂3份,偶联剂2份,催化剂0.5份,制得的硅橡胶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封端107硅橡胶)为原料,气相白炭黑和纳米碳酸钙等为补强填料,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及聚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物为交联剂,采用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螯合物催化剂,氨基环氧基硅烷回流物为粘附促进剂,制备高强度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封端107胶黏度、补强填料用量、混合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对高强度有机硅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黏度为1500 mPa·s封端107硅橡胶100份,白炭黑35份,碳酸钙100份,交联剂3份,催化剂2份,粘附促进剂0.8份,制得的密封胶综合性能最佳,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与烷氧基硅烷的"封端"反应,制得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再配合纳米碳酸钙、交联剂和钛酸酯催化剂,制得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探讨了封端剂类型、纳米碳酸钙和交联剂用量、钛酸酯种类和用量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酮肟为催化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封端剂,对黏度20 000 mPa.s的107硅橡胶进行封端制成的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PDMS-4)最适合作脱醇型RTV-1硅橡胶的基胶;当PDMS-4用量为100份、纳米碳酸钙用量为100~130份、交联剂用量为5份、螯合型钛酸酯用量为4.0~5.0份时,脱醇型硅橡胶在生产过程中无"黏度高峰"效应,硫化速度适中,触变性较好,储存期长达1年;邵尔A硬度大于35度,拉伸强度大于2.0 MPa,拉断伸长率大于400%;无需添加增粘剂,对玻璃、铝合金、PC、ABS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相似文献   

10.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107硅橡胶),纳米碳酸钙为补强填料,配合甲基硅油、交联剂、自制扩链剂、偶联剂及催化剂,制得低模量、高伸长混凝土嵌缝用双组分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107硅橡胶的黏度,纳米碳酸钙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扩链剂、偶联剂的种类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密封胶最佳配方为:100份10 000 m Pa·s的107硅橡胶中,添加90份SP200纳米碳酸钙、20份甲基硅油制得密封胶A组分,再以正硅酸丙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自制扩链剂、1146、KH 560及JH-I31等制得密封胶B组分。以此配方制得的嵌缝胶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道路嵌缝密封性能,值得在工程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107硅橡胶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为交联剂,纳米活性碳酸钙及气相法白炭黑为补强填料,氨基硅烷与环氧基硅烷复配使用,制得高强度耐湿热老化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探讨了107硅橡胶的黏度、交联剂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的用量、纳米活性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剂用量及比表面积、偶联剂的种类对硅橡胶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较佳配方为:100份黏度20 000 mPa.s的107硅橡胶、8份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80份表面处理剂用量为30 g/kg、比表面积为16 m2/g的纳米碳酸钙、2.5份KH-792与KH-560按量之比1∶1复配的硅烷偶联剂。以此配方制得的RTV硅橡胶的外观为白色膏状,邵尔A硬度50度、拉伸强度2.44 MPa、拉断伸长率430%;将硫化7天后的硅橡胶试片,置于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中老化1 000 h后,其邵尔A硬度38度、拉伸强度1.98 MPa、拉断伸长率650%。  相似文献   

12.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为基胶,纳米碳酸钙为填料,添加硅烷偶联剂等制得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硅烷偶联剂种类和基胶黏度对硅橡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由60 nm减小到30 nm,硅橡胶的拉伸强度从1.30 MPa上升至1.45 MPa,拉断伸长率从7...  相似文献   

13.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沉淀法白炭黑为填料制得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研究了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用量对RTV-2硅橡胶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和320℃热空气老化条件下,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加入量为0.1~1.5份时,RTV-2硅橡胶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经340℃×50 h热空气老化后,二茂铁用量为0.1份和1.5份的RTV-2硅橡胶已经老化变脆,完全失去使用性能。而二茂铁用量为0.2份和0.5份的RTV-2硅橡胶仍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此时RTV-2硅橡胶的抗热老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合成绝缘子组装用室温硫化硅橡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于合成绝缘子组装的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RTV-1)。重点考查107胶、增塑剂、填料及偶联剂对RTV-1的流平性及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该RTV-1粘接绝缘子材料效果优异,自流平性好,可用于合成绝缘子粘接组装。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三氯硅烷为主要原料,乙二胺为梯形控制剂,合成了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PMSQ);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采用碱催化平衡聚合法,制备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采用107硅橡胶、交联剂、PMSQ等制备了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导热硅橡胶。探讨了PMSQ用量对RTV-1硅橡胶导热、绝缘、物理性能、阻燃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高于90℃时,随PMSQ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热导率增大;当其用量为2.5 g(以50 g 107硅橡胶为基准)时,硅橡胶在30~150℃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随PMSQ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逐渐下降;硅橡胶的体积电阻率随PMSQ的增加先增后减,添加量为1.5 g时,体积电阻率增大了1.68倍。PMSQ能提高RTV-1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并且能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减轻了RTV-1硅橡胶高温下迅速分解的状况,延缓了热失重的速度,PMSQ的较佳用量为2.5 g,此时,硅橡胶的热导率为0.425 W/m·K,拉伸强度为3.5 MPa,拉断伸长率为188%,体积电阻率为4.0×1015Ω·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不同的生胶(107胶)分子量,硅烷交联剂、催化剂以及硅烷偶联剂对缩合型室温硫化(RTV)硅橡胶耐热空气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自制有机硅高沸树脂对RTV硅橡胶在空气中耐热性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仪(TGA)表征了RTV硅橡胶的热失重。结果表明,催化剂对RTV硅橡胶的耐热性有很大影响。有机硅高沸树脂可适当提高RTV硅橡胶的耐热性能,且在一定范围内,RTV硅橡胶的最大热失重温度和最终残炭率均随高沸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耐热性较好的RTV硅橡胶组分为:较高分子量的107胶、正硅酸乙酯、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钛酸丁酯,以及适量的有机硅高沸树脂。  相似文献   

17.
端乙烯基硅油对RTV-2泡沫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α,ω-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气相法白炭黑、抑制剂、发泡剂及催化剂为原料,制得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泡沫硅橡胶。探讨了端乙烯基硅油黏度和用量对RTV-2泡沫硅橡胶的初始黏度、操作时间、发泡倍率、力学性能、硬度及外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端乙烯基硅油黏度的增加,RTV-2泡沫硅橡胶的发泡倍率增加,泡孔孔径及骨架变细,弹性更好,胶料的初始黏度增加、操作时间缩短、硬度增加、泡孔孔径逐渐变小,拉伸强度先降后增,伸长率变化不明显;且随着端乙烯基硅油用量的增加,RTV-2泡沫硅橡胶的发泡倍率减小,泡孔孔径及骨架会先细后粗。当加入3~9份8 000 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时,可制得流动性好,操作时间长、发泡倍率高、泡孔孔径细及弹性好的泡沫硅橡胶。  相似文献   

18.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线性氯化磷腈作用下合成了二甲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然后向二甲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补强填料、扩链剂、交联剂、增粘剂和催化剂等制得脱醇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扩链剂和补强填料用量、增粘剂和催化剂种类对硅橡胶位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扩链剂的较佳用量为4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添加无水甲醇模拟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醇,研究了甲醇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脱醇型RTV-1硅橡胶时,甲醇的加入对密封胶力学和粘接性能无影响,但会影响部分施工性能。经70℃加速贮存5天后(相当于室温放置6个月),甲醇的存在会导致表干时间延长,力学强度和粘接性能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当甲醇质量分数为1%时,脱醇型RTV-1硅橡胶不硫化;若控制配制时甲醇的残留质量分数低于0.25%,则在加速贮存后,脱醇型RTV-1硅橡胶的施工性能略有下降,力学性能与粘接性能保持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107硅橡胶为主要原料,正硅酸酯类为交联剂,有机锡类为催化剂,配制了缩合型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通过共聚配方的设计,使硅橡胶的硫化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较佳的配方是:以100份107硅橡胶计,正硅酸乙酯用量为10%,二醋酸二丁基锡用量8%,KH-550的用量0.33%.得到的硅橡胶满足了液态有机污染物泄露事件快速堵漏及公安部门迅速、精确提取立体犯罪痕迹等场合对硅橡胶硫化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