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单介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点、污染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同形式的污染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实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从源到汇这两个方面的全面治理,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目前水质恶化的一大威胁。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于土壤的扰动而引起农田中的土粒、氮、磷、农药及其它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而大量地进入水体,或因畜禽养殖业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水体污染。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应采用最好的肥料施用措施及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污染、净化水质方面具有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水平的提高,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成为全球环境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而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其中覆盖面最广、隐蔽性最强、治理难度最大的污染类别,自然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该文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特征,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扩散的方式,总结了导致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以技术防治为切入点,对现阶段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在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新品研发、农业非点源污染情况的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的构建、以及可操作性强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对未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都市农业区域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都市农业区域非点源磷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并于2009年7月到9月雨季对该区域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磷的形态以水溶性有机磷为主,水溶性总磷含量介于0.75~1.97mg/L之间,平均浓度为1.31mg/L,磷酸盐浓度在0.22~0.6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42mg/L。水质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0.4mg/L),地下水污染水平已严重超标,不宜饮用。地下水中非点源磷的迁移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果园旁地下水中磷素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明显。同时,降雨时地表径流加剧磷素流失,农田施肥、水体渗漏均会加剧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从而影响到生产、生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其中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又是最主要的。经过30多年的研究,非点源污染研究逐渐从初期的定性化研究转向定量化,由统计、调查与机理研究转向实用治理研究。就众多的防治方法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源”(Source)防治和“汇”(Sink)防治。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非点源污染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非点源污染。以农业发展效益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太湖流域农村为研究对象,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特征、污染物来源、污染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周健 《农业环境保护》1990,9(1):22-24,45
  相似文献   

8.
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研究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是20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影响农业污染物运移的因素污染物运移定量评价模型,减少污染物运移的措施等方面概述了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我国开展面源污染的研究的重点,包括侵蚀过程对非点源污染质运移和水质影响的机理,结合我国水蚀预报模型的研究,研发污染物运移的预报模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业污染物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田氮磷流失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的降低,还会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通过分析国内外由于农田氮磷流失而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和流失途径,提出加强污染源监控预警,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生态工程等,控制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宁夏的地表、地下水环境同农业活动的非点源污染关系十分密切。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染途径也各有不同,在详细分析宁夏水环境质量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宁夏的水环境保护必须首先控制农业活动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对点源污染管理力度的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已逐渐成为千岛湖区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千岛湖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畜牧养殖、种植耕作、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物等4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从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秸秆和农膜污染、农药与化肥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影响因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宁夏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主成分分析法、灰关联分析法,以地级市为单元研究宁夏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负荷、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30.38%,最主要污染物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61.67%。农业面源污染程度银川市、吴忠市为严重污染,中卫市为中度污染,石嘴山市、固原市为轻度污染。宁夏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畜牧业产值、农业产值、农业耗水量、有效灌溉比例、农民人均收入、秸秆利用率、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城市饮用水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徐家山后山试验基地及皋兰山的部分山地为例,对人工植被、封育区、对照区群落的植被盖度、不同物种的重要值、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兰州市北山为代表的干旱地区进行无灌溉造林,只要树种选择得当,造林技术措施正确,生态环境可以逐渐得到改善;另外,封育也是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人工植被物种的重要值的大小排序是:柠条>红柳>侧柏>沙冬青>白刺>野枸杞>山杏>山桃.红砂、合头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优势种出现,是能够较强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人工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的丰富度指数与封育区比较接近,与对照区差异较大.通过相似性比较,人工造林地、封育区与对照区在相似性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随着植物种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三者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非点源污染类型,以下河套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及建议,包括强调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加强流域范围内的水,大气,土壤和其它生态资源的综合管理,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包括受污染和破坏和程度,编制流域保护规划;实现以生态工程为核心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果园带状生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园套种不同宽度草带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并研究其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及不同施肥水平下适宜草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中,全园生草控制果园面源污染效果最好,径流、土壤、总氮、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422.7 m3/hm2,26.0 t/km2,0.793 kg/hm2,78.8g/hm2;2.0m草和1.5m草带处理效果居中;1.0m草带处理最差,分别为927.0 m3/hm2,57.4t/km2,2.050 kg/hm2,279.3 g/hm2.(2)各处理都可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总磷、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且控制磷流失效果相同,而1.0m草带处理时径流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人工生草(全园、带状生草)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氮、铵态氮、可溶性氮浓度和流失量.(4)1.5m和1.0m草带处理径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全园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而全园生草、2.0m和1.5m草带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硝态氮流失量.(5)不同施肥水平下,全园生草高肥、草带高肥、中肥、低肥处理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的16.46%,49.09%,41.60%,41.11%;磷总流失量分别为对照38.58%,41.73%,33.86%,35.43%;土壤流失量分别为对照18.29%,47.78%,53.97%,67.78%;径流量分别为对照25.14%,47.98%,48.53%,58.93%;草带高肥处理径流总氮、硝态氮浓度明显或显著高于低肥处理,超过了果园种植1.5m草带时百喜草的控制氮流失能力.  相似文献   

16.
集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之评估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水区内不当之农业活动,加速集水区土壤流失及水库水质恶化。本研究利用数值地形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配合遥感探测(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mation Systems,GIS)等技术,撰写增益订水区非点源污染评估系统,探讨集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之成效。利用泥砂递移率与植生缓冲带区位检视集水区内之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划定集水区环境敏感区位,针对敏感区回收造林,可有效控制集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以流溪河流域为例,用水质污染分析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作用下,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住区、菜场、荔枝林区、市区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流溪河流域水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荔枝林密集区水体中COD浓度较高,最高达到40.874mg/L,说明荔枝林区对流域中的有机物含量有一定影响;荔枝林区和菜地区,流域水体中NH3-N的浓度相对较高,说明这2个农业用地区NH3-N的流失量相对较高;从流域上游到下游,TP的浓度逐渐升高,在农户住区达到所有采样点的TP最高浓度0.136mg/L。  相似文献   

18.
植被缓冲带在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嘉  张建锋 《土壤通报》2022,53(4):981-988
在山地丘陵区遭遇高强度降雨时,常常发生水土流失;水流携带泥沙下泄,过量施入农田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随之进入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面源污染,危害水源地安全。为梳理植被缓冲带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阻控污染物移动、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问题,明确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为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在概括介绍植被缓冲带的类型、功能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进行讨论。植被缓冲带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主要有: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②利用植被固结土壤,减少水土流失;③植被覆盖、拦蓄能够延长径流在地面的停留时间而增加水分入渗、减少氮磷等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失;④植物根系参与土壤中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加速碳、氮、磷等物质的形态转化。针对水源地面源污染特点和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技术及其应用要点,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杨溪水库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为解决当前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