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向重点领域拓展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提高我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商检技术产业向高端、快速变更、智慧型、创新型、服务型转化。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入学状态以及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对此,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商检技术专业坚持以生为本,注重长远,发展兴趣,关注反馈,在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兴趣、关注学生反馈方面做出改革。为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检验技术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最新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急需基于中国制造2025探索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该研究首先明确中国制造2025对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新时代中职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基于中国制造2025优化完善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为中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端制造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中国制造2025"给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应用技术大学应当立足于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模式与层次,并从培养策略上作出快速有效的调整。具体来说,应用技术大学要革新人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转变培养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蓝领"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缺乏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技工荒" 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短缺,并且有越来越加重的趋势。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技工市场出现断档,用工单位无处寻找合适技工的现象很普遍。以武汉市为例,2002年全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正在引发产业变革和形成新的业态模式。"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信息化素养、专业复合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打造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紧密围绕重点领域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规模,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入国际认证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多元的学科背景、联系紧密的相关主体和科学人文的人才培养等意涵。"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需要把握"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其他学科、工科院系以及新工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新工科构建思路、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即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以"内涵建设"为原则,深化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以"质量建设"为根本,重构职业院校的专业体系;以"行政改革"为契机,消除职业院校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体现在用工模式上.企业必须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能型"的用工模式转化.这一转化将加剧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失衡,导致低技术工人失业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共同采取行动,推动我国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层次和结构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技能人才供需失衡,特别是结构性缺员现象严重。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转变人才观、改进评价方式、健全激励机制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能人才相关研究及人才预测理论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灰色系统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法四种方法,得出江苏省2008~2010年的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分别为102万人、118.6万人、136.45万人。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课程建设、师资素质、基地建设、人才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的困境。高职院校要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基地管理、校企深度融合、强化素质教育和主动服务产业来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之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分析现存的问题,结合"中国制造2025"要求,提出了一些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能人才是劳动力结构中居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中间层的称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个承上启下的高技能群体广泛包含了技术型技能、知识型技能和复合型技能的人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社会财富的依托,社会稳定的中坚。中国面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形势,推动高技能人才群体发展.是当前中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