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自制的蛋白类防沾色助剂对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织物进行防沾皂洗后处理,探讨了该防沾色助剂在皂洗过程中对染色织物色牢度、浮色去除、毛效、透气性、色光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防沾助剂对不同用量染料和不同种类染料染色的棉织物都具有良好的防沾效果,染色织物防沾皂洗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色牢度,浮色对白布的沾色明显减少,同时,处理织物的透气性,抗皱性略微增大,色布色光变化微小,表明该蛋白类防沾色助剂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但该助剂存在处理织物的润湿性略微减少的缺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自制蛋白类防沾色剂与不同种类活性染料相互作用以及防沾色剂用量变化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活性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变化来探讨该防沾色助剂与活性染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皂洗过程中的防沾色原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复配蛋白类防沾色助剂对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织物进行皂洗后处理,通过单因素变量法,优化出该助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最佳皂洗工艺条件为:防沾色助剂用量为25g/L,碳酸钠用量为2g/L,肥皂3g/L,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20min,浴比1:30。经过防沾皂洗处理后,在保证色布耐皂洗色牢度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防沾色效果,但该助剂存在应用量较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和自制的阳离子交联改性剂WLS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并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复配,制成一种新型防沾色助剂,应用于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皂洗后处理。以白布沾色K/S值和色布耐皂洗色牢度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有利于改善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皂洗防沾色的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的合成条件,其为:m(明胶蛋白)∶m(WLS)=1∶10,Na OH用量为WLS用量的1.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PVP与阳离子明胶蛋白复配质量比为1:5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石榴皮中天然色素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机制,运用提取的石榴皮天然色素对其进行明矾预媒法染色,并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实验,采用Lagergren的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其染色特征.结果表明,石榴皮色素在预媒处理过的棉织物上染机理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半染时间为2.81 min.  相似文献   

6.
研究水溶液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棉织物上的吸附行为。采用高相液相作为检测方法,探讨了极限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准确表征棉织物吸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动力学过程;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棉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棉织物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极限吸附量与温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最大吸附量可超7mg/g。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溶液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棉织物上的吸附行为。采用高相液相作为检测方法,探讨了极限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准确表征棉织物吸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动力学过程;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棉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棉织物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极限吸附量与温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最大吸附量可超7mg/g。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类树脂的静态吸湿和动态吸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吸附动力学模型,以丙烯酸类树脂为研究对象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无论静态吸湿还是动态吸湿,丙烯酸类树脂的吸湿均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影响吸湿率的主要因素为湿度和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静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在封闭空间内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P(AA-MA-AM)的饱和吸湿率最高达0.049 g/g;其静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P(AA-MA-AM),聚丙烯酸钠(PAA)。动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开放空间中P(AA-AM)吸湿性能最佳,其饱和吸湿率达0.92 g/g;其动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PAM,P(AA-AM),P(AA-MA),P(AA-MA-AM),PAA。再生试验表明,经再生处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平衡吸湿率下降不超过2%,性能依旧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作为交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偶联剂,协同三聚氰胺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杂化膜在纤维表面沉积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改性处理后,棉织物染色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用直接耐晒蓝染色,比未处理染色效果较好。对直接染料耐晒蓝B2RL的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选用自制的阳离子化蛋白助剂对染色针织牛仔布进行浸渍法固色处理,探讨了固色工艺条件对牛仔布皂洗后耐洗色牢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固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仔布采用阳离子化蛋白助剂浸渍法固色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可减少皂洗时色布对白布的沾色。本研究为有效利用废弃物,开发绿色环保固色剂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萘和菲在各类纺织品上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温度对萘和菲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萘和菲在5种纺织品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纺织品对萘和菲的吸附能力同纺织纤维芳香度呈一定的相关性,其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涤纶〉丝绸〉羊毛〉棉〉锦纶;温度的提高,降低了萘和菲在涤纶上的吸附量;热力学研究表明,萘和菲在涤纶上的吸附焓变△H、自由能变△G均小于0,表明萘和菲在涤纶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对高比例涤棉织物进行无PVA浆纱,根据该织物的浆纱难点和浆料选择原则,对原浆料配方进行了改进,确定了以T-45浆料和B-210磷酸酯淀粉作为主体浆料的新配方.此外,还选用原配方和新配方分别对13texT80/C20经纱在同一浆纱机上进行上浆,并将它们的浆纱性能与织造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配方的浆纱性能和织造效果均优于原配方,对高比例涤棉织物无PVA浆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柠檬酸、戊二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柠檬酸—戊二醛,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对柠檬酸—戊二醛用量、次磷酸钠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8%,次磷酸钠用量为4%,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白度、断裂强力及耐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为原料,戊二醛(glutaraldehyde)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互穿网络(IPN)水凝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PVA和PAM按不同配比及交联剂的不同用量制备的IPN水凝胶的吸水性和Cu2+的吸附性,主要探讨了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等对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特性,并对其吸附机理做出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30wt.% PAM含量的PVA-PAM IPN水凝胶在pH=5时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PVA-PAM IPN水凝胶对Cu2+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扩散机制为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涤棉织物的防静电性能。采用纳米石墨烯(G)作为防静电剂,水溶性聚氨酯(PU)为黏合助剂,通过轧-烘-焙方法对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相关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和结构;采用表面电阻率作为衡量防静电的参数,并对其机械性能、透气性和耐水洗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纳米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整理织物导电性能提高。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时,其表面电阻率为3.98×10~(-4)Ω·m,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能。纳米石墨烯整理织物可应用于特殊行业静电防护服装和精密仪器静电防护套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毒、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PVP为原料,经复配制备活性染料皂洗剂,研究其在不同皂洗条件下的防沾色、去浮色效果及染色牢度。实验结果表明,当PVP∶AEO-9∶SDS质量组成比为5∶5∶1时,皂洗剂表现出良好的防沾色和去浮色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即皂洗剂浓度4 g/L、皂洗时间20 min、皂洗温度90℃、pH值9、浴比1∶50,皂洗后染色织物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尤其湿摩擦牢度较常规BP、PVP单一组分皂洗剂均约有1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