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高取代度CMS,应用于活性染料印花,并对比了该糊料与海藻酸钠的印制性能。研究了色糊印花的给色量、渗透率及得色不均匀率、色糊的脱糊率以及印花干湿摩擦牢度。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自制CMS糊料,改善了糊料的流变性,粘度等,提高了糊料的印制性能,改善了印花效果。所以,该种羧甲基淀粉可以代替海藻酸钠作为糊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活性染料印花糊料PA-CMS(交联-高醚化度羧甲基淀粉)的合成原理、工艺条件、醚化度对印花性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PA-CMS可以全部代替海藻酸钠用于棉和涤棉的活性印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活性染料印花糊料,与海藻酸钠相比,成本降低4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合成体系中水分含量对淀粉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水量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和粘度降低,透光率和PVI值增加,流变性趋向牛顿流体;同时水分是造成反应体系凝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得出了制取各种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反应体系中水分含量和相应反应温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了交联一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采用铜盐沉淀法测其取代度.筛选出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合成工艺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h,配料质量比m(淀粉):m(氯乙酸):m(氢氧化钠)=1:0.48:0.52;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的取代度在0.6左右.对产品的性能测试表明。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改进的合成方法,即对反应物料进行碱前处理,并加入促进剂,制备了羧甲基玉米淀粉钠。以取代度为目标,研究了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取代度与产品物性的关系,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一氯乙酸=2:1(摩尔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min,淀粉15g,促进剂22g。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采用铜盐沉淀法测其取代度.筛选出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合成工艺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 h,配料质量比m(淀粉):m(氯乙酸):m(氢氧化钠)=1:0.48:0.52;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的取代度在0.6左右.对产品的性能测试表明,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焦磷酸钠为酯化剂制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并探讨PH值、温度、时间、磷酸盐用量和催化剂等对产品取代度、反应效率和粘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产品进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8.
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在乳化桔子香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作为乳化桔子香精的乳化稳定剂,研究了相应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可用于桔子乳化香精中,添加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能制得较为稳定的乳化体系.优化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质量分数14%、取代度0.017、桔子香精质量分数6.5%、均浆温度为20℃、均浆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化香精,稀释后仍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高取代度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制备具有较高取代度的羟丙基改性淀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探讨了醚化剂、催化剂、膨胀抑制剂的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五个因素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的醚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淀粉量为25 g时,采用如下配比:环氧丙烷6 m1、硫酸钠6 g、氢氧化钠0.3 g,在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羟丙基改性淀粉的取代度较高.所制备的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364.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 ,选用湿法工艺制备小麦羟丙基淀粉 .探讨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以取代度为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 ,并对不同取代度的小麦羟丙基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1.
多酚能够与淀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了7种常见食源多酚(原花青素单聚体、儿茶素、咖啡酸、单宁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和阿魏酸)与高直链和蜡质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粒径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主要与直链淀粉发生显著相互作用,能使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粒径增大,但对蜡质玉米淀粉粒径则有不同影响,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能减小它的平均粒径;淀粉-碘结合力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均减小了两种淀粉溶液的淀粉-碘结合力,其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影响最为显著,咖啡酸和绿原酸对蜡质玉米淀粉影响较显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能与两种玉米淀粉通过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与直链淀粉作用最强;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除原花青素和单宁酸外,其他多酚均能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但能与蜡质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的只有阿魏酸。总体来说,多酚可通过非共价作用与淀粉分子结合,形成分子间或者分子内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醚化和酯化双重作用,制备羧甲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OSCMS).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甲醇浓度、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对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制备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糯质淀粉在3 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10 min,采用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分离得到的不同粒径的淀粉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内在结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分离条件下,糯质小麦淀粉的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糯玉米淀粉,糯米淀粉基本未达到分离目的.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糯质小麦淀粉大、中、小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0.1 μm、6.5μm和4.2 μm,糯玉米淀粉大、小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5.0 μm和4.0 μm,糯米淀粉的平均粒径为6.0 μm.综合分析显微图和激光粒度图后,发现X衍射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粒径的分离效果,并且在测定条件严格一致的情况下,大粒径淀粉表现出比小粒径淀粉更高的衍射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汾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5.
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先用乙醇对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然后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硬脂酸玉米淀粉酯.考察淀粉中葡萄糖单元羟基(OH)与硬脂酸羧基(COOH)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硬脂酸淀粉酯取代度(DS)的影响,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条件:n(OH):n(COOH)=2: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7h,得到产品的DS为0.0167.并对其黏度、凝沉性及透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硬脂酸淀粉酯的黏度减小,透明度和凝沉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氯乙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 ,利用溶剂法合成羧甲基淀粉钠的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初步应用 ,讨论了反应投料比、温度、时间等对反应取代度的影响。实验所得 ,优化条件为 :投料比 :m(淀粉 )∶m (氯乙酸 )∶m(氢氧化钠 ) =10∶1.2∶1.44 ,反应温度为 5 0℃ ,反应时间为 16h ,所得的产物转化率可达 75 %  相似文献   

17.
非晶态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玉米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的基础上,对其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原玉米淀粉的酯化进行对比,得出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5℃、3h、pH=8.5、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6 1,反应效率为67.47%;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0℃、3h、pH=8.0、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产物取代度为0.020 5,反应效率为85.94%。经过非晶化处理的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效率及产物的取代度都高于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8.
用一氯乙酸制取小麦羧甲基淀粉,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浓度、乙醇溶液体积对产品粘度的影响。通过正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与玉米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进行性质比较。  相似文献   

19.
糯质小麦淀粉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糯质小麦淀粉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比较其与普通小麦淀粉、其他糯质谷物淀粉以及玉米淀粉等常用工业淀粉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物理特性上,糯质小麦淀粉具有低的糊化起始温度、大的糊化区间和低的糊化吸热焓变;糊化过程中具有高的峰值黏度,适中的低谷黏度和冷胶黏度,较大的黏度崩解值和高的抗老化(凝沉)特性;其形成的凝胶表面脆,易破裂,内部硬度不大,黏着性小,弹性很好,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恢复原有形状;其淀粉糊化后抗冻融稳定性极佳.总体上讲,糯质小麦淀粉的各种物理特性与马铃薯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20.
将玉米淀粉、醚化剂和碱以一定比例进行机械混合,并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干法反应以制备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研究表明:反应条件如醚化剂用量、NaOH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阳离子化玉米淀粉的物理形貌及流变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阳离子淀粉的糊液黏度会随醚化剂加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NaOH加入量的增加使得阳离子淀粉的糊液黏度有少许下降;在反应温度介于35~55℃时,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黏度的提高;产品在反应温度45℃下反应4 h后,阳离子淀粉的糊液黏度趋于稳定.对比原淀粉及阳离子化淀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发现,变性后的淀粉颗粒表面形态有了较大的变化,原淀粉的晶体结构被破坏,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增大,颗粒表面呈现粘连现象.采用红外光谱与DSC对部分样品进行测试表明,淀粉变性后其内部基团种类基本未发生改变,但部分基团的数量确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