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对卫生防疫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卫生防疫事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补偿模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卫生防疫工作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卫生部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遵照政事分开和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卫生体制,适应以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在国家卫生部的改革政策指导下,各地纷纷进行了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将卫生监督执法从卫生防 部门中分离出去,解决政事不分和行政执法力度不强的问题,在这样的卫生在趋势下,预示着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传统卫生防疫工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卫生防疫部门的部门职能将被取消,过去在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中的以罚代管和带有强制性的有偿服务行为将成为历史,卫生防疫部门的业务收入必将受到较大影响。为了适应新体制的变化,搞好卫生监督职能剥离后的卫生防疫工作,继续发挥卫生防疫部门的在防疫,防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卫生防疫工作的补偿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长期依靠国家计划经济模式生存与运行的卫生防疫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已危及其生存、稳定与发展,成为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难点问题。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卫生防疫机构经费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4.
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卫生资源的耗费进行补充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对医疗服务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补偿,以保证医院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目前,对医疗服务的补偿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医疗服务收费来实现的。为了了解医疗服务的补偿情况,我们对1995年医院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医院领导和职工对医疗服务补偿的意见。本文试对142份调查问卷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长期以来,卫生防疫机构一直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卫生防疫经费依靠国家拨款。近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卫生防疫经费的补偿机制也起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费不足已成为卫生防疫机构的突出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力、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行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利弊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就其经费来源讲,大体上有四种:一是财政拨款补偿;二是市场经营补偿;三是集资捐赠补偿;四是双轨运行补偿.  相似文献   

7.
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内控机制既是新形式下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内审监督的必要环节。为建立有效的卫生防疫机构的内控机制,促进卫生防疫事业发展,2 0 0 2年以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其关键是落实“8个到位”。1 制度建设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卫生改革的深入,原来制定的某些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已不再便于操作,出现了漏洞。为此,应按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经常性地对本单位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章等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寻找制度性漏洞和缺陷,并加…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内控机制既是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内审监督的必要环节。如何建立有效的卫生防疫机构内控机制,促进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2002年以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内控机制管理经验,其关键是落实“八个到位”。  相似文献   

9.
对卫生防疫成本究竟怎样进行补偿,补偿到什么程度,笔者谈点看法:首先,从政策上对卫生防疫实行倾斜,增加对卫生防疫机构的经费拨款。笔者认为,对卫生防疫人员的工资总额、本地区的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经费要基本保证。从成本补偿的角度来看,国家财政对卫主防疫的拨款是对卫生防疫成本补偿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卫生防疫机构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合理创收,用以弥补国家财政拨款不足部分。如果支出大于拨款,其差额一般是拨款未能弥补的业务费、公务费、修缮费等。要弥补这部分支出,关键是对各种预防收费在成本基础上确定一个…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现状分析,探讨从5个方面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拓宽公立医院融资和补偿渠道;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树立政府、医院、社会、企业和个人分担的理念;改善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切实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有效地使用和开发卫生资源,扩大防疫功能,提高防病质量,满足广大人民对防病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宾县防疫站以强化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为突破口,以促进三个效益为日的,几年来对机构内部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1 改革工资制度,实行结构工资制 1988年,该站试行了结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的内容是:任务工资、出勤工资和纪律工资。具体的就是把每个人基本工资加工龄工资的50%定为任务工资,40%定为出勤工资,10%定为纪律工资。由过去的月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为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强调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在形成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或补偿的政策措施方面,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定位,分析政府投入责任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政府、社会对医疗机构分类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难点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分析当前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现状以及取消药品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补偿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当的困难。为保障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应从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益出发。明确补偿范围,制定补偿标准,并在机制体制上确保补偿到位。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能完全推向市场。这是由卫生行业的社会属性(公益性、福利性)、经济属性(非盈利性)、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完善复合型补偿机制,强化改革力度,使复合补偿总和与总体消耗(成本费用)总值取向基本平衡。一、现行补偿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一)主渠道投入方面现行复合补偿之总和,远低于总体医疗成本费用消耗,主渠道投入卫生绝对数实绩虽逐年有所增长,但以投入水准(比值、比重)衡量,逐年呈下降势态。笔者认为测定投入水准,一是卫生事业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卫生事业一是依靠政府投入,二是依靠低收费来维持发展。由于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又长期未能建立起来,因而造成了医院发展经费严重不足,欠帐太多,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第三产业单位的医院,笔者认为应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优势,扩大和完善社区医学服务和各项特需服务,主动与物价部门联系,适当调整医疗服务收费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公益性是新医改的主线,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际上是政府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过是政府公共职能的载体,它理当追求政府的公益性目标,但前提是需要完善补偿机制,这是实现公益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卫生改革政策指引下,几年来,儿童医院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扩大医疗服务,搞活经济以及引进外援等,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营的今天,儿童医院能否改变技术设施陈旧、经济拮据的局面,使其具有适应本地区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其适应能力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经济补偿机制的健全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适应市场经济完善补偿机制河南省精神病医院(453002)李新正,姚光富当前,医院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关键是医院补偿不足。国家财政拨补和医疗收费标准两头都由计划手段严加控制,该放的放不开,该管的管得太死。卫生改革虽使医院的补偿机制有所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不仅要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而且要为其服务。实践证明,医疗卫生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取得较快发展,长期困扰卫生部门并引起群众责难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问题得到解决,有力地保护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三难”解决,“看病贵”、“住院贵”、“手术贵”的“三贵”问题又在新的形势下形成并有扩大趋势,虽然其成因与药品更新换代、新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医疗收费调整有很大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从长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卫生》2009,(9):13-13
在新医改中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政策的思路是: 逐步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设备的购置、扶持重点学科的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院、妇产和儿童医院在政策投入上倾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包括在职人员的费用。把它算到成本里,加到医疗服务价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