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影响而形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其所倡导的思想理论虽然存在某些偏颇和缺陷,但仍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西医汇通思想为现代健康管理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中医和西医2个医学体系健康管理的碰撞与结合,并进一步地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
<正>导读姜春华(1908—1992)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三代传人,著名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主要倡导者之一,师从陆渊雷先生,悬壶、执教于沪上。青年时期博览经、史、子、集及中医经典,尤喜研读中医医案,后又自修西医课程。姜老在继承陆渊雷"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倡导"西为中用,古为今用"。通过实验阐明了中医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定义为:"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等印证中医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相关论述印证西医的相关内容[1]".事实上,中西医汇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时期.  相似文献   

4.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八卷,以中医为本,参以西医,共奏治病之功。言中西结合,必先寻汇通之处,方可结合有道。其《医论医话》首篇从中医及西医对部分理论、病、药的不同见解进行论述,理论方面包含血脉的运行、肝脾的位置以及胰的功能等,并在疾病上以黄疸及中风为例,在药物运用上举石膏、黄连及龙胆的例子,指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绝非难事。并主张"西法诊病,中医治病""中西汇通,标本兼顾""中西互补互参"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现代中西医的临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及新加坡著名国医名家、教育家,中医学功底深厚。他对近代中、西医学理论与诊疗认识客观而颖悟,其中西医汇通成就主要在诊断学层面。吴瑞甫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认识解释中医四诊的科学原理,尝试建立系统化中医诊断学体系,并挖掘中医学舌诊、脉诊的精髓。吴瑞甫之中医客观化、系统化诊断学体系成就,虽未超过朱沛文解剖生理学的高度,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近代中西医汇通之佼佼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钟慧群  李萍  王迪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43-2244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流行于世之唯一一部医书。文章主要论述了此书贯通中西医理、合参中西药物、互释中西药性的"中西汇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雪樵是中西医汇通的代表医家之一,为清末中医界最先以近代方式介绍西医者。所著《西史纲目》,翻译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创办《医学报》,提倡引进西方医学;又偕蔡小香、丁福保、何廉臣、王问樵等,组建全国性质的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研究周雪樵的医事活动及其中西医汇通思想,发掘、整理其学术成就,以冀对近代医史文献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时期空前激烈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沪上中西医汇通流派鼻祖之一的恽铁樵先生提出"中医发展需要引进西医",之后二代传人陆渊雷先生倡导"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三代传人姜春华先生开创"三个实验论证中医课题",四代传人沈自尹先生揭示"肾阳虚证现代医学病理本质"。其后当代沪上众多传承者,在各自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中西医汇通,多有建树。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历时90余年,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西医汇通事业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本刊近期将以沪上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的生平纪事、学术著作及学术思想为主要内容,连续刊载相关学术论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学汇通是近代中医界为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生存发展,而致力于改进传统医学的一种思想方式,其对当时中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汇通中西的办学思想,借鉴西医学校的办学模式,效仿西学建立现代学科体系,学校课程中西兼容,教材内容融汇中西,建立现代临床实践模式等等。通过对这一时期上海中医学校中西汇通教育的探究,了解中西医汇通思想对近代中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后,给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许多中医自发地学习西医,他们不但在治疗上吸取西医的某些有效方法,有的在理论上探讨中西医之特点,加以分析比较,甚至试图汇通中西医,这就形成了中医学术上的所谓"中西医汇通派"。其代表人物当数清代王宏翰、朱沛文、唐容川、张锡纯等为最。随着西医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在党的"团结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许多现代著名老中医热心中西医结合工作,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途径,成为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良师,现介绍几位著名老中医之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导读陆渊雷(1894—1955)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二代传人,更是民国时期上海中西医汇通界的中流砥柱。本文记述渊雷先生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著作。陆氏天资聪颖,酷好科学,兼习百家,一生致力于国医改良及中医教育事业,为捍卫及发展中医鞠躬尽瘁。渊雷先生深得其师铁樵先生中西医汇通之真传,并又有所发挥。"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是渊雷先生中西医汇通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渊雷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  相似文献   

13.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时逸人,近代著名医学家,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他从反对西医到逐渐接受西医再到中西医融汇贯通,不仅反映了其个人医学成长史,更反映了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自从西医学传人中国,中国出现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原先华夏大地上中医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于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实验医学快速发展,西学东渐而在中国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萌芽。19世纪中叶以后的百年,以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形成为标志,是东西方医学汇通互参阶段。唐宗海的汇通是“保存中说,西说为证”,用西医解剖生理引证中医理论。张锡纯“衷中参西”重在中西药物相济为用。恽铁僬的汇通是阐发古意融汇新知。井冈山时期,中西医结合是用中、西医两法治病。解放后党和政府指定了包括“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西学中战略方针,组织和扩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广泛实践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余志波 《中医研究》2005,18(11):50-52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汇通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首次提出"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为现代中西医结合工作树立了典范.本文就其中西医结合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相波 《光明中医》2007,22(10):3-4
张锡纯(1860-1933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学家,也是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之一.在其50年的医学生涯中,谆谆示人"依愚生平所经验者言之,中西之说皆不可废"[1],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汇通中西学.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围绕着中西医孰优孰劣、废止中医、废医存药而进行的一场论争 ,始于鸦片战争阶段而持续到 2 0世纪。医界有识之士认为 :“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 ,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 ,更无第二途径。”“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 ,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与之化合 ,以产生新中医。”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沟通中西医学的途径 ,比较两种医学体系的异同优劣 ,在比较与汇通中维护宣传中医学理论 ,已成为了近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陆士谔对于西医的认识经历了由主观主义的倾向、崇古尊经的思想到客观唯物辨证法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 (186 0~ 1933)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 ,著名医学家。他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为医学之渊源 ,举古人规矩为准绳 ,对中医理论扩充之 ,变化之 ,阐发更新之。他认为中医理论包括西医之理说 ,做为他研究医学 ,著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理论根据。他在生理、病理、药理学研究方面 ,具有个人独到见解 ;在论治疑难顽症方面有所建树 ,创立了大量新型方剂 ,运用临证 ,颇有效验。他主张的临证时应中药、西药相济为用、标本同治等学术观点 ,为中西医汇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顽症树立了典范。1 论脑充…  相似文献   

20.
田若虹 《中医药学刊》2002,20(6):757-760
近代围绕着中西医孰优孰劣,废止中医,废医存药而进行的一场论争,始于鸦片战争阶段而持续到20世纪,医界有识之士认为:“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沟通中西医学的途径。比较两种医学体系的异同优劣,在比较与汇通中维护宣传中医学理论,已成为了近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陆士谔对于西医的认识经历了由主观主义的倾向,崇古尊经的思想到客观唯物辨证法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