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法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对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需留取痰标本检查而采样困难病人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B、C三组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以0.9%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振动排痰15min,比较三组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结果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A组为40%,B组为72%,C组为92%。一次性排痰成功率A组与B组比较,B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10.39,P〈0.01),B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Х^2=6.78,P〈0.01),A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30.12,P〈0.01)。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进行诱导排痰可明显提高排痰困难病人痰标本采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病人气管切开后,需定期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但用负压吸痰时,痰液易吸入到贮液瓶中,难以留取痰标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留痰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  相似文献   

5.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吸痰是主要的护理操作。如操作不当或吸痰过于频繁,易造成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生命。2000年至2002年,我们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患56例,现将安全吸痰的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结果显示:常规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试验吸痰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吸痰管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电动吸痰是呼吸内科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护理操作,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尤其在遇到患者痰液比较粘稠时或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够(?)时有效地将痰液吸出是抢救病人的关键。现将针对不同病人的电动吸痰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初治组与复治组的培养阳性率(下称培阳率)和污染率以及二次培养对培阳率和污染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初治和22例复治患者的2份涂阳痰标本接种于4支酸性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初治组与复治组的二次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的污染率经二次培养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培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χ2=0.46,P>0.05;χ2=1.00,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污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χ2=0.36,P>0.05;χ2=0.64,P>0.05).结论 初治组的培阳率显著高于复治组,初治组的污染率与复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培养不能显著提高培阳率,也不能显著减少污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种结核分枝杆菌(MTB)实验室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痰涂片、痰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MTB-DNA)等4种方法及其两两联合应用对肺结核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符合率及正确诊断指数。结果 T-SPOT.TB联合MTB-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其余各种方法,其漏诊率低于其余各种方法,而符合率和正确诊断指数均高于其余各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联合MTB-DNA检测方法可以成为早期诊断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痰结核菌检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不仅有指导医生合理用药、观察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特异性高、操作方便易行、设备条件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因此,痰菌检查质量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严格执行“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是提高痰菌检出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是临床疾病常用的辅诊方法。留痰标本的病人,大多是神志清楚,能自行将痰咳至标本容器内,而建立人工气道,昏迷的病人,不能自行将痰咳出,留取痰标本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及昏迷的病人采用吸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痰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细菌种类的不断变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亦日趋复杂,耐药菌大量增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常招致失败,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日显重要,痰液细菌培养是寻找呼吸道细菌感染种类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一个有力手段,而临床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将对痰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1痰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概况常现采用晨起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从呼吸道深处咳出新鲜痰液,置于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如何准确把握排痰时机、正确选择排痰方法的护理技术及方法。方法:运用肺部听诊、血氧监测、疼痛评估等护理方法对328例开胸术后病人的排痰时机进行判断。对排痰方法进行选择。并将临床有效排痰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28例开胸术后病人中325例由于准确地把握了排痰时机、正确地选择了排痰方法,从而实现了有效排痰,未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3例排痰无效,行留置鼻导管吸痰。实现了有效排痰。结论:对开胸术后病人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技术和方法准确判断排痰时机、不断改进排痰方法,方能实现有效排痰。从而有效控制开胸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世革  崔刚英  朱荣琼 《家庭护士》2009,7(16):1412-1412
痰液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病因,进行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检查手段.以往采集痰标本方法是用装2 mL注射液的纸盒,送供应室灭菌后使用;缺点是需要采集痰标本时,不能及时取用,标本易污染,费时、费力、费用高.近2年来,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采集痰标本,使用方便,标本不污染,节约成本,省时、省力,且常规痰标本及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均适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65-4067
目的探讨分析振动排痰在重症肺炎排痰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叩击排痰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振动排痰机进行振动排痰护理,每次排痰前、排痰后2h记录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阻力(Raw),记录两组患者日平均排痰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日平均排痰量为49.7±11.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7.5±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CO2、Raw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机械振动排痰能够有效清除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内痰液,排痰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喉罩置入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动吸痰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用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由于脚没有手灵活,易失控,不能很好地调控负压。当强负压下遇导管吸口与气管内壁相贴时,移动导管吸痰则容易损伤甚至撕裂吸带内壁组织,给病人增加痛苦。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改用手拇指代替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并将之应用于50例住院需吸痰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下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痰培养试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不同的痰标本留取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实验组标本合格率78.7%,对照组4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吸引器留取痰标本比传统直接从口腔中留取痰标本的合格率高,更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流程吸痰效果。[方法]将80例需吸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流程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所用时间、吸痰管污染情况及吸痰效果。[结果]实验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吸痰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