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IS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环境监测分析工作,具有界面友好、形象直观、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DQO- PRO软件在优化环境监测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开发的一个环境监测方案优化辅助软件———DQO -PRO ,阐述了其开发背景、设计思想及具体使用方法。该软件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 ,可以供我国环境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首届监测技术大比武”在宁举行“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技术大比武”1995年11月22~23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11个省辖市的21名选手参加了计算机技术及天平基本操作技术两项比武。选手们不仅在赛场上沉着应赛,精心发挥,而且于赛前、...  相似文献   

4.
传统环境污染物生物化学分析技术通常依赖于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人员,限制了此类技术在环境应急等现场分析中的应用。以手机内置光学功能模块作为信号接收器的智能手机光学传感器,通过分析光信号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开发和应用是当前环境污染物现场快速生物化学分析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比色、荧光和化学发光3种智能手机环境监测光学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实现路径、监测指标、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典型应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智能手机光学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Windows95平台上利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开发环境监测信息检索系统的编程思路,系统结构,并对其应用前景和进一步开发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1在录入数据和浏览一些窗口时 ,会碰到窗口的一些内容被主窗口挡住 ,从而鼠标无法操作。此时可按 CTR+ F1 0使浏览窗口正好适合主窗口 ;若无响应 ,可按 CTR+ F7来移动子窗口 ,以方便操作。按 CTR+ F8可改变子窗口大小。2可以用专门的数据库软件对该系统的一些库、表文件进行直接操作 ,这样会带来很大的方便。《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使用经验@朱振涛$六安市环境监测站!安徽六安237006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多功能智能型污水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背景、技术原则、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结合实例,论述了多功能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察中应用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出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全省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体制,引导培育监测市场,优化配置监测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环境监测投入机制;建立保障生态省建设的监测体系,包括全省环境自动监测(控)系统、遥测遥感系统、人居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现代化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监测科研现代化;建立一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监测骨干队伍,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增值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法制保障体系。提出了实施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可以获取传统监测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更多信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3S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处理基本模式,对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提出指标库管理的思想,基于COM技术,用VC++6.0为开发工具,初步实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管理工作为基础,分析了环境监测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需求,从监测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理论考试管理、操作考核管理和上岗证资质管理4个方面开展了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重点研究了题库智能管理、考场智能安排、发证项目统一分类编码以及操作考核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为统一考核尺度,规范考核操作流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化工危险源环境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化工危险源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出了将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无线通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及网络工程等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化工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建立一个化工危险源的环境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必要性。概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架构,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关键技术,探讨了如何将该系统应用于泰州某化工公司危险源的环境监控和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方针和职能论述了环境监测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从实行总量控制的技术要求阐明了需要环境监测的支持和保障,并提出了总量控制要建立以环境监测为主体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以促进总量控制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调研国内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区域(流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完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加强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存在的质控体系不够完善,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入手,加强监测队伍、监测装备、现场监测管理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现场监测技术,以此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建设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江苏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的建设原则、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提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风险源动态档案 ,建立应急监测的组织保障系统和应急监测的技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B /S模式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环境监测站的需求分析,采用ASP.NET技术开发了B/S结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及实现.使用该系统,实现了仪器设备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式管理,可明显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宁波环境科学》是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浙内准字第B046号),由宁波市环境保护局主管,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学会主办,是宁波市环保专业中、高级职称(不含教授级)评审的论文确认期刊。刊物立足宁波,面向全国,开辟的主要栏目有:局长(管理)论坛、学术研究、学科动态、交流争鸣等,内容涵盖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科研、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环境评价、环境健康、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综合信息等。规格为A4,页码为64,季刊。2008年6月创刊。为办好刊物,面向社会征稿。征稿简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技术支持系统、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指导性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国海洋污损灾害应急监测技术应用单一、水平参差不齐、监测队伍缺少优化调度等问题,基于我国现阶段海洋污损灾害的管理模式和应急监测技术水平与力量,梳理并优化应急监测业务流程,将海洋污损灾害高发海域的水动力实时模拟、污染物扩散与溯源的动态模拟预测、应急监测的启动判别指标体系、监测范围指引模式、监测方案自动生成、监测信息实时编报等技术集成整合,构建海洋污损灾害应急监测调度指挥辅助系统,其适用性和高效性已在业务化示范和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