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DRGs分组平台对主诊医师团队的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探索以DRGs平台数据为工具,评价临床医师团队医疗质量。方法利用DRGs的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从医疗能力、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3个方面对样本医院肝胆胰外科主诊医师团队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排名前3的医师团队分别是F、E、C,排名后两位为B、D。其中医疗能力的分值B、C、D团队较低,建议提高专业技能,增加疾病收治种类,提高疑难杂症病例的诊治能力;医疗效率D、G团队分值较低,建议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适量减少住院日,选择更经济的治疗方法降低医疗费用。结论基于DRGs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主诊医师团队医疗质量评价架构,能真实反映医师团队的医疗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为例,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并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三级公立医院及科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年度报表获取骨科12名主诊医师2021年医疗服务绩效指标数据,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主诊医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以上3种方法评价结果,采用Copeland法进行组合排序。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主诊医师C、F的医疗服务绩效处于前3名行列,B、E、G3人的医疗服务绩效则相对较差;但中间名次的主诊医师排序还是会因为评价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 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基于DRG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可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使得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和公正。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16,(4):40-43
目的建立符合主诊医师负责制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以适应当前医疗管理的需要。方法根据医务人员对各级指标的评分,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二级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初步建立了用于医院主诊医师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共32项,其中科研业绩指标权重最终比例为0.028 756。结论基于主诊医师组工作特点,建立的主诊医师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主诊医师组的组织特点,为各主诊医师组进行绩效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各外科主诊医师组手术投入产出相对效率,为提升主诊组手术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的40个外科主诊医师组作为决策单元,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及灰色关联分析对其手术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 40个外科主诊医师组的DEA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620 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75 1,规模效率均值为0.802 0,仅3个主诊医师组达到DEA有效;其中,主诊医师组开放床位数是影响手术超效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院外科主诊医师组手术效率总体水平偏低,非DEA有效主诊医师组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建议医疗机构适时优化主诊组医疗资源配置,加强手术绩效管理,提高手术产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主诊医师岗位核定的科学方法。方法多层神经网络算法。结果3个主诊医师岗位核定影响因素的标准化重要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床位数(100.0%)、年床均出院量(10.1%)、三四级手术占比(9.3%),并精准预测了各外科科室主诊医师岗位数,外科医师对主诊医师岗位核定方案满意,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40±0.31)分。结论运用多层神经网络算法科学设置主诊医师岗位数,能够充分调动医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诊断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s)的内涵及在我国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DRGs分别通过医疗产能、效率、质量三个维度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绩效评价,国内学者应用该种管理方法对医院、临床专科、科室、主诊医师组、主诊医师之间进行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奠定基础。同时,我国也开始在具备标准统一的优质数据和完备的信息系统的省区市推广DRGs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主诊医师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采用CRITIC-TOPSIS和CRITIC-RSR法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度乳腺肿瘤外科专业20名主诊医师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CRITIC-TOPSIS法评价主诊医师服务能力排名前5位的是M、E、D、H、O,排名后5位的是N、T、Q、L、F;CRITIC-RSR法评价主诊医师服务能力排名前5位的是H、D、E、J、C,排名后5位的是T、N、Q、L、A。2种评价方法结果不完全相同,多数主诊医师评价排名相近,M和O主诊医师排名差异较大。结论 应用CRITIC-TOPSIS和CRITIC-RSR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克服主观性强、评价方法单一等局限性,能够更为直观、准确地对主诊医师的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队伍的主体是主诊医师,主诊医师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构建研究型的主诊医师队伍,是提高医疗水平、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措施。重点提出研究型主诊医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主诊医生负责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采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法、变异系数法、分层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现代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主诊医生负责制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以建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构建一个涵盖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的主诊医生负责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结论: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主诊医生寅责制的绩效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旨在通过绩效评价,发现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和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主诊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方法 通过两轮专题讨论与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和权重,并根据考核规则对上海市某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4个主诊组2021年12月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建立了包含质量安全(33.70%)、DIP相关(23.72%)、运营效率(18.25%)、中医内涵(24.33%)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CR值<0.1。神经内科4个主诊组在“质量安全”指标得分率最高(93.18%),“中医内涵”与“DIP相关”指标得分率偏低。结论 引入DIP相关指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反映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诊组医疗服务情况。还需引导主诊组注重质量内涵建设,提升优势病种收治能力和专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是衡量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医疗水平和质量、综合管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要素的重要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内容,指标的权重分值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借助层次分析法,科学编制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2.
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后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医院科室在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后医疗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TOPSIS法、密切值法。结果2种综合评价方法结果一致,医疗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2006年第二季度、2005年第二季度、2004年第二季度。结论主诊医师负责制对提高医疗质量能起到较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值得引入和推广;2种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简便、结果直观,容易掌握,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某三级专科医院2008-2011年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后的医疗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上升。主诊医师负责制对提高医疗质量能起到较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值得继续深入开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计算简便、结果直观、容易掌握,能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述当前医师服务能力、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归纳和总结设计原则、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内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医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法进行综述研究.结果 目前,医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归纳为3种模式,分别为医师工作能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临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结论 医师服务能力、绩效评价和规范化考核指标体系日益形成,但评价指标有待完善.建议结合我国医师服务能力评价现状,借鉴Miller金字塔能力评价模型和素质洋葱模型,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促进医师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主诊医师负责制对医疗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效益的影响。方法 :收集 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8个试点科室 2 0 0 2年 1月 1日至 2 0 0 3年 12月 31日 175 5 8份病案信息 ,应用 Microsoft Excel 2 0 0 0和《病例分型质量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提高了工作数量、质量、效益。结论 :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有利于提高现有医疗资源利用率 ,但应注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套适宜评价村卫生室公共医疗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和权重值。结果针对村卫生室应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和基本医疗工作,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共设立42个绩效评价指标,对基本医疗工作共设立11个绩效评价指标。结论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代表性,适用于评价村卫生室公共医疗绩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和实现医师-主诊组-科室-医院"四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绩效DRGs评价体系。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33868份病案首页信息及相关HIS数据,采用CN-DRGs分组方案,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三个维度,DRGs组数、总权重数、CMI值、疑难重症例数、异地疑难重症患者占比、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率、中低风险组死亡率9项指标,对某一时期不同医师、主诊组、科室之间的医疗服务绩效进行横向评价,以及对同一医师、主诊组、科室、医院在不同时期的医疗服务绩效进行纵向评价。定期公布医师、主诊组、科室、医院的各DRGs评价指标,出院病人DRGs分组汇总表,DRGs评价指标统计图。结果实施医疗服务绩效DRGs评价考核以来,CMI增长7.12%,总权重数增长11.10%,收治的疑难重症(RW≥2)例数增长22.04%,均大幅高于同期出院人数3.72%的增速。结论实施医师-主诊组-科室-医院"四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绩效DRGs评价考核,引导收治疑难重症病例、发展医疗技术,有利于加强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管理》2018,(1):55-57
目的旨在变革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评价模式,建立一套基于病种管理的,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临床医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文献查阅等方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医疗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病种难度与广度)、11个二级指标的医师临床绩效评价体系。结论以病种管理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可量化比较临床绩效,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考评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利用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51名被收入省科技咨询专家库的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与被测评人员在工作岗位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照和分析.采用Cronbach'8 alpha系数对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评价,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 指标体系的总Cronbach's alpha系数为O.93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级指标得分与其上级指标分值的相关性均较大(0.804-O.935),测评分数基本体现了各被测评人员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的科研综合素质.结论 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规范和评估智能预诊系统,需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结果通过三轮咨询,最终确立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智能预诊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结论智能预诊系统的核心服务质量在于预诊结果,因此应提高预诊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