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调查资料、讨论表层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以及在沉积与再悬浮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磷含量最高值处距悬浮颗粒物最大沉降速率处下游约5km,磷在悬浮颗粒物上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磷存在,在表层沉积物中主要以无机结合态磷存在,缺氧的沉积环境中可溶性磷自表层沉和只物上释放以及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的磷的解吸作用,是该水域溶解态无机磷再生  相似文献   

2.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a,其中DIP为69.2t/a,DOP为170t/a,PP为547t/a;九龙江口和厦门西海域沉积物磷的年释放量估计为16t和13t.接初级生产力估算全调查海域消耗磷约为981t/a,而生物活动参与下磷的再生和转化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调查了颗粒态磷(PP)、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总磷(TP)及其他水化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水携带入海的磷大部分以颗粒态存在,DOP占有相当的比例。各种形态磷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河水海水混合过程中,PP发生明显转移,在S=15~20水域,达最低值。悬浮颗粒物上吸附的磷在盐度增大时解吸是DIP随S增大而增大的主要原因。该海区生物必需的磷主要不是来自九龙江水的供给,而是从海区磷的再生、转化中得到补充。  相似文献   

4.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海域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资料,着重讨论颗粒态磷,溶解态无机磷,溶解态有机磷,总磷等各种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叶绿素,总悬浮物量等其他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无机氮的分布与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及厦门西海域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与厦门西海域无机氮含量较高,分别为28.25和18.76μmol/L,NO_3-N是该海域氮的主要存在状态,NH_4-N也是较重要的形态。九龙江溶解无机氮入海通量估算为6千吨/年。氮的循环、转化对于维持厦门西海域生产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NO_3-N、NO_2-N、NH_4-N分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资料,着重讨论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总磷(TP)等各种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叶绿素(Chl.a)、总悬浮物量(TSM)等其他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淑美  傅天保 《台湾海峡》1991,10(3):235-23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的磷:总磷(TP)、有机磷(OP)、无机磷(IP)、水可溶解磷[P(sol)]、铁铝结合态磷[P(Al+Fe)]和钙结合态磷[P(Ca)]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P的质量分数为(473~738)×10~(-6),平均值为560×10~(-6);TP中主要是IP,IP/TP值为60%,其他形态磷与总磷的比值是:P(sol)为1.5%,P(Al+Fe)为14%,P(Ca)为45%,OP为40%。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无机氮与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水土 《海洋通报》1993,12(5):26-32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开发磷等营养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本文着重讨论该海域水体氮磷比值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及春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无机氮对磷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56月南沙群岛海域调查时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磷的含量并把磷分为总磷(PT)、无机磷(PIN)、有机磷(POR)、非磷灰石结合态磷(PNAI)、磷灰石结合态磷(PAI)5种赋存形态。利用EPM-810Q电子探针测试沉积物的化学成分,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以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的意义。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灰石结合态磷与无机磷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活动,它们具有同源关系,同属可被生物利用而再次进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磷。沉积物中的总磷和有机磷与FeO显著相关。沉积物中磷灰石结合态磷与CaO显著相关,它的来源和输入方式受控于水体中碎屑颗粒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TOC,Cu,Pb,Cd,Cr,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TOC,Cu,Cd,Hg和As的质量分数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Pb和Cd在个别站位超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As>Pb>Cu>Cr,除Cd达到重的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4年10月调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Pb,Zn,Cd在不同粒度颗粒中不同结合态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圾层沉积物中Cu,Pb,Zn,Cd在弱结合态中有一较稳定的分配比;Cu,Pb,Zn,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2,77.2,144.2,0.7mg/kg;概据底质评价标准,Zn,Pb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4.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调查了颗粒态磷(PP)、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总磷(TP)及其他水化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水携带入海的磷大部分以颗粒态存在,DOP占有相当的比例.各种形态磷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河水海水混合过程中,PP发生明显转移,在S=15~20水域,达最低值.悬浮颗粒物上吸附的磷在盐度增大时解吸是DIP随S增大而增大的主要原因.该海区生物必需的磷主要不是来自九龙江水的供给,而是从海区磷的再生、转化中得到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为该区域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和评价以及背景值提供了参考数据。结合2016年8月该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厦门东部水道部分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风险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重度风险为主,其余海域以中度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对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布、动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同步检测该沉积物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基础上对该酶与各形态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与陆源排污对水体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性;酶活力与总磷、总无机磷含量相关性较大,与弱吸附可交换磷相关性不大,与总有机磷含量则呈显著不相关性。并认为,就厦门西海域而言,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水平可作为小区域水  相似文献   

17.
研究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域的水团流向、缺氧程度、潮汐作用以及养殖活动对表层沉积物中颗粒磷赋存形式的影响,对东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江口以北和浙江近岸泥质区各存在一个缺氧中心,杭州湾属于强潮区,而象山港遍布养殖场。2018年8—9月在上述4个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SEDEX方法进行了颗粒磷的形态划分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外北部缺氧区和浙江近岸泥质区的南部缺氧区,由于沉积物-水界面的还原环境可以活化铁结合态磷,使之转变为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弱吸附态无机磷,因此表现出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的低值和弱吸附态无机磷的高值;前者的缺氧程度高于后者,因此其铁结合态磷的含量相应更低。杭州湾和象山港海域均受潮汐作用影响,两者沉积物中磷的分布比较均匀。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含量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养殖活动造成的水体缺氧通过潮汐活动扩散到整个港底。象山港废弃养殖场沉积物中的碎屑磷和残余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可能是由于养殖活动累积的生物沉积稀释了陆源输入的碎屑颗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对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布、动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同步检测该沉积物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基础上对该酶与各形态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与陆源排污对水体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性;酶活力与总磷、总无机磷含量相关性较大,与弱吸附可交换磷相关性不大,与总有机磷含量则呈显著不相关性。并认为,就厦门西海域而言,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水平可作为小区域水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综合来看,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不很高(RI<15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但东渡码头外的X4站、马銮湾M2站沉积物中的Cd,及马銮湾M2站和筼筜湖Y2站沉积物中的Hg含量(40≤Er <80)都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沉积物再悬浮对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碎屑磷(De-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磷(TP)的50%以上;其次是可提取态有机磷(Or-P)和非活性有机磷(Re-P);生物可利用磷(BAP)占总磷的比例约为21%,可提取态有机磷(Or-P)是生物可利用磷(BAP)的主要存在形态。沉积物再悬浮时,水体磷酸盐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沉积物再悬浮会引起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水体磷酸盐浓度升高主要源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而间隙水的贡献较低。沉积物发生再悬浮时,厌氧条件相对于好氧条件,更有利于沉积物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