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馨谊  蹇文渊 《西部医学》2011,23(7):1289-129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对照组(30例),只采用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7%;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止痛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为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率为26.0%,总有效率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针刺配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6 8例 ,总有效率 97.0 6 % ,与药物对照组相比 ,P<0 .0 1 ,说明针灸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2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0例(针灸治疗)与对照组60例(口服诺福丁),观察治疗3、6、12个月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疼痛积分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的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诺福丁,P〈0.05。结论:针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月经来潮前针刺十七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针刺十七椎穴)20例予针刺疗法3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20例。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CoxMenstrualSymptomScale)进行痛经临床症状评分,分别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总分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持续下降,第三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七椎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穴位,可于经前单用十七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7.
章羽 《吉林医学》2012,33(27):5872-587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结果: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电针结合中药是治疗痛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取穴加艾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针结合艾灸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头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P〉0.05),治疗组48例予以体针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7.08%;远期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5%。治疗组近、远期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头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月经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将4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同时行温针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强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施治15 min开始起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从30 min开始起效,温针灸施治后3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6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两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起效快。长期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代替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青春期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予以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分别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评价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医药线点灸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71%、97.14%,传统针刺疗法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3%、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见效快,疗效稳定,方便易操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组4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月经前1周给予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于月经来潮当天停止治疗,并与对照组41例于月经前1周给予妇女痛经丸口服,至月经来潮当日停止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0.7%,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6.8%,总有效率为75.6%(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当日停止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粒0.3 g,每半天1粒;观察组每次行经前1周温经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日一剂,每次行经前1周就诊用药,并随症加减。1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P<0.01)。结论:温经汤加减是治疗寒证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汤剂。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或寒凝血瘀证)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于经期第1天疼痛最为明显时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每日1次,连针3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于治疗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0 mm时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片,1片/次。3个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病例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及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①针刺组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②针刺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依次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分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依次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温经通络酒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2例 ,采用针刺配合温经通络酒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 38例 ,采用单纯针刺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1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 5 8%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治疗组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温经通络酒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 ,尤其是对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35-138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我院针灸科、妇科收集的60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温经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艾附暖宫丸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每次月经前7 d 开始治疗至经期第3 天,共治疗3 个疗程,3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及安全性评价;治疗结束后随访时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患者远期疗效,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痛经症状积分为(5.91±1.43)分,低于对照组的(7.01±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检测无异常。观察组有2 例患者出现所针刺部位疼痛感、少许淤青现象,4 d后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无不适。结论 腹针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耳穴、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为91.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s in 63 cases of menopausal syndrome. Methods: Ninety-three cases of menopausal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Sixty-three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s. Thirty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Western medicin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8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s is more effective for treating menopausal syndrome.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treated 72 cases of bony gonitis with a combined TCM treatment by joint-irrigation, Chinese herbal medication and Tui Na massotherapy, and have obtaine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A report follow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综合整理,并经多年针刺临床实践所得出的一组处方,采取一定的手法,并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出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穴位及针刺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两组共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头针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中,单纯头针组临床治愈率为6.2%,有效率73.9%;常规治疗语言康复组临床治愈率3.1%,有效率为54.8%。结论: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相互配合可能是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