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电刺激,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及并发症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ICARS、BBS与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能明显改善共济失调症状,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精神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商、发育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全量表智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语言、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商及发育商,整体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0例予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提高上肢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6例卒中后伴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单用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予头针联合康复训练。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MMSE、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有效,结合头针针刺特定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研究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等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S评分明显降低,语言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且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76.0%(38/50)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智头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智头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评分及格赛尔(Gesell)评估量表中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3个能区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S-S法)评定两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益智头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浮针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隔天进行,每周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于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SHSS、VAS、FMA、M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和头针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识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五脏俞和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单纯康复训练,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MMSE评分及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头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分别予以康复训练治疗与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S-M)比较两组智商、发育水平及社会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独立生活、运动、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及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智商,促进身心发育,改善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头针结合人工认知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后Mo CA量表各项评分、M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语言、命名和抽象思维项目外,治疗组治疗后Mo CA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不同时,治疗组在进行传统头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下肢、MBI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均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P 0. 05),治疗组(P 0. 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头针带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改善优于其两项治疗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长时间留针法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头针留针法(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时间留针法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平台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方氏头针联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轻中度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1例,剔除1例)。两组患者均予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予方氏头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9周后比较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和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的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MMSE、MoCA、ADL和SS-QOL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周后,两组MMSE、MoCA、ADL和SS-QOL评分均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头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疗程30天,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舌针为主的特定穴位治疗,取穴金津、玉液、海泉、聚泉、廉泉、气海与血海(双侧)。1次/d,每周6 d,共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口腔传送时间(OTT)、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OTT时间缩短(P<0.05),VDS评分、SSA评分和中医症候总评分降低,FOIS评分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OTT、VDS评分、SSA评分、FOIS评级与中医证候总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整体吞咽行为协调性,联合干预疗效较单一治疗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揿针(皮内针)结合康复训练诊治帕金森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同时使用揿针治疗。观察2组在诊疗前以及诊疗2个疗程后藤岛吞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藤岛吞咽评分升高(P<0.01),SSA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藤岛吞咽评分较高(P<0.05),SSA评分较低(P<0.05)。结论:揿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帕金森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音疗法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头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五音疗法治疗。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此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两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音疗法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肯定,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2组FMA、NBD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给予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平衡障碍,能够提高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