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连续97例单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uperPATH入路(49例)或DAA入路(48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相关数据和围术期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优于DAA组,两组失血量、输血率和术后肢体长度差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手术并发症较少。SuperPATH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HS评分均明显高于DAA组(P<0.05),术后1周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6 h、12 h、1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DAA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式都有良好疗效。SuperPATH微创入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短期HHS评分更高,手术并发症较少,可以提供满意的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患者100例作为DAA组,后外侧入路(PLA)患者185例作为PLA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失血量、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功能评价指标。结果 DAA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比小于PLA组(P <0.05),手术时间、直腿抬高时间短于PLA组(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VAS评分、ROM指标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VAS评分、ROM指标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有差异(P <0.05),ROM指标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ROM指标变化趋势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采用DAA行初次单侧THA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在全髋置换术(THA)中的应用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共纳入156例首次THA 患者,其中82 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74 例采用DAA,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组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减小,与PL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术后1、3 和7 d 疼痛评分低于PL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的部分下地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PL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术后1、3 和6 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 组,术后6 个月DAA 组髋关节功能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HA 采用DAA 手术创伤更小,疼痛减轻,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缩短,髋关节功能改善更佳,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DAA)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9月于瑞金市中医院行THA的108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小切口侧卧位DAA组(58例)和后外侧入路(PLA)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平衡功能、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手术切口长度(8.41±0.53)cm、术后住院时间(4.35±0.80)d均短于PLA组,术中出血量(126.31±15.69)mL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程度、平衡功能、髋关节功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24 h、2周、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48±0.56)、(2.60±0.25)、(2.11±0.16)分]均低于PLA组,术后3个月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2.15±2.72)分高于PLA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中疼痛评分(31.50±3.24)分、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并对发生术后持续性疼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60例)。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至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出现术后持续疼痛的30例病例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100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与PLA组比较,DA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体质量指数高和手术时间长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PLA手术比较,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显露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的优点,尤其是在病人自我感觉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6 kg/m2、手术时间>1 h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针灸巨刺运动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疗效。方法 实际纳入49例,2组患者均选择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锻炼;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抗炎、抗凝与镇痛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巨刺运动法。结果 实际纳入49例,2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患部及基础疾病总体均数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前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总体均数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与VAS评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7 d与30 d回访Harris评分组间比较总体均数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及治疗7 d与30 d回访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7 d VAS评分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及治疗7 d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0 d VAS评分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及回访30 d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7 d血沉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组内比较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针灸巨刺运动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红细胞沉降率与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进而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两组均采用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观察组采用DA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入院复查X线比较两组髋臼假体角度;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和后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在同期采用DLA和PA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中,根据年龄、BMI、病因及严重程度配对22例。统计3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连续3 d的疼痛评分,磷酸激酶,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失血量,术后1、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假体位置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DAA组患者术后第1、2天VAS评分均低于DLA组和PA组(P < 0.05),术后1个月DAA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DLA及PA组(P < 0.05)。手术时间DAA组为(90.91±18.55)min,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的直接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具有术后疼痛轻,短期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及分析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关节囊翻转技术保护阔筋膜张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B组则采用自体关节囊翻转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构成。结果:B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A组,B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及7 d,B组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A组,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均显著低于A组,B组VAS评分结果构成均优于A组;术后1、3个月,B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 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DAA 组(43例45髋):男 27例 27髋,女16例 18 髋,平均年龄 (57.4±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41.4±8.7)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2) kg/m2;Mis-PLA 组(39例42髋):男 25 例 26 髋,女 14例 16 髋,平均年龄(59.2 ±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 (39.6±8.4)分, BMI (24.7±2.5) kg/m2。分别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切口长度: DAA组(9.2±0.7) cm,Mis-PLA 组(9.5±0.6) 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DAA 组(74.3±10.1) min,Mis-PLA组(37.5±4.3) 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DAA组(229.6±79.2) mL,Mis-PLA组(215.7±56.0) 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2)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 周 Harris 评分:DAA组(85.5±4.1)分,Mis PLA组(79.0±4.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 组(94.3±2.7)分,Mis-PLA 组(95.2±1.9)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和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8),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P=0.047);在转弯速度、坐下、穿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P<0.01,P=0.016,P<0.01)。结论: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快。  相似文献   

12.
干子阳  尚希福  陈敏  吴科荣  张贤祚 《安徽医学》2018,39(11):1359-1362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L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DAA组和PLA组,每组各32例。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第1、3、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HHS),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股骨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以及异位骨化)。结果 LDA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VA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为止,PLA组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8例。;LDAA组出现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A手术入路比较,LDAA入路治疗AS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康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采用直接前侧入路组(DAA)和髋关节后侧入路组(Moore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差异。方法 前瞻性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通辽市医院骨科行THA治疗的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入选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入路不同的2组:DAA入路组、Moore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所患基础疾病情况。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长,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髋关节评分、Kawamura髋臼影像学评价。结果 DAA组纳入29例、Moore组纳入28例研究对象,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罹患基础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时长DAA组(86±12)min与Moore入路组(90±7)min相近(t=-1.514,P>0.05);术中出血量DAA组100(100,150)ml比Moore组150(100,200)ml更少(Z=-2.465,P<0.05)。术后9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Z=-0.685)、HSS评分(Z=-0.751)、Kawamura髋臼影像学评估(Z=-0.384)均较为接近(均为P>0.05)。术后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Moore入路组有2例出现人工髋关节后脱位,分别于术后1.5月、4月发生,予以牵引复位、保守治疗,随访期间未再发人工髋关节脱位。结论 对于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行THA术的患者,采用DAA入路比采用Moore入路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DAA入路与Moore入路在手术时长、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优势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及后外侧入路(PA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同时行X线检查,对髋关节的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DAA组手术切口短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PA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DAA组(82.4±1.7)分明显高于PA组(8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DA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假体稳定。结论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尤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余德涛  邢祯全  张福聪 《重庆医学》2013,(34):4196-4197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为外侧组与后外侧组各30例,外侧组采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采用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评分(Harris)与术后疼痛评分(VAS)。结果外侧组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组,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与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外侧组Harris评分与VAS改善外侧组明显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与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个月较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快,疼痛减轻早,且手术切口短,愈合快,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给予DAA与OCM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骨科住院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4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第一组患者采用DAA手术入路,第二组患者采用OCM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第一组手术时间短于第二组;术后3d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第二组;其术后下床时间优于第二组。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DAA与OCM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愈后均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DAA入路对患者早期康复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下沉。结论:与PLA入路比,OCM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切口小,出血少,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李哲明  毕擎  杨明  曾斌  武理国 《浙江医学》2021,43(10):1111-1114,1118
目的观察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初次接受单侧THA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L-DAA行THA59例(L-DA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行THA61例(PL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假体植入的影像学指标(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DA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AA组患者术后24h、72h、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AA组患者术后1周、4周、3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LA比较,L-DAA行THA软组织损伤更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早期临床疗效更佳,但长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另外此术式不受设备及手术器械等客观限制,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攀  沈骏  史睿  潘杰 《中外医疗》2023,(1):82-86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骨伤科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tsy, THA)的1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DAA组)31例、后外侧入路组(PLA组)29例、外侧入路组(DLA组)40例。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手术切口长度为(9.67±0.26)cm,均小于PLA组的(14.59±0.22)cm、DLA组的(12.63±0.1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为(240.48±14.07)mL,均少于PLA组的(440.28±14.86)mL、DLA组的(420.93±10.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输血率为9.7%,均低于PLA组的20.7%、DLA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周、4周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