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提出确定森林合理年伐量,是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技术手段。合理年伐量要求:年采伐量低于年生长量;年伐量保持稳定或增长;最适时地主伐成熟林;能改善森林龄组结构。长期以来,常用成熟度、一林龄、二林龄、轮伐期、生长量等公式计算用材林主伐量,作为确定合理年伐量的主要依据。但是,在森林龄组面积分布不均或有多种经营类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1990年4月15日由福建省林业厅主持,有福建林学院、省林科所、设计院等单位专家教授(林业部及省外知名专家寄来了书面评审意见)参加,通过了研究成果的鉴定。专家们认为:《森林年代量分期衡平法》在成熟度、林龄和轮伐期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初算选型、调整的一整套森林主伐量确定方法,其原则符合现行规定,所确定的采伐量符合森林资源的客观实际,配备的软件简易,大大减轻了计算和论证工作量。在省采伐限额确定中,应用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对浙江省编制“八五”期间采伐限额的有关资料和采伐量计算公式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技术创造中的经验方法——组合法,综合了常用的采伐量计算公式,即成熟度公式、第一林龄公式、第二林龄公式和面积轮伐公式,形成了新的采伐量计算公式,称采伐量计算通式。采伐量计算通式适合于不同林龄结构的森林经营单位计算合理的森林年伐量(或称采伐限额),保证计算得到的森林采伐量,既保持各龄级期森林采伐的均衡,又可实现森林结构的逐步调整,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计算通式使计算和判断一体化,解决了采伐量论证中,人为判断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失误,确保了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亦可利用框图进行计算程序运算。  相似文献   

4.
采伐森林收获木材一直是森林利用的最主要方式,确定一个经营单位的合理年伐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资源,发挥商品林应有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通过对木兰林管局商品林的龄组结构的分析,选择了合理的年伐量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对合理的商品林年度采伐量。  相似文献   

5.
目标规划与轮伐公式确定森林收获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研究中心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别利用目标线性规划与传统森林轮伐公式计算热林中心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用材林年采伐量,比较分析同一个经理期(2009—2019年)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轮伐公式计算的采伐量一般偏大,且目标规划单位面积年经济收益是轮伐公式获得经济效益的10 20倍。利用目标规划法在同时实现材积收获量最大、出材量最大、净现值收益最大的目标前提下,对森林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源分布满足可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尽可能达到法正状态。  相似文献   

6.
运用林木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观点,有效地利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材积生长最佳期,生产中小径材,缩短培育周期,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对森林后备资源雄厚、中龄林比重大、无主伐任务的国营林场切实可行。经5年试验研究表明,林龄25~30年为采伐的最佳期,经营采伐86.43 ha,平均获利润15 678元/ha。为林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达到了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和轮伐期及发展多种经营的目的。为落叶松经营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林龄空间理论和线性规划方法,以福建沙县现实森林为对象,分别按优势树种杉木、松木和杂阔组织三个经营单位(下称作业级)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林龄转移理论和线性规划法在森林收获调整中的应用,对位于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林场的速生阔叶中径材林采用林龄转移理论和线性规划法进行两次龄级结构调整。调整期间能满足木材收获量最大且调整后各龄级分布结构达到显著改善(更加接近均匀分布)的要求。结果表明,将林龄转移理论和线性规划法结合应用于森林收获调整过程中能取得较好的收获调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研究中心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别利用目标线性规划与传统森林轮伐公式计算热林中心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用材林年采伐量,比较分析同一个经理期(2009—2019年)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轮伐公式计算的采伐量一般偏大,且目标规划单位面积年经济收益是轮伐公式获得经济效益的10 20倍。利用目标规划法在同时实现材积收获量最大、出材量最大、净现值收益最大的目标前提下,对森林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源分布满足可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尽可能达到法正状态。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7,(4):30-36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功能的关键措施。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森林采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单位的年采伐限额原则上按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采伐量核定。因此测算和确定合理年采伐量是经营方案编制的重要内容。以吉林省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区,对森林经营单位如何科学测算和确定合理年伐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技术和方法上为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及测算合理年采伐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确定合理收获量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均衡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线性规划对米泉林场天山云杉林合理收获量的确定进行计算分析。经7个分期的调整,可获得材积收获最大值,年均采伐面积为73hm2、蓄积6036m2,该场年均生长量15202m2。又经与几种传统计算方法比较,认为用线性规划方法是合理的。所确定的合理收获量,为林场森林经营提供可靠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参与合理年伐量测算的森林资源,比较分析了两期森林合理年伐量的数据,论证了两期森林合理年伐量增减原因。在确定重点采伐利用方向的同时,科学合理持续培育经营森林。  相似文献   

14.
轮伐期是人工用材林的生产周期,为了给用材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四川珙县、纳溪县进行了杉木短枪伐期的采伐试验。以试验地的杉木生长过程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成熟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自然和经营条件下对杉木实行短轮伐期(12—16年采伐)是合理的和可行的。为解决杉木用材林经营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 确立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意义及原则森林经营中的轮伐期,通常理解为采伐、更新、培育、再采伐、再更新、再培育,进行周而复始,长期经营,永续作业的生产周期。过去,我国确定轮伐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森林成熟。随着我国森林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从森林成熟一个方面研究用材林的轮伐期,已经不适应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并且影响我国的森林经营和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林分轮伐期(Rof a fion)的概念,一般理解为林木正常生长,达到可以采伐利用的全过程时间。也有人解释为一个经营单位内,把一定面积的森林采伐后,再次采伐更新起来的同等林木所需的时间。轮伐期一般含有三个概念:一是在林分利用量稳定条件下,周而复始,永续利用的一个生产周期的时间。二是森林经营全过程,采伐—更新—经营—再采伐的时间,三是近似法正林采伐年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科学地采伐利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工业纸浆林,利用实物期权法分析评价纸浆材价格波动条件下日本落叶松的经济效益,确定不同价格水平条件下日本落叶松的柔性最优轮伐期,并得出不同林龄时实施采伐的价格阈值。结果表明:在当前日本落叶松纸浆材价格为500元·m-3的情况下,立地指数为15,17,19和21的日本落叶松最优轮伐期分别为25,23,21和19年,在价格较高时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23,20,17和15年;在林龄小于最短轮伐期时,无论纸浆材价格为何值都应选择等待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实现森林永续为目标来进行森林收获调正,始终是森林计划的中心。随着林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收获调整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皆伐单层林作业为基础的有区划轮伐法、平分法、法正蓄积法、龄级法、以及理财原则的林分经济法等;二是以单株择伐作业为基础的检查法等。从理论与实践看,龄级法和检查法仍是确定森林采伐和编别森林计划的基础。龄级法的指导思想是法正林。它的要领是在作业级内按龄级高低顺序,将最近应采的老林编入施业期,以控制其年伐面积。采伐面积。采伐面积的大小根据法正龄级分配以现实龄级分配的差异加以词整,追求每个龄级组面积相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采伐量接近生长量,才能获得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会同县过去5年森林采伐情况为例,论证了应用林龄空间理论——减反率法预估集体林采伐量的可能性,并提供一个线性规划经营方案作为对照。通过比较,认为在规划期较长的条件下,减反率法预估采伐量与线性规划方案所得收获量一致。  相似文献   

20.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分期计算,综合平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期计算 ,综合平衡”法确定森林合理年采伐量 ,能解决森林龄级结构分布不均时常用方法存在的不足 ,全面调整轮伐期内各时期的年采伐量 ,为修订近期森林年采伐量和编制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